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121章 风檐联句友情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檐联句友情长

一、春蹊拾翠

谷雨过后的第三日,云麓山的青石板路上还凝着晨露。煜明背着竹制诗囊,沿着蜿蜒的溪径往半山亭去,鞋底碾过几瓣飘落的山茶花,碎成一片胭脂色的云。他昨夜在案头铺陈宣纸时,砚台里的宿墨忽然泛出松烟香,便知今日该去赴子谦的春茶之约了。

半山亭的飞檐下,早有个青衫身影在烹茶。陆子谦听见木履声,抬头时嘴角扬起清浅的笑,指节叩了叩石桌上的青瓷茶海:\"明兄且看,这是今晨刚采的雨前龙井,芽头还凝着雾岚呢。\"煜明凑近了,见茶海中浮着几枚雀舌般的新叶,茶汤映着亭外摇曳的竹影,竟似把整个春天都泡在了碗里。

\"子谦可知,昨宵我临窗磨墨,忽闻墙外杏花开了。\"煜明从诗囊中取出一张薛涛笺,上面墨迹未干,\"晨起便循着花香寻去,见溪头柳树正含烟,忽然想起去年此时,我们在醉花坡替王伯修补农具的旧事。\"

子谦接过诗笺,轻声吟道:\"东风送暖韵绵绵,触景生情念旧缘......\"他指尖抚过\"柳含烟\"三字,目光落在远处被晨雾洇染的柳林,\"记得那日你裤脚沾了草籽,我用竹簪替你挑了半盏茶工夫。如今这簪子还在案头,倒比去年的柳枝更耐得光阴。\"

煜明望向亭外潺潺溪水,去年春日的记忆如涟漪般荡开。那时子谦初至云麓山,两人在醉花坡偶遇,见一位老农用断柄的木犁耕地,煜明便脱了外衫帮忙扶犁,子谦则蹲在田埂边修理犁辕。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新开的油菜花田里,像两株并肩而立的麦穗。收工时,子谦从发间取下竹簪别在煜明衣襟上,笑说:\"权当是劳动所得。\"

\"光阴渐逝情难改,岁月如流志愈坚。\"子谦放下诗笺,替煜明斟茶,\"明兄这两句,倒让我想起你去年在书院讲学时,坚持要为寒门学子增设诗课的模样。那日你站在讲堂上,晨光从窗棂透进来,照得你眼里似有星河。\"

煜明低头饮茶,茶汤里浮着一片落花,忽然想起昨夜灯下,自己握着狼毫在\"静守初心寻雅趣\"句旁圈了又圈。他与子谦相交半载,从未说过\"志同道合\"之类的套话,却在每一次替山民修书、为稚童启蒙、于月下论诗时,深知彼此眼底的光热是相通的。

忽有东风穿亭而过,卷来几片桃花。子谦忽然起身,从石桌下取出一卷生宣:\"昨日见你在溪畔画柳,便偷藏了这卷纸。今日不如共作'风檐联句',我画春山,你题新诗,如何?\"

煜明抚掌称善,见子谦蘸了石绿在纸上点染,笔尖过处,云麓山的翠微便漫上了纸端。他思索片刻,取过紫毫笔,在画纸右侧题下《春日感怀》全诗,末了在款处添了\"与子谦兄同游有感\"八字。墨迹未干,子谦已在画中添了两只振翅的燕儿,一前一后掠过柳梢,恰似他们此刻无需多言的默契。

二、夏夜听荷

蝉声漫过七月的荷塘时,煜明收到了子谦的信笺。信中说城西慈恩寺的古莲开了,邀他今夜去水榭纳凉。煜明揣着信穿过市集,见卖菱角的阿婆往他竹篮里多塞了两把莲蓬,笑说:\"陆公子上月替我家小孙写的启蒙字,如今孩子已能认全《三字经》了。\"

慈恩寺的水榭悬着八盏琉璃风灯,子谦正倚着朱栏剥莲蓬,月光落在他挽起的袖口上,像镀了一层霜。案上摆着两个粗陶酒坛,坛口飘出糯米酒的甜香,旁边还放着一柄湘妃竹扇,扇面上是煜明去年中秋题的《水调歌头》。

\"快些过来,今晚的星星落进荷叶缸里了。\"子谦招手唤他,递过一个莲蓬,\"你尝尝,这是寺里小沙弥刚采的,莲子心我已替你挑了。\"煜明剥开莲子,清甜的浆汁在舌尖绽开,忽然想起上个月暴雨夜,两人在书院修补被风吹破的窗纸,子谦不慎划破手指,却笑着把血珠抹在宣纸上,画成一朵歪歪扭扭的红梅。

\"夏夜繁星照碧川,轻摇羽扇意绵绵......\"子谦摇着竹扇吟起新得的诗句,扇面上的墨字在月光下明明灭灭,\"前日在市集见卖扇的货郎,忽然想起你说过'诗须有烟火气',便试着把星子、羽扇、蛙声都写了进去。\"

