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乡村道士 > 第112章 中医药的发展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天一他们吃完饭后就各自回家了。陈院长和唐副院长的调令已经下来了。这两天两位院长正忙着交接,相应的应酬也增加了。

两位院长请张天一吃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再次请张天一去他们医院中医科坐诊。但在听到张天一对中医馆的未来规划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而是给了张天一个特别顾问的头衔。就是医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张天一需要去参与会诊。张天一想着两位院长帮了他不少忙,也就答应了下来。

第二日上午,张天一打开中医馆大门还没坐一会儿,就接到了市长周政宇的电话。尽管张天一和周市长关系很不一般,但周市长很少主动联系张天一的。他们大多通过市长秘书何兵或周市长夫人王素梅联系的。电话里,周市长详细询问了张世杰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得知张世杰只需再针灸一到两次就可痊愈,周市长很是高兴,还邀请张天一去他家吃晚饭。

到了晚上,张天一关了店门就去了市政府大院。大院门口的保安都认识张天一了,也没有再拦着,而是登了个记,就放张天一进去了。

到了周市长家,张天一意外看见了张世杰。周市长招呼张天一坐下后对张世杰和张天一道:“您们俩应该不需要我介绍了吧!”张世杰笑道:“那倒不用了,张先生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只是我没料到您们这么熟悉了。”张天一也笑着给张世杰打招呼道:“张老好!,您老也别称我张先生了,就叫小张就行”张世杰道:“行,说来我们也是本家,你既然称政宇为叔,那不妨就叫我爷爷吧!”张天一忙改口叫:“爷爷”。几人寒喧了好一阵才落了座,喝起了茶水,聊起了天。

三人从家常,聊到了国际政治、国家政策,最后又聊到中医上来。张世杰谈了这几年自己患冠心病的治病经历。这几年,张世杰作为一个退休的省部级干部,其医疗保障是不用说的,每个月都会做各种身体检查,吃各种药,但只能起到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而冠状动脉堵塞却越来越严重。而张天一却用中医针灸给治愈了。由此可看出发展中医的重要性。而周市长则谈到这两年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中医药发展了。周市长说:“就我们涪城而言,去年就召开了中医药发展促进会。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中医科,中医院的中药使用率要超过60%。而现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中医药人才。”按周市长的说法,现在医院中医科的主任级别的中医师水平都很一般,远达不到同级别西医的治疗效果。谈到这个问题周市长都眉头紧锁,不停地叹着气。

看到周市长唉声叹气,张世杰笑道:“政宇你也不要悲观,我看天一就是大才啊!”张天一谦虚笑道:“我算什么大才,不过人才民间还是有的,只是很多人都因为医师法的实施被迫改了行。有的没改行,但执业范围受到严重限制,难以生存和发展。再加上学中医很漫长,且需从小学起,有的得学十几年才能出师。你想想现在的年轻人又有谁能忍受十几年没工资的学习呢?”张世杰和周市长听了点了点头,长叹一口气。

张天一还借这个机会讲了杜勇军跟黄有德学医,后又被迫外出打工的故事。张世杰和周市长听了内心很是震惊。张世杰沉声道:“政宇啊!在医疗政策上我们那一代人是错了,现在要你们乃至你们的后人来纠正,为难你们了。”周市长道:“老领导,快别这么说,这事也不能怪你们。当时我国的医疗行为处于无序状态,很多人没学几天,甚至跟本不会医术,都敢给人开药治病。每年因非法行医不知死了多少人。到了不得不规范医疗行为的时候了。当时我国又没有这方面的立法经验,就参照国外的医师法立法。哪知国外的医师法他主要针对的是西医,而忽略了中医的特殊性。后来虽多次修改,但仍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张世杰也叹了口气道:“是啊!这就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你要是政策稍放宽一点,就给那些不学无术之人有了可乘之机。要是你政策搞严一点,又会把很多有真本事的人挡在门外”。周市长接着说道:“张老说到点子上了。就像天一你考的那“确有专长中医师证”一样。你要进行统一考试吧!可能各人所擅长不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考不过的。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逐个考试吧!且不谈组织考试的难度,单讲中医百家争鸣,同一个病,不同学派的认识,治法都不相同,没有标准学案,谁都有理,到时你怎么判断人家的对不对。且中医很多效果缓慢,你要从疗效来判断也不现实。所以才有了基层医疗机构证明你的医疗技术确实能治病救人以此来确定你是否确有专长。但是你没有医师资格证,你展示你的医疗技术不是非法行医吗?所以目前《确有专长中医师资格证》大多数获得者都是有乡村医生证的乡村医生。但确有专长中医师带的徒弟怎么办,按目前的法律只能考“师承中医师”。而“师承中医师”又是全面统考的,大多数人又考不过。”说完周市长又长叹了口气。张天一这时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