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不可一日无君,郡亦不可一日无太守。

拿下会稽郡后,王镜心中很快便敲定了新任太守的人选——张昭。

张昭素有威望,擅长内政,由他来治理会稽郡,想必能很快让各项事务步入正轨。

更重要的是,张昭是王镜一手提拔起来的,从最初的幕僚小吏,一路成长至今,这份知遇之恩,张昭定会铭记于心,对王镜忠诚不二。

张昭在听闻王镜征召他担任会稽太守的消息时,一刻也不敢耽搁,带着家眷星夜兼程赶来。

他见到王镜后,旋即郑重地行了大礼:“主公大恩,昭无以为报,感谢主公如此信重!”

王镜笑道:“子布先生,你这样说可就见外了。我向来敬重先生的才能,这会稽郡唯有托付于你,我才能安心。日后,你将这会稽郡治理得繁荣昌盛,百姓富足安乐,才是对我最大的报恩。”

“主公放心,昭定当殚精竭虑,不负主公所托!”张昭心中一暖,言辞愈发恳切。

敲定会稽太守后,王镜论功行赏,正式册封荀彧为丹阳太守,郭嘉担任军师祭酒,孙策出任丹阳郡都尉,阿卓与严白虎也都加封武将官职……诸将皆大欢喜。

随后,她又开始为吴郡太守的人选发愁。吴郡地处要冲,经济富庶,豪族势力盘根错节,太守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这日,王镜又负手立在桌案前,眉心轻拧。

“主公可是为吴郡太守人选烦忧?”就在此时,荀彧的藏青衣袖垂落在门槛边,他迈步走了进来,声音宛如浸过寒潭的玉石。

“文若来得正好。”王镜抬起头,轻笑道,“我正为此事烦恼,文若可有良策?”

荀彧拢袖走近两步,微微一笑:“彧正为此事而来。彧斗胆向主公推荐一人,此人定能胜任吴郡太守之职,他便是荀攸。”

王镜点了点头,示意荀彧继续说下去。

“荀攸乃是我族中侄辈,字公达,此人足智多谋,有经天纬地之才。

早年曾因谋划刺杀董卓而入狱,却能沉着应对,全身而退,足见其胆识过人,性稳如磐石。

他擅长奇谋,善于洞察局势,若能出任吴郡太守,定能将吴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为主公稳固东南根基。”

王镜认真地听着,心中暗自思量。荀攸的名声她早有耳闻,只是未曾深交。如今经荀彧这般极力推荐,她心中不禁动了几分。

如今吴郡缺的不是锐气,是能压住暗潮的秤砣。若用颍川荀氏的名头镇着……

王镜忽然笑出声,眼底划过一道流光。

“文若的举荐,我自然信得过——就依先生所言,定下荀攸为吴郡太守。”说罢,她拿起笔蘸了蘸墨,准备即刻书写任命文书。

“文若受累,还得烦请你速速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至荀攸处,务必请他早日赴任。吴郡局势复杂,早一日有能者治理,我便早一日安心。”

荀彧微微欠身,“主公英明,彧定会安排妥当。”

王镜边铺开纸张,边接着说道:“文若,吴郡顾、陆、朱、张四姓底蕴深厚,族中子弟不乏佼佼者。当下,陆逊、朱然正在太平书院求学,皆是可造之材,不妨将他们拔擢一番。”

一来能笼络江东士族,二来他们与荀攸相互制衡,既能广纳贤才,又可稳定局势,更有利于王镜收拢大权,掌控全局。荀彧领命而出。

王镜悬了整日的心晃悠悠落进胸腔,却仍残留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痒,仿佛方才写下的不是几个人名,而是往江东棋盘按了数枚带刺的黑子。

……

【当前时间:东汉初平三年六月十五】

【叮——签到成功,获得技能“兽灵共感”】

【兽灵共感:能与动物建立心灵连接,实现深度沟通,也可以向动物传达想法和指令,不受语言和物种的限制(冷却时间30天)】

听到系统的提示音,王镜兴奋地差点叫出声,这可是梦寐以求的技能,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她平复了一会儿激动的心情,集中精神,试着运转起“兽灵共感”技能,将意念缓缓向外延伸。

窗外漏进的鸟鸣,原本此起彼伏的啾啾声,落入王镜耳中,化作了清晰的句子。

一只喜鹊扑棱着翅膀,停在了窗台上,它的嘴里嘟囔着:“今天飞过好多地方,累死我了,这户人家窗台挺舒服,休息会儿再去找点吃的。”

王镜在心里尝试着回应:“你从哪儿来呀?”

那喜鹊像是真的听到了一般,原本梳理羽毛的动作停了下来,歪着头,黑溜溜的眼睛盯着王镜,咕咕叫了两声。

紧接着,王镜的脑海里就传来了喜鹊的思绪:“从很远的山林来,那边有好多伙伴,不过这儿有好多新奇玩意儿。”

王镜刚想再问些什么,只见喜鹊像是突然反应过来什么,全身的羽毛一下子蓬松起来,活像一团炸开的毛线球,它叽叽喳喳地叫嚷着:“两脚兽会讲正经话了!”

王镜拿出一碟小米,轻轻放在窗边,笑着说:“请你的。”

喜鹊先是警惕地看了看王镜,又瞧了瞧小米,随后小心翼翼地啄了一口,确定没有危险后,便欢快地啄食起来。“两脚兽开窍了嘿……谢谢你,啾!”