煜明望着满池荷叶,想起今晨路过放生池,见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水珠顺着叶脉滚进水里,荡起细碎的银光。那时他便想,若把这景致写入诗中,该用\"跳珠\"还是\"碎玉\"?此刻听子谦吟诵,忽然觉得\"蛙声渐起梦犹牵\"一句,竟比任何精妙的修辞都更有韵味。

\"遥思旧友同观景,每念良辰共赏莲。\"煜明轻声和着,见子谦扇面上的\"共赏莲\"三字被风灯映得发亮,忽然想起去年端午,两人划着木舟在镜湖采莲,子谦不慎跌入水中,湿淋淋地爬上船时,怀里还紧抱着一支并蒂莲。后来那支莲插在煜明书案的胆瓶里,直到花瓣落尽,莲子都结得饱满浑圆。

酒过三巡,子谦忽然放下酒杯,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前日去城南旧书肆,淘到这个。\"煜明打开锦囊,见是一本泛黄的《云麓诗抄》,扉页上有前人题的\"友悌为诗魂\"五字,笔力苍劲中透着温润。

\"你看这页。\"子谦翻到中间,指着一首《秋日怀友》,\"此诗虽平仄工整,却少了些烟火气。若换作你我,该如何写'思念'二字?\"煜明望着跳动的烛火,想起今晨替山民送药时,路过子谦常去的茶寮,看见新摘的茉莉挂在檐下,便顺手买了一包,此刻正躺在他腰间的荷包里。

\"且凭月色寻幽梦,沉醉清辉忆华年。\"煜明忽然开口,见子谦眼中闪过微光,便知他懂了——所谓思念,不过是看见新茶想起你煮茶时的手势,路过旧巷想起你鞋跟叩地的声响,连今晚的月光,都像极了去年你替我拂去肩头落花时的温柔。

水榭外忽然传来梆子声,已是三更天。子谦起身收拾酒坛,煜明瞥见他袖中露出一角素帕,正是自己上个月送他的墨兰纹样。两人并肩走过荷塘,蛙声在四周此起彼伏,像无数颗星星坠入水面,溅起细碎的光。子谦忽然指着天上的银河:\"明兄看,那两颗星多像我们去年在山顶见过的并蒂莲。\"煜明抬头望去,见织女星与牵牛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忽然想起《诗经》里\"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句子,此刻虽无君子,却有知己在侧,便觉这夏夜的风,都染了糯米酒的甜。

三、秋山寄远

秋分那日,煜明在书院整理藏书,忽闻窗外有雁鸣。他抬头望去,见一队北雁正掠过云麓山的峰头,翅膀剪碎了漫天云霞。案头的陶瓶里,插着子谦前日送的黄菊,花瓣上还凝着晨露,像谁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在宣纸上洇开一片淡金。

半月前,子谦接到家书,说家中兄长病重,需他回乡照料。临行前一日,两人在醉花坡坐了整夜,直到东方既白。子谦把随身的端砚留给煜明,砚池里还积着他们昨夜共研的残墨,如今已干成一道浅灰色的痕,像一道未写完的诗行。

正出神间,小童送来一封信笺,拆开见是子谦的字迹,墨色比平日淡了几分:\"秋晨爽气漫山川,落叶飘飞意万千......\"煜明摩挲着纸上\"北雁南飞\"四字,仿佛看见子谦在归乡途中,于客栈灯下铺纸提笔,窗外正有梧桐叶扑簌簌落在瓦当之上。

午后,煜明背着诗囊往云麓山顶去。山径上铺满了枫树的红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有人在耳边私语。他想起去年秋日,与子谦在此处采撷野果,子谦不慎被荆棘划破手背,却笑着摘了片红叶按在伤口上,说这是\"天然的止血符\"。如今那道伤疤该已淡了,不知他乡的秋风,是否也会像云麓山这般,带着松针与野菊的香气。

登上山顶时,夕阳正把远处的群山染成琥珀色。煜明铺开宣纸,蘸了蘸砚中的宿墨,忽然想起子谦曾说:\"秋诗最难写,写得太悲则伤气,写得太旷则薄情。\"他望着漫天飞旋的落叶,想起两人曾在秋日的书院里,教孩子们用梧桐叶拓印诗句,子谦握着孩童的小手,在叶面上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阳光透过叶隙落在他发间,像撒了一把碎金。

\"丹枫尽染惹情绵。\"煜明轻声吟着,笔尖在纸上落下\"遥思故地同游乐\"七字。他记得今年春日,两人带孩子们去城郊踏青,子谦蹲在溪边教他们辨认水草,裤脚浸了溪水也不自知。后来孩子们把采来的野花插在他发间,惹得满山的蝴蝶都飞过来,停在他青衫的褶皱里。

写完《秋晨念旧》全诗,煜明在款处加了\"寄子谦兄\"三字。山风卷起宣纸一角,险些将墨迹未干的诗稿吹走,他忙伸手按住,却见自己的影子与纸上的字叠在一起,像两个人并肩而立。远处又有雁群飞过,他忽然想起子谦留下的端砚,砚背刻着\"天涯共此时\"五字,此刻用它研墨,倒比平日多了几分温润。

