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零五章:玉兰花下

暮春时节,云麓山的玉兰花正开得酣畅。煜明站在“松韵轩”前的花树下,仰头望着枝头那如雪似绢的花朵,花瓣舒展如美人广袖,花蕊凝着晨露,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他抬手轻触一片花瓣,凉丝丝的触感传来,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与友人明轩共赏玉兰时,对方曾笑说:“这玉兰花倒像是从诗里裁出来的,若不赋上几首,倒辜负了这满树清芳。”

正想着,院外传来清脆的叩门声。“煜明兄,可在轩中?”熟悉的嗓音带着几分急切,正是明轩。煜明忙转身去开门,只见明轩站在青石板路上,衣襟上沾着些许草屑,显然是一路急行而来。他手中还抱着一个蓝布包裹,见煜明开门,眼睛一亮,忙道:“快些看看,我从山下书肆寻得一本《楹联丛话》,里面竟收了好几副前朝名家的巧对,妙极了!”

二人相携进了轩中,明轩将包裹往桌上一放,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书页。煜明看着友人眼中闪烁的光,恍若回到三年前初遇之时。那时,他在云麓山的市集上摆了个书摊,明轩路过时,被他案头自撰的对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吸引,驻足良久,忽然开口:“兄台此联,以‘闭门’之静衬‘推月’之动,窗前月似被推出,颇有意趣。只是不知下联可曾想好?”一来二去,两人因对联结缘,成了莫逆之交。

“你看这副!”明轩的声音将煜明拉回现实,只见书页上赫然写着:“投石冲开水底天”。煜明抚掌笑道:“此联妙在‘冲开’二字,石入水,波荡漾,水底天亦被冲开,虚实之间,自有天地。”明轩点头,忽然从袖中掏出一张宣纸,上面墨迹未干,写着“风荷漫舞镜中圆”。“这是我昨日在湖畔观荷所对,你且说说,可合了上联的意?”

煜明仔细端详,只见“风荷漫舞”写尽荷叶随风摇曳之态,“镜中圆”则将湖面比作明镜,圆荷倒映,与“水底天”相映成趣。“好个镜中圆!”煜明赞道,“风动荷动,而镜中圆影似动非动,动静之间,倒暗合了‘天人合一’的妙境。你这下联,怕是观了半日荷叶,连衣摆都沾了荷香吧?”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玉兰花恰好被风拂落一片,飘在桌上的宣纸上,倒像是给这对联添了个灵动的注脚。

说起观荷,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夏日,两人在云麓湖泛舟,忽然暴雨倾盆。雨点打在荷叶上如珍珠乱滚,明轩一时兴起,吟出“投石冲开水底天”,却苦思下联不得。那时煜明见他双眉紧锁,便指着随波起伏的荷花道:“你看那荷花,在风雨中虽摇曳却不倒,水面如镜,荷花倒映,可不就是‘风荷漫舞镜中圆’?”明轩茅塞顿开,当场挥毫写下,如今想来,仍是历历在目。

“对了,我此次来,还有一事相商。”明轩忽然收敛了笑意,正色道,“下月州府要办‘文人雅集’,广邀天下才子,以联会友。我想与兄台同去,也好让世人见识见识咱们云麓山的联韵。”煜明闻言,心中一动。他素不喜热闹,却念及与明轩相识以来,虽常于轩中对饮论联,却尚未在公开场合携手创作,若能借此机会,以联会友,倒也不负这一番相知。

正说着,窗外忽然飘起了细雨。玉兰花在雨中更显清丽,花瓣上的水珠顺着纹理滚落,滴在石阶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煜明起身关上轩窗,却见明轩正望着窗外的雨景出神。“闭门推出窗前月,”明轩忽然低吟,“如今闭门观雨,倒不知这窗前景又该如何‘推出’了。”

煜明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前日在山中偶遇的一位老叟。那老叟在竹林中搭了间草庐,门前挂着一副对联:“卷帘收尽池中影”。当时他便觉得这“卷帘”与“闭门”相对,一收一放,动静相宜,池中影与窗前月,虚实相映,当真是妙对。此刻见明轩沉吟,便将此事道出。

“卷帘收尽池中影,”明轩反复咀嚼,眼中渐渐泛起光彩,“妙!妙!‘闭门’是隔绝外界,‘卷帘’却是主动收纳,一推一收,竟将天地之景收放自如。池中影与窗前月,一个是水映天,一个是月临窗,都是虚实相生之景,却又各有韵味。煜明兄,你这下联,可是从那老叟处得来的灵感?”

煜明点头,说起那日与老叟交谈,方知对方曾是朝中官员,退隐后便寄情山水,以对联自娱。“他说,这对联便如人生,有时需闭门静思,有时需卷帘观世,方能收尽人间妙景。”明轩听了,默然良久,忽然叹道:“咱们整日在这云麓山中论联,却不知世间还有许多如老叟般的高人,隐于江湖,各有妙思。此次雅集,倒真是该去走走了。”

细雨渐歇,玉兰花的香气愈发清甜。煜明见明轩衣襟上的草屑尚未拂去,便取过扫帚,帮他扫了扫。明轩却忽然从包裹中取出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几枚玉兰形状的玉佩。“这是我请山下的匠人刻的,”他说,“一枚送与兄台,一枚我自佩着。日后若分隔两地,见这玉佩,便如见对方,共赏这玉兰之谊。”

