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东汉初平四年五月初六】
【叮——签到成功,获得技能“静海游龙”】
【静海游龙:使用技能后游泳速度极快,在水中来去自如,并且拥有超凡闭气本领,水下活动毫无压力。(冷却时间:1000天)】
王镜刚获得“静海游龙”时,兴奋得不行,可很快就冷静下来。这技能虽说能水下畅行、长久闭气,可一时半会儿根本想不出有什么用。
再者,这技能冷却期长得离谱,想用第二次得等很久。连续用还得消耗信仰值,性价比太低了。她只能将这技能先搁置,盼着以后能有派上用场的时机。
紧接着,王镜侧卧在榻,迫不及待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本书册,全神贯注读起来。
自活字印刷术横空出世,就如同为知识的传播打开了一扇任意门。
各式各样的书籍如春日繁花,一夜之间竞相绽放,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生活。这些书籍成了滋养灵魂的精神食粮,而其中最受百姓追捧的,当属那些市井读物。
它们虽难登文人雅士眼中的大雅之堂,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生动,仿佛是从街头巷尾的闲谈中直接采撷而来。
王镜也被这股市井读物的热潮席卷。她命玉簪跑遍城中书坊,搜罗了一堆回来。
翻开这些话本,她瞬间被质朴文字和鲜活插画吸引,惊叹古人脑洞大开,故事比她从前看的不少小说还精彩。
自此,王镜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忍不住把政务暂时抛在脑后,从早到晚看话本。
日上三竿,阳光满室,王镜才从榻上起身,随后便坐在案前,换个姿势继续沉醉在话本的世界里。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她却沉浸其中,毫无察觉。
“荀大人。”门口侍卫瞧见荀彧,立刻恭敬行礼。
“主公可在?”荀彧微微点头,轻声询问。
“主公正在书房,特意吩咐过,若先生来访,可直接进去。”荀彧应了一声,径直穿过庭院,来到书房门前,抬手轻轻叩门。
“进来。”里头传出王镜漫不经心的回应。
荀彧推开门,刹那间,只见王镜坐姿随意,听到声响猛地抬头,脸上慌乱一闪而过。
王镜动作匆忙,迅速把话本藏进案几下方的暗格。
“文若来了啊。”王镜强装镇定,笑着打招呼,可眼神却不自觉地游移。
荀彧眉头微蹙,心中疑惑。
他缓步上前,正欲开口,却见那暗格并未完全合拢,一卷书册的一角露在外面,随着王镜的动作轻轻晃动。
“主公,关于下月的粮草调度——”
荀彧话未说完,突然“啪”的一声,那书册从暗格中滑落,完全摊开在地。荀彧下意识低头看去,顿时僵在原地。
那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中人物形形色色,旁边还配着文字。荀彧迅速移开视线,却已经将那些画面尽收眼底。
书房内一时寂静得可怕。
王镜的脸涨得通红,手忙脚乱地弯腰去捡,却因为太过紧张,反而将书本撕破了一角。
她懊恼地低咒一声,终于将话本胡乱卷起藏进了袖子里。
荀彧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心跳。
他声音平稳,话尾的颤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主公当以身体为重。若觉孤寂,不妨择良家子侍奉,此类……终非明主所宜。”
他说完,目光坚定地看向王镜,却发现对方正摸着鼻子,神情尴尬中又带着几分倔强。
王镜干笑两声:“食色性也。聊以娱乐而已,文若何必如此严肃?”
荀彧的睫毛猛地颤了颤,语气加重了几分:“天下未定,百姓流离,主公当以社稷为重。此类低俗之物,只会消磨意志。”
王镜挠了挠头,突然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文若如此反对,莫非从未看过此类书册?”
荀彧耳根一热,没想到主公会有此一问。
他自幼饱读诗书,确实从未接触过这等狎昵之物。但被直接问及,仍感到一阵窘迫。
王镜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她慢悠悠拿出那卷书,“此书虽有些图画,但故事却颇为精彩,讲述一位书生与狐仙的奇缘。文若难道不好奇,究竟是何内容能让我如此入迷?”荀彧抿了抿唇。理智告诉他应当立即告退,但内心深处却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好奇。
他自幼聪慧过人,对未知事物总有探究的欲望。此刻,这种欲望与道德约束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此书……有何特别之处,竟让主公如此入迷?”荀彧最终故作镇定地发问,声音却比平时高了半个调。
王镜已经走到他身旁,轻轻展开话本一角,荀彧终于没能忍住好奇心,妥协看了过去。
“大业年间,江南有一女书生名唤柳青,自幼聪慧过人,尤擅诗文,常扮男装与文人墨客往来唱和……”
“女书生?”荀彧不禁出声,眉头微挑。他本以为会是些庸俗的闺阁艳情,没想到开篇竟如此别致。
王镜嘴角含笑:“正是。这柳青不仅才华横溢,更有超凡脱俗的胸襟气度,下一段是写她雪夜访友的场景。”
荀彧顺着看去,只见上面写道:“青衫单薄踏雪行,袖中诗稿犹带梅花香。夜叩柴门惊宿鸟,一盏清茶论古今。”字里行间确实清丽脱俗,毫无淫艳之气。他紧绷的肩膀不自觉地放松了些。
王镜侧头问道:“文若觉得如何?”