王镜与喜鹊交流正欢,突然,侍从匆匆忙忙赶来回禀:“郡主,长安来了使者,此刻已在府外等候多时。”

“将使者请进来吧。”王镜换上严肃的神色,大步朝着前厅走去。

来到前厅,她负手而立,目光紧紧盯着门口。

八名虎贲郎手持缠金戟开道,绛色仪仗如赤龙般蜿蜒至阶前。头戴獬豸冠的持节使者拾级而上。

王镜定睛一看,来者竟是传递诏书的诏使。

诏使道:“天子诏,丹阳郡主王镜接旨——”

王镜及府中众人倏地跪地行礼,俱是眉目低垂。

诏使缓缓展开手中鎏金诏书,高声宣读起来:“朕闻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得安,皆卿代天巡狩之功。昔吕后临朝称制,掌山河于巾帼;今效其旧例,特封卿为昭宁侯,食邑八千户,赐紫绶金印……”

诏文每落一字,阶下跪着的属官们脊背便低垂一寸,脸上蔓延开喜色。宣诏完毕,王镜恭敬伏地,行稽首大礼。

“谢主隆恩——”

她抬首望见使者递来的青玉信圭。这方寸之物,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掌心沉甸甸的,才有了晋封爵位的实感。

这就是权力的分量吗?

使者身后两名黄门,捧着侯印和绶带屈膝献上。

身后众人早已跪成一片。他们的额头紧紧贴着地面,脊背弯成同一弧度。

“吾等拜见君侯!”

“恭贺君侯获此隆恩,愿君侯福泽深厚,长盛不衰!”

王镜望着眼前黑压压一片叩拜的众人,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承蒙皇恩,府邸上下当同沐荣光,每人皆赏!”

“谢君侯赏赐!”众人不胜欣喜,彼此交头接耳间,掩面议论声不绝于耳。

“咱们君侯可是当世唯一一位女侯,以女子之身封侯,可真是天下独一份了!”

“往后我昭宁侯府,必荣耀满门!”

“君侯统御三郡,治下政通人和,这封侯之赏,实乃她应得,当之无愧!”

“依我看,君侯如此功绩,封个王位也不为过……”

“嘘,小声点!这话若是传了出去,可是大不敬之罪,你不要命了,别给君侯惹祸……”

然而,伫立一旁的王镜并未因被封为侯爵一事而一味沉浸在欣喜之中,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前些时日,她呈递给朝廷关于统辖江东三郡的奏章竟如此迅速地得到了回音,这看似简单的封侯喜讯背后,实则暗藏玄机,而随着消息的传来,她也知悉了长安如今的风云变幻。

长安城中,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兵反叛王允。吕布战败逃亡,长安陷落,王允被杀。如今,李傕等人控制了朝廷,自封为将军,把持着朝政大权。而刘协,再次沦为了权臣手中的傀儡。

王镜占据着江东的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已然在实际上形成了割据之势。

朝廷如今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对她进行征讨。在这种局势下,此次的封侯之举,不过是朝廷为了安抚她而采取的手段罢了。

李傕、郭汜等人以刘协的名义对她进行破格封赏,看似是对她功绩的认可与彰显,实际上是想借此拉拢她,以维持朝廷那岌岌可危的名义权威。

他们希望能借助王镜的力量,进而牵制周边的各方势力。

徐州的陶谦、荆州的刘表、豫州的袁术,这些人个个手握重兵,野心勃勃。与他们相比,王镜至少还与李傕、郭汜等人有过一些旧交,在他们看来,王镜或许是更容易掌控和利用的棋子。

南阳郡内,袁术听闻王镜封侯,嘴角扯出一抹嘲讽的笑,将手中书信随意一扔,嗤笑道:“不过是个女子,侥幸得了几座城池,朝廷竟封她为侯,真是荒唐!”

一旁的谋士欲言又止,袁术却浑然未觉,依旧高声炫耀:“我四世三公之后,坐拥淮南,早晚要成就大业,她能掀起什么风浪?”

长史杨弘轻咳一声,压低声音,“丹阳精兵甲天下,会稽盐铁之利可养十万军。此女月前奇袭吴郡时,许贡的首级还悬在城门……她占着江东三郡,终究是个隐患,不可不防。”

袁术脸上的不屑渐渐褪去,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遂暗中传令,加强边境布防,密切监视王镜动向。

兖州的营帐中,曹操看完密报,抚须大笑:“此女不简单呐!能在乱世据地封侯,必有过人之处。”

他转头看向程昱,“仲德,你怎么看?”

程昱笑道:“此乃天赐良机,若能拉拢,可为我所用。”

曹操点头称是,思索片刻后道:“不如先派使者前去祝贺,再寻机联姻,将她纳入我麾下。”说罢,便着手安排使者,准备厚礼,打算与王镜交好。

徐州府邸内,陶谦满脸忧虑。

他对幕僚长叹:“这女子崛起太快,江东与我徐州相邻,日后怕是要多事。”幕僚们纷纷附和,建议加强徐州守备。

易京楼中,公孙瓒眉头紧蹙,在堂中来回踱步。眼下他与袁绍在河北之地激战正酣,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攻势如潮,公孙瓒虽拼死抵抗,却渐感力不从心,防线多处告急。

在这诸侯纷争的乱世,多一份助力便多一分胜算。王镜如今封侯,手握江东三郡,实力不容小觑,且自己与其有几分交情,之前还帮过她的忙,自己的老师卢植如今又在王镜手下,若能拉拢她,无疑是如虎添翼。

于是,公孙瓒紧急召见赵云,命他即刻启程前往江东,说服王镜借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