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兴平二年春,翊京城。

新都的宫墙在清晨朦胧的薄雾中若隐若现。这座由许县更名而来的城池,经过短短数月的修葺,已初具帝都气象。宫室虽不及洛阳宏伟,却也飞檐斗拱,朱漆金饰,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宫门外,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

“时辰到——”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百官整理衣冠,按品级列队而入。

王镜走在最前方,身着紫袍,步履沉稳。身后跟着一众大臣,杨彪、董承、荀彧、郭嘉等人紧随其后,再往后是杨奉、孙策等武将。

这支队伍中,大半面孔都带着王镜一系的印记。

宫道两侧,新换的禁卫军肃立如松。他们铠甲鲜明,长戟如林,都是丹阳兵中精挑细选而来。

正殿前,刘协已端坐于龙椅之上。

在他身旁,设有一张稍矮的檀木座椅,铺着锦绣垫褥,正是为王镜准备的专席。

“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声震彻殿宇。

刘协微微抬手:“众卿平身。”

王镜随众跪拜,随后便径直走向那张专席。

她郑重道:“陛下初临新都,臣等不胜欢欣。为彰汉室正统,今日当行大礼。”

刘协轻轻点头,目光扫过殿中众人。他认得其中一些面孔,那些曾在洛阳共事的老臣如今已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许多陌生面孔。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中,敬畏之外还掺杂着别的什么。

主簿杨修手持诏书上前,清了清嗓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司空王镜,忠勇无双,护驾有功……”

诏书洋洋洒洒数百言,盛赞王镜的功绩,阐明迁都翊京的必要性,最后宣布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钦此。”杨修读完,恭敬地将诏书呈上。

刘协接过诏书,取出玉玺盖上。

王镜适时开口:“陛下年幼,值此乱世,政务当由臣等分担。臣请辅政,总揽军国要务。”

殿中一片寂静。几位老臣交换着眼色,却无人敢出言反对。

刘协抿了抿嘴唇:“准……准卿所奏。”

“谢陛下。”王镜微微颔首,随即转向百官,“即日起,政务由司空府统辖,尚书台拟旨,陛下用玺即可。”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彻底改变了朝廷的权力结构。

朝会继续进行,各项政令一一颁布。减免赋税、开仓放粮、征辟名士……每道诏书都由尚书台事先拟好,刘协只需盖上皇帝之玺。

朝堂上虽有人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但真正的决策早已在司空府中敲定。

“臣举荐孔融入朝为官。”

“甘宁虽出身寒微,然勇武过人,可任校尉。”

“豫州灾情严重,请减免三年赋税。”

一个个名字,一项项政策从王镜口中说出,以刘协的名义落实下去。

朝会散去,王镜离席。

她跨过殿门的同时,低声唤道:“阿卓。”

少女如影子般无声靠近,单膝跪地:“属下在。”

“从今日起,你任宫廷郎官,负责陛下宿卫。务必确保陛下安全。”

阿卓抬头,琥珀色的眸子闪过一丝疑惑:“……安全?”

王镜唇角微勾:“不错。陛下年少,难免被人蛊惑。你要做的,就是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在他耳边说些不该说的话。”

阿卓明白了。

——她不是来保护皇帝的,而是来监视他的。

她右手按在刀柄上,低声道:“属下明白!”

与此同时,王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地反应不一。大部分州郡已上表称贺,唯有袁绍、刘表态度暧昧。

这一切皆在王镜的预料之中,她当即下令持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并增派密探潜入其领地,进一步探查情报。

邺城

袁绍接到密报,得知王镜已将天子迁至翊京,自封辅政大臣,朝中要职尽数换上亲信。

他的眉头渐渐拧紧,去年深秋的场景浮现在眼前。沮授建议他迎奉天子,却被自己拒绝。

他认为汉室气数已尽,何必自缚手脚,如今却有些后悔了。

片刻后,他召集谋士商议对策。沮授主张立即出兵夺回天子,郭图则认为应当先稳固河北。

袁绍最终决定,继续平定河北。

他问道:“幽州还剩多少残兵?”

审配一怔,回答道:“公孙瓒旧部约两万,据守……”

“调文丑去加紧攻势……颜良的骑兵,再加练五千重骑。”

襄阳城内

刘表放下密报,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望着窗外襄阳城的暮色,感到力不从心。

这位坐镇荆州近二十年的老臣,此刻竟有些恍惚。王镜一介女流,却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自己手握重兵,却只能困守荆州。他想起当年单骑入宜城时的意气风发,那时何曾想过会有今日这般处境?

刘表在心中暗叹:“老了……”

这些年他苦心经营荆州,才让这片土地远离战火。百姓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不能为了一时意气再起刀兵。他宁愿做个守成之主,也不想拿荆州的安宁去冒险。

“就这样吧。”刘表最终说服了自己,向王镜上表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