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青山对着齐墨恭敬的行了师生礼,一阵寒暄后开始落座。

高台上,齐墨苍老沙哑的声音缓缓响起,“治学之道,贵在守心。望诸君今日,不负寒窗苦读,不负胸中丘壑。”

监考先生便站在高台上大喝一声,“以齐先生所言为题,开考!!”

台下学子纷纷起身,执手行礼,而后各自落座。

一时间,竹台之下,只闻笔墨纸砚沙沙作响。

学子们皱眉思索,奋笔疾书,欲将自己对治学守心的理解,化作一行行文字,落在策论之上。

有的从历史典故出发,阐述守心对于治学的重要性。

有的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坚守本心的决心。

日影当正,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

考试结束后,礼槿澜走出考场,却被周武赫拦住去路。

“喂,你这家伙怎么不长眼。”说完,他突然凑近礼槿澜,低声威胁道,“在书院小心着点,不然我要你好看!”

礼槿澜露出一副看傻子的表情,带着几分鄙夷,几分不屑。

还没等周武赫开口,王青山与齐墨等人朝着两人方向走来,吓的周武赫一群人转眼便不见了人影。

她一脸失望,都没等她放两句挑衅的话,这群纨绔子弟便跑得没影,刚好遇上齐墨等人路过,想到祖父的嘱托,便停在原地等着。

齐墨一行人走近,对着齐墨不卑不亢行礼,“齐先生好!”

声音洪亮,在人群中格外清晰,众人不由得停下脚步看她。

王青山见到白衣少年时,神色一顿,似在回忆,见着少年不卑不亢的模样想了起来,是昨日听风楼遇见的少年。

“这是祖父托我带给齐先生的见面礼,并不是贵重之物,家中收藏的典籍罢了。”

齐墨打量了少年一眼,突然朗笑,“想必你就是礼家小子了!你祖父来信说,见到本人便知晓何人是你,果真如老友所说,哈哈哈————”

众人不知所以,礼槿澜更加莫名其妙,将手中竹篮双手奉上,一副乖巧的模样。

“呵呵!”

齐墨的下人立马接过篮子,礼槿澜懂事的后退两步让开路,行礼道,“就不打扰齐先生了!小生告退!”

说完,便转身离去。

齐墨等人并未在意,这小小的插曲转瞬而过。

唯独王青山多留意了一眼,总觉这个少年不简单,那双眼中看齐墨等人时全然无一丝敬重,甚至看向他时毫不畏惧,这少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深藏不露,给他的一种莫名的意味。

王青山摇摇头,自嘲道:怎的疑神疑鬼的。

很快书院中安静下来。

齐墨等人急着批注答卷,要赶在三日内审阅完毕,好正式分班授课。

书案前,数十位先生一起批阅,层层筛选,其中不乏好文章,其中一人欣喜地拿起卷轴,高声诵念,

“治学如逆水行舟,守心为楫。吾辈寒门子弟,无他捷径,唯有以心为灯,照破前路之暗。不羡他人之荣华,不慕权贵之虚名,一心向学,方得始终。”

一位年轻先生拿出卷轴,仔细查看,又递交给齐墨与王青山。

齐墨拂须点头,“此人很是你不错,心气极高,可有青山当年风范呐?哈哈…………”

王青山接过卷轴,认真审阅,点评道,“想必此人出生寒门,却能走到今日,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间,还能有治学守心———!嗯!确有其华!”

王青山拿起书案上另一份文章,眉头微微皱了皱。

“纵使身处富贵温柔乡,亦有治学之向。当以摒弃浮躁,潜心向学,以前人之智慧,解今世之难题,方不负先生教诲,不负胸中抱负。”

一看都是自视清高,平日里以才学炫耀,喜好恭维之人,想必是那个世家子弟,王青山不着痕迹的放在弃掉那一栏。

深夜时分,王青山拿着一份考卷露出震惊的神情。

宣纸上字迹是他从未见过的字体,但一字一句令他深刻。

宣纸上墨痕如惊鸿掠空,笔锋流转似有长风破云之势,每一笔看似潦草,却蕴含肆意不羁,暗合章法,撇捺舒展之际犹似鹏翼展翅,弯勾遒劲似游龙摆尾。

观之诗句,字句间裹挟着千顷松涛的豪迈,万里江河的奔放,既无格律的桎梏,亦无典故堆砌,还有守护天下之志,令人拍案称奇。

王青山陡然站起身,高声诵念,《破阵·守志》

铁骨铮铮立九霄,狂澜拍岸亦岿然。

冰心不共浮名转,赤胆长随浩气燃。

欲揽星河澄玉宇,甘披霜雪护桑田。

平生自有青云志,直向昆仑取月还。

王青山读完,反复的摸索宣纸,声音略微颤抖,“此篇当为甲一等,不,甚至与之无法相提并论。”

齐墨放下手中的书卷,揉了揉眉眼,接过王青山递过来的宣纸,落在字迹上时,指尖轻触新创的字迹,烛火在宣纸上明明灭灭,忽抚掌大笑,银髯随声震颤:“妙哉!此字如银枪破阵,笔走游龙间尽是刚劲,锋芒暗藏处又显婉转,既得颜筋柳骨之神韵,又含惊鸿游龙之灵秀!”

“老夫批阅半生,从未见如此奇崛之笔,此天赋若能延续,他日此体必名震书坛,开宗立派未尝不可!”

“观之诗词毅然不凡,将此子心智,才气凝为一体,此魁卷当居第一。”

齐墨撤去宣纸上的封弥,礼槿澜三个字出现在众人眼前。

王青山眼中迸发出光芒,心中猛地跳动起来。

齐墨顿时哈哈大笑,“这老家伙,深藏不露,养出了一个少年奇才,为何却没在京中听闻有此子的消息?如此文才,不该到这个年岁还未有分毫功名才对!”

王青山倒有听闻,微眯着眼娓娓道来,“据说礼家这小子天生体弱,在道观中静养,不是长久之相。但见到真人,倒觉得世人有些过于浮夸了些。”

…………

三日后。

国公府收到了天子班的帖子,信中询问礼槿澜可否将考试卷面赠与书院,老爷子看完后,递给管家送去明辉院。

她收到信件,看完后,坐在书案前写下了回信。

“蟾宫折桂不足喜,愿隐芸窗守素心,他日若遂平生志,不羡人间万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