煜明接过玉佩,触手温润,上面刻着的玉兰花纹路清晰,栩栩如生。他忽然想起,明轩家中世代经商,却独独他痴迷诗词对联,与家中长辈多有不合。去年冬日,明轩因坚持要去外地寻访对联名家,与父亲大吵一架,负气离家,便是在这“松韵轩”中住了半月。那时,两人每日踏雪寻梅,煮酒论联,倒成了寒冬里最温暖的回忆。

“还记得你去年在轩中写的那副‘举杯邀得云中鹤’吗?”煜明忽然笑道,“当时你说,取李白‘举杯邀明月’之意,却改月为鹤,更添几分疏狂。如今想来,倒正合你的性子——虽身在尘世,心却如云中鹤,自由不羁。”明轩大笑,道:“若说疏狂,怎及你‘闭门推出窗前月’的那一份雅致?你这闭门,闭的是俗事,推的是清辉,倒让我想起陶渊明‘闭门谢客’,却独留明月清风作伴。”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已到午后。明轩忽然想起家中还有事,便起身告辞。煜明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青石路上,手中的玉佩还带着体温。回到轩中,他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忽然想为这段友情写副对联。思索片刻,便写下:

上联:玉兰花下,闭门共赏窗前月

下联:松韵轩中,卷帘同收池里星

写罢,望着窗外依然盛开的玉兰花,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这副对联,写的是他们共同的时光——在玉兰花下谈诗论联,在松韵轩中卷帘观星,友情便如这玉兰花般,清清淡淡,却又香气悠长,经得起岁月的沉淀。

此后几日,煜明与明轩便开始为州府的雅集做准备。他们翻遍了各自的藏书,整理出平日创作的对联,又互相切磋,修改润色。一日,明轩带着一副新对来找煜明:“上联‘竹影摇窗,疑是故人来叩户’,你且对个下联如何?”煜明看着上联,眼前浮现出无数个夜晚,自己在轩中读书,竹影映在窗上,摇曳多姿,竟似故人来访。他沉吟片刻,忽见案头的玉兰花瓶中,几枝玉兰正悄然绽放,便笑道:“不如对‘兰香入牖,恍如旧谊又沾衣’如何?”

明轩击掌叫好:“妙!竹影、兰香,都是雅物,‘疑是’‘恍如’,更是将思念与友情写得朦胧而绵长。这联若在雅集上展出,定能让众人感受到咱们之间的知己之情。”说着,他又取出那日在老叟处得来的下联“卷帘收尽池中影”,与煜明的“闭门推出窗前月”并置,道:“这两联,一静一动,一收一放,倒像是咱们二人性格的写照——你静如明月,我动若清风,却又能在对联中相得益彰。”

雅集之日渐渐临近,云麓山上的玉兰花却开得愈发盛了。煜明与明轩收拾好行囊,带上精心准备的对联,一同下山。临行前,煜明特意在“松韵轩”的门楣上挂了一副新刻的对联:“松涛共韵,玉兰寄谊”,这八个字,便是他们友情的最好注脚。

州府的雅集设在城西的“望湖楼”,临湖而建,风景秀美。当日,楼中宾客云集,各地才子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或雄浑,或雅致,各有千秋。轮到煜明与明轩时,他们先挂出了“闭门推出窗前月,卷帘收尽池中影”,并详细讲解了创作思路:“‘闭门’与‘卷帘’,是动静之变;‘窗前月’与‘池中影’,是虚实相映。人生在世,既需闭门静修,亦需卷帘观世,方能收尽天地之美。”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

接着,他们又展出了“投石冲开水底天,风荷漫舞镜中圆”,明轩说起那日在云麓湖观荷遇雨的情景,说到“风荷漫舞”时,竟手舞足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却充满灵感的夏日。而当展出“举杯邀得云中鹤”时,煜明则谈起李白的豪放与文人的风骨,说这联既是对古人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写照。

雅集结束时,已有不少人前来与他们结交,称赞他们的对联既有新意,又含哲理,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透着深厚的友情。明轩却只是笑笑,低声对煜明说:“咱们写联,不为博名,只为这一份相知相惜。就像这玉兰花,开在深山中,香气却能传远,友情亦如是,不需张扬,自能长久。”

归山的路上,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老长。明轩忽然指着天边的浮云,笑道:“你看那云,聚散无常,却总有相逢之时。咱们二人,便如这云与月,虽各有姿态,却能共映天地。”煜明望着天边,忽然想起家中的玉兰花,此时应在暮色中轻轻摇曳吧。他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明轩,想起那些在松韵轩中对饮论联的时光,心中便会泛起如玉兰般清甜的暖意。

回到云麓山,已是深夜。煜明推开轩门,忽然见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花影。他想起当日与明轩共赏窗前月的情景,忍不住又取出那枚玉兰玉佩,放在掌心细细端详。窗外,玉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来,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永不褪色的友情——在这云麓山中,在松韵轩里,在每一副对联的字里行间,他们的友情,正如这玉兰花般,清雅、坚韧,且永远绽放着动人的光彩。

此后,每当有人问起“云麓词心录”中最动人的篇章,煜明总会想起这一段与明轩共赏玉兰、同撰对联的时光。他知道,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需一个眼神、一副对联,便能让彼此心意相通。而那些在对联中凝结的时光,那些在玉兰花下的笑谈,终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