荀彧轻咳一声:“开篇确有可取之处,只是……”
他的目光扫向后面几页隐约可见的露骨插画,耳根又热了起来。
王镜了然一笑,故意翻过几页:“精彩处在这里。柳青于山寺读书时,遇一白衣书生……”
帛书上画着一位女扮男装的清秀书生,在古寺梅树下与一位俊美男子对弈。那男子眉目如画,身后却隐约露出几条狐尾。荀彧不由凑近细看,这画工精细,连男子衣袂上的云纹都栩栩如生。
王镜指向旁边配文,“你看这段描写二人初遇,狐仙化作风雅书生,以棋会友,实则暗中观察柳青多时。”
荀彧渐渐投入故事,随着情节展开,他不时点头或皱眉。当读到柳青识破狐仙真身却未点破时,他忍不住评价:“此女慧眼如炬,倒是个妙人。”
“正是。”王镜附和道,趁机又翻过一页,“但更妙的在这里。”
新展开的页面上,画风突变。柳青已恢复女装,与狐仙在月下亭中对饮,两人衣袂交叠,姿态亲密。
荀彧呼吸一滞,急忙移开视线,却听王镜朗声念道:“月移花影动,酒暖玉生香。君非尘世客,何必守孤芳?”
这是柳青对狐仙的表白。
王镜意味深长地看向荀彧,“文若以为,女书生此举如何?”
荀彧低声道:“婚姻大事,本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此私相授受……”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回书页,想看清后续发展。
王镜见状,故意将书页完全展开。
接下来的画面更加艳丽,但配文却意外地雅致:红烛摇影,罗帐生春。狐仙解佩,书生含羞。虽是风月之事,却写得含蓄动人。
荀彧感到喉咙发紧,声音干涩:“主公,此类描写终究不合礼法。”
王镜却突然正色道:“文若可曾想过,礼法之外,人皆有情?就如这柳青,明知对方是异类,仍愿倾心相待,这份真性情,岂不比那些道貌岸然之徒可贵?”
荀彧怔住了。
他望向王镜,发现对方眼中竟有几分罕见的认真。晨光透过窗棂,在王镜侧脸上投下斑驳光影,竟与画中人有几分神似。
这个荒谬的联想让荀彧心头一跳。他急忙收敛心神,却听王镜继续道:“其实这话本最妙处在结局。”
“狐仙为救柳青性命,自毁千年道行,化作普通凡人。而柳青放弃功名,与他隐居山林。”
画面上,褪去法力的狐仙与布衣荆钗的柳青携手站在茅屋前,远处青山如黛。荀彧凝视这幅画,心中的抵触不知不觉消散了大半。
“倒是个……圆满的结局。”他轻声评价,语气已不似最初那般僵硬。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武断评判,或许有失公允。荀彧微微颔首,语气诚恳:“彧受教了,先前妄加指责,是彧之过。”
王镜失笑,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文若何出此言?若非你坚持要看,我还没机会与人分享这故事呢!”
荀彧这才惊觉,自己竟与主公共读了一整本风月话本。这个认知让他刚恢复常色的耳根又烧了起来。
他急忙后退一步,整理衣冠:“彧家中尚有文书待阅,先行告退。粮草之事明日再议不迟。”
王镜笑道:“文若不妨再留片刻,我这儿还有几卷类似的话本……”
“不必了!”荀彧声音陡然提高,随即匆匆行礼,几乎是落荒而逃。
直到走出府门,微风拂面,才长舒一口气,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话本中那些画面与诗句。
“月移花影动,酒暖玉生香……”他喃喃重复,随即摇头苦笑,“荀文若啊荀文若……”
这一日夜里,向来以清高自持的荀令君,第一次辗转难眠。每当他闭上眼,不是看到女书生睿智的双眸,就是狐仙深情的凝视。更让他心烦的是,这些画面中人物的面容,不知何时竟与他和王镜的模样重叠起来。
他猛地坐起,点亮灯烛,决心用彻夜批阅公文来驱散这些荒唐念头。然而烛光下,那些熟悉的字句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新的意味,让他无法集中精神。
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时分。荀彧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终于承认自己今晚注定无法专心工作了。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同一轮明月,忽然很想知道,此刻的主公是否也在看着这月色,想着那个关于书生与狐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