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0红顶商人 > 第179章 清一色的女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昌军烟盒在掌心轻轻叩击,发出清脆的声响,烟嘴从里面蹦出,一人点上一根香烟。

他望着广场上涌动的人群,不禁感慨。

“是啊!招聘的企业不是每天都来,这些求职者为了不错过好机会,没找到工作前,几乎天天都来守着。”

弹了弹烟灰,继续说道,“关键这几年大批知青返城,好多人还拖家带口的,可工作岗位就那么多,根本不够分。

再加上上海是大都市,外来务工的也都往这儿挤,求职市场能不火爆嘛!”

“看来这里还不错!”顾方远满意的吐出一团烟雾。

求职的人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样才有人愿意离开繁华的上海,前往江南省工作。

想到这儿,整了整领带,问道:“我们该怎么办理招聘手续?”

“跟我来!”林昌军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碾灭,抬手示意顾方远跟上。

两人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时不时被拥挤的人流挤得左右摇晃。

走进教堂。

顾方远惊讶地发现,这里也被举办者租用。

原本庄严肃穆的教堂内部,此刻变成了临时的服务大厅。

圣餐桌被挪作办公桌,神父诵经的讲坛成了咨询台,就连忏悔室都挂上了“服务登记处”的牌子。

彩色玻璃依然散发着神圣的光晕,却与眼前忙碌的景象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工作人员戴着红袖章,在长椅间穿梭。

指导那些填写求职简历的人。

办理手续出乎意料地简单。

工作人员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子后,快速翻阅着顾方远递上的单位资料,笔尖在表格上飞速滑动。

确认无误后,递给他们一张大白纸,说道:“把需要招聘的岗位写在上面。”

顾方远接过纸张,拿起一旁的马克笔。

沉思片刻后,工整地写下招聘信息。

随后,他们拿着组织者发放的“企业招聘”胸牌和写好的招聘信息,来到广场西南角的指定位置。

那里只有一张破旧的两人课桌,桌面还残留着不知哪位招聘者留下的墨水痕迹,搭配着两条摇摇晃晃的木凳子。

头顶上方拉着一根尼龙绳和几个夹子,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顾方远小心翼翼地用夹子将招聘信息夹在绳子上,一张简陋的招聘启事便完成了。

看着这简单的布置,他不禁咋舌。

有点潦草,还很贵……

100块钱!

相当于后世一万块钱入场费。

而且每天都要交,早上九点开始,下午五点结束。

他的招聘信息十分简洁明了:

1. 外贸工作协调助理员(助理),年龄20 - 40岁,男女不限,需要掌握英语阅读和对话的能力。工资200 +,包住。招聘1 - 2人。工作地点:上海。

2. 会计,年龄20 - 50岁,男女不限,拥有会计职称的人优先。工资150元,包吃住。招聘4 - 6人。工作地点:江南省南江市。

招聘单位:南江市顾氏纺织厂、南江市顾氏罐头厂。

在周围众多招聘摊位中,顾方远给出的工资待遇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上海工人的工资普遍在40 - 60元之间,他开出的3 - 4倍高薪,在整个招聘会中实属罕见。

然而,当求职者们看到“江南省南江市”这个陌生的工作地点时,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纷纷摇头离去。

对这些刚返城,满心期待留在繁华上海的知青来说,南江市和再次下乡没区别,令人望而却步。

至于外贸助理岗位要求的英语能力,更是如同一只拦路虎,将百分之九十九的求职者拒之门外。

正因为要求高,所以顾方远才会开出高工资。

不过这里是上海,全国老外最多的地方,也是接触英语最多的地方,还是有不少求职者可以满足要求的。

“你好!请问助理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位脸戴黑框眼镜的文静女子抱着牛皮纸文件夹,怯生生地凑到摊位前,声音小得像怕惊飞檐下的麻雀。

若不是顾方远时刻竖着耳朵,还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

顾方远露出温和的笑容,直接用英语说道。

“因为我们公司有不少外贸业务,为了正常通关,需要有人在海关、商检局、货运码头这些部门之间来回办理手续。

有时还要代替公司与外国商人面对面协调货运周转问题。”说到“面对面”时,他特意加重了语气。

女孩原本就苍白的脸色瞬间失了血色,喉结不安地滚动两下。

“还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啊,对不起打扰了!”满含歉意的站起身。

还没等顾方远再开口,便像受惊的兔子般消失在涌动的人潮中。

整个下午,类似的场景不断重复。

有人踮着脚读完招聘启事,眉头皱成麻花。

有人拿着笔刚准备登记,听到“江南省南江市”,笔尖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还有几个穿着喇叭裤的时髦青年,用带着上海口音的英语试探两句,一听说要频繁跑腿,耸耸肩吹着口哨离开。

询问的人如潮水般涌来,又像退潮般散去。

顾方远数着林昌军递来的凉白开,第七次润了润冒烟的嗓子。

当教堂的钟声终于敲响第五下,夕阳把广场上的人影拉得老长。

顾方远揉着发酸的肩膀开始收拾摊位,麻绳上的招聘启事被晒得发脆,边缘卷起毛边。

整整七个小时,他的笔记本上终于记下五个名字。

清一色的女性!

四名会计是他特意挑选的。

--------

一位是42岁的周秀兰,她所在的国营单位即将转为私有企业,所以打算自谋生路。

翻出磨破边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眼角的皱纹里写满焦虑。

“顾老板,我在国营纺织厂干了二十年账,只要能给我男人安排个门卫的活儿,再让我的一对儿女进厂当学徒,我保证把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

剩余三个是学生。

扎着马尾辫的会计专业学生则凑在一起咬耳朵,她们的帆布包里还装着没写完的毕业论文。

其中戴红色发卡的姑娘涨红着脸,“我们打听过了,国营单位工资低得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与其被分到山沟沟里的供销社,还不如跟着您闯一闯!”

现在还没到分配时候,打算趁这个期间试试私企。

如果私企比想象中要好,那就放弃学校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