下山时,暮色已漫过松林。煜明路过半山亭,见石桌上竟摆着一包茉莉茶,正是他前日托人带给子谦的。茶包旁压着一片银杏叶,上面用细笔写着:\"茶已收,墨犹新,待得兄诗共酒温。\"他指尖抚过叶脉,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樵夫的山歌,调子竟是去年秋日,子谦在醉花坡随口编的《采菊谣》。

回到书院,煜明把诗稿小心折好,装入信封。窗外,第一颗星子已爬上屋檐,他忽然想起夏夜在慈恩寺水榭,子谦说过\"友情如星,虽隔山岳,却彼此映照\"。如今秋夜清寒,这封带着墨香的信笺,该能穿过千里关山,落在子谦案头吧?案头的黄菊忽然轻轻颤动,像在应和他心底的期许。煜明笑了笑,吹灭烛火,任月光漫过诗稿上的\"凭笺寄语诉情弦\",那一笔撇画,竟似延伸到了遥远的他乡。

四、岁寒待春

冬至那日,云麓山落了今冬第一场雪。煜明坐在暖阁里,往红泥小火炉里添了块炭,看火苗舔着陶罐里的茶釜,发出细碎的声响。案头的端砚里,新磨的墨汁还冒着热气,旁边放着子谦昨日寄来的信,信中夹着一片干枯的莲蓬,说是回乡途中在镜湖采的。

\"明兄可还记得,去年今日我们在湖心亭煮酒论诗?\"煜明轻声念着信中的句子,目光落在窗外的雪景。那时子谦穿一件月白狐裘,手里握着酒葫芦,说要效仿古人\"踏雪寻梅\",结果在梅林里摔了个仰八叉,却笑着从雪里捡出一枝横斜的梅枝,说这是\"天赐的诗材\"。

正想着,忽闻柴门吱呀一声响。煜明抬头,见雪地里站着个青衫人,肩上落满雪花,怀里抱着个油纸包。待那人走近,才看清是子谦,眉眼被风雪吹得通红,嘴角却扬着笑,像携了整个春天的暖意。

\"怎的不提前送信?\"煜明忙迎出去,替他拂去肩上的雪。子谦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放,露出里面的糖炒栗子和桂花糖糕:\"想给你个惊喜。再说,这般风雪夜,正适合围炉读诗。\"

火炉上的茶釜开始咕嘟作响,煜明取来两个粗陶碗,斟上刚煮好的老茶。子谦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上面还带着体温:\"路上得了几首秋诗,明兄且看。\"煜明展开诗稿,见《秋晨念旧》旁用朱笔批了\"情真意切,深得风人深致\"八字,落款是\"子谦顿首\"。

\"这'且把秋思融入墨'一句,\"子谦指着诗中某句,\"让我想起你替山民写家书时,总爱把他们的乡思都揉进字里。那日在客栈,我见你替一位老妇人给远方的儿子写信,写着写着自己先落了泪,却道是'墨里有烟,迷了眼'。\"

煜明望着跳动的炉火,想起那些在油灯下替山民修书的夜晚。有人要诉田间收成,有人想道妻儿近况,更多的是说\"他乡月好,不及故乡檐角一星\"。子谦说得对,那些浸透了烟火气的字句,才是最动人的诗。

\"记得我们第一次论诗吗?\"子谦忽然问,往炉里添了块炭,\"你说'诗须如春日之雨,润物无声',我接'亦须似夏夜之星,照亮归途'。如今想来,这一年多来,我们竟真的在替人'润物''照路'了。\"

煜明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远处的云麓山已化作一片朦胧的白。他忽然想起春日在半山亭联句,夏夜在水榭听荷,秋日在山顶寄远,原来友情的脉络,早被诗词织成了一匹锦缎,上面绣着风花雪月,也绣着人间烟火。

\"来,该你出题了。\"子谦把狼毫笔递过来,\"就以眼前雪景为题,共作一首《雪夜联句》如何?\"煜明接过笔,见宣纸上已落了几点墨痕,像雪地里的鸿爪。他思索片刻,写下\"柴门闻雪叩\"五字,子谦看了,提笔续道\"炉火照心明\"。

联句完成时,已是三更天。煜明把诗稿贴在窗上,见雪光映着墨字,竟比平日多了几分清逸。子谦忽然指着窗外:\"明兄看,雪停了。\"只见月光破云而出,落在梅枝上,那枝去年从雪里捡来的梅,竟已缀了几点花苞,像谁在素绢上点了朱砂。

两人相视而笑,谁也没说话。炉中的炭渐渐燃尽,却有暖意漫上心头。原来真正的友情,无需太多言语,不过是春日里共赏一朵花开,夏夜里同数一颗星子,秋日间互寄一片落叶,冬雪时合写一首诗行。待得明年春归,这些被诗词浸润的时光,都会在记忆里发新芽,长成遮风挡雨的树。

煜明往子谦碗里添了块桂花糖糕,见他咬下时,糖霜沾在嘴角,像落了一点雪。窗外,梅枝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似在预告某个即将到来的,充满诗韵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