桑榆瞧见她发愣的模样,笑着解释:“咱们装满了六包也不过才一百二十来斤,照一比四的成品比例算,也就是三十斤糖,不算多,再来摘一趟也可以。”
而且也没有明文规定,制出的所有糖都必须一次卖掉。
她以后有打算做蜜饯或糖水之类的小生意,现在多囤点糖不是坏事。
糖又不像是其他东西,只要注意好小心防潮,能存放很久很久。
“三十斤糖,六文钱一两的话,就是一千八百文!”
桑永景默默算了笔帐,等得出最终结果的时候,忍不住惊呼出声,就这几袋子果子能换一千八百文?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很有动力再来一趟了?”桑榆笑着调侃。
“当然,咱们快去快回。”桑永景一下激动起来,跟打了鸡血似的,扛起装满金樱子的袋子就往肩上放。
他何止是有动力再来一趟,看着面前一大排没有摘过的灌木丛,他恨不得搬空才好。
回去的速度比起来时要慢上不少,负重和轻装上阵时的移动速度完全不同,而且肩上扛着重物,视线范围也会受到影响,迈步会更加小心谨慎。
桑榆虽然打算等会儿再来一趟,但并没有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还不停出声提醒桑永景夫妻。
“慢些走,注意脚下,不要着急。”
时间还早,一来一回绝对来得及,没必要为了速度而罔顾自身安全,要是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下去,那可不是件小事。
有她在前面压阵,后面的桑永景是想快也快不了,只能老老实实地跟在她身后。
三人走出山林回到棚子里的时候还没到晌午,难得见到他们这么早回来,练习走路的桑兴嘉连忙迎上来。
经过三天的针灸之后,他走起路来明显比之前要稳当许多,虽然瘸得还是相当明显,但受伤的那只脚明显感用力了。
“爹娘,小妹,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都还没做饭呢,我马上生火。”
他顺手接过桑榆肩头扛着的两包东西,一瘸一拐地就要往回走。
“诶,嘉儿别忙了,我们马上就走。”桑永景叫住他。
“啊?不吃东西吗?要去哪?”桑兴嘉满头雾水,摸不清他们打算做些什么。
“爹,吃饭的时间还是有的,得吃饱了才有力气。”桑榆出声劝道,她知道桑永景是想节省时间赶紧进山,但也不用那么赶。
她开口总是最有用的,桑永景面露为难之色,片刻后还是点头同意下来:“好吧,那就吃完再去。”
六大袋的金樱子倒在地上,堆出一座小山,看起来甚是壮观。
“哇,这么多!”桑兴皓发出一声感叹,随即就要伸手去拿,他吃过金樱子,知道它甜得很。
桑榆连忙抓住他的胳膊:“小心刺,要是被扎到会很疼的,阿姐给你剥。”
金樱子虽好,但吃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又要剥皮又要去籽,真正的果肉部分并不多。
像桑兴皓一般大的小孩子很难有那份耐心去弄,她怕他不小心扎得满手是刺。
“没事的阿姐,我不怕疼。”
桑兴皓有的时候表现得真的很成熟,完全不像是个七岁大的小孩子。
或许是家里面忽生变故,让他一个本该快快乐乐、天真无邪的幼童迅速地成长起来,自立而又自强。
平时家里的大人都在各自忙碌,没人陪他一起玩耍,他也从不耍小性子、闹脾气,一直是自娱自乐。
唯一耍小性子的那次,还是桑榆要进城他非要跟去的那回。
最近几天她领着桑兴嘉去城里治病,他知道阿姐是去办正事也没再闹着要一起去,表现得着实让人心疼。
桑榆轻轻揉了揉他的小脑袋,慢慢地教他先将金樱子外皮上的毛刺刮掉再剥皮。
她忽然没头没尾地来了一句:“等搬到清溪村以后,皓儿就有人陪着一起玩了。”
“真的吗?”桑兴皓眼睛一亮,他已经好久没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但想起自己第一次去清溪村的遭遇,他又垂下脑袋:“不了吧,他们不喜欢我。”
“哪有人会不喜欢皓儿。”
桑榆两只手揉搓着他的脸,将他带着点婴儿肥的小脸揉成一团,笑着说:“他们只是有些认生,等咱们在那里安了家就能一起玩了。”
桑兴皓也不反抗,任由她对自己的脸搓圆捏扁,歪斜的小嘴里提出问题:“他们真的不是不喜欢我吗?”
“当然啦,咱们家皓儿这么聪明可爱,人见人爱。”
桑榆好一通夸奖,给桑兴皓夸的嘴角忍不住上翘,仿佛能幻视一根尾巴在他身后不停摇动。
简单地吃完一顿饭,又休息了一小会儿之后,三人拿上袋子重新上山。
至于留在棚子里的三人,则坐在堆成小山的金樱子果实旁,开始去刺去籽的工作。
就连桑兴皓都戴上蒲叶编织成的手套,有模有样地学着大哥的动作一起帮忙。
桑榆估算过,就算一刻不停地忙活,等他们重新回来的时候也搞不完这么多。
明天怕是还得忙碌一天,得等到后天才能去卖糖。
不过暂时也没有什么地方急着需要用钱,后天亦或者更迟一些并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无所谓了。
第二次进山,三人的体力比起第一次要差了不少,走一段就得歇一段。翻过第一座山的山脊后,三人坐在一起休息。
望着脚下的山林,桑永景忽然问:“榆儿,这么多的糖卖出去,会是很大一笔钱,咱们要怎么才能不引人注意地将钱拿走呢?”
这事他已经悄悄琢磨半天了,只是没想出个好主意。
之前几百文的时候,他将钱装在身上就已是大腹便便的模样。
现在光是他们刚刚带回去的那些金樱子,制成糖就快有两千文,到时候根本拿不动啊。
桑榆:……她有些嫌弃地看了眼桑永景,她这爹怎么看起来有些脑子不太灵光的感觉。
“爹,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可以收银子。”
桑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