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厅里,杜聿明与陈赓隔着圆桌相视而笑,前者推来景德镇青瓷礼盒,后者则递上陕北老农自酿的高粱酒。张治中抚摸着新人婚纱照感慨:“当年在黄埔军校,星儿可是优秀毕业生,今日倒能喝到她的喜酒。”
当蒋和毛主任的贺电送到时,袁清明恭敬地接过,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与自豪。他小心翼翼地展开贺电,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仿佛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贺词,更是对女儿和这场婚礼的极高赞誉。他将贺电轻轻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整理了一下军装,再次环顾四周,确保婚礼的一切都进行得顺利。
袁清明穿梭席间,听着南腔北调的祝福,恍惚间看见女儿年轻时在黄埔操场奔跑的身影。此刻礼堂穹顶的光束汇聚成河,将所有人的面容镀上暖金色——那些曾在战场上对峙的将领,此刻举杯时的笑容,竟比任何枪炮声都要震耳欲聋。
喜宴上的星光
红烛摇曳间,李宗仁带着桂系将领踏入礼堂,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满座宾客,最终落在主席台悬挂的囍字上。他解开檀木盒,露出一方刻着“天作之合”的田黄石印:“袁老弟,这是家父留下的物件,今日总算寻着好去处。”
朱首长携彭主任步入会场时,皮鞋踏在草坪的声响惊动了满堂。“听说新娘子最爱延安的剪纸?”
澎主任掏出油纸包,展开竟是栩栩如生的并蒂莲,“这是老乡们凑的手艺,土气了些,但胜在红火。”朱德则递上亲手书写的婚联,遒劲笔锋中藏着几分慈爱。
“袁老,恭喜恭喜!”周主任远远便伸出手,声音清朗,“这是我特意挑选的一本古籍,希望能为新人的生活添些书香之气。”
袁清明赶忙迎上去,紧紧握住周的手,激动地说:“周先生能亲临,真是蓬荜生辉!快请,快请!”
周同志的到来,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与他寒暄几句。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宾客陆续抵达。左权身着洗得褪色的八路军军装,虽然一路奔波,神色却依旧昂扬。他带来了太行山的一块石头,朴实却蕴含深意:“袁老,这石头取自太行山,愿新人的感情如这山岩一般坚不可摧。”
袁清明郑重接过,连声道谢。
陈明仁穿着笔挺的起义部队军装,大步上前,双手奉上一幅名家绘制的牡丹图:“袁司令,祝新人富贵吉祥,和和美美!”
袁清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子良啊,能见到你,我真高兴!”
郭汝槐身着国民党军服,眼神中透着真诚:“袁老,恭喜令爱大婚,这是我准备的一点薄礼。”他递上一个小巧的木盒,里面是一对精美的玉佩。
袁清明回以军礼,热情地邀他入席。
袁清明正与郭汝槐交谈着,突然,礼堂的大门再次被推开,一个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老者缓缓走进来。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只见老者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抬着一个巨大的箱子。袁清明心中疑惑,迎上前去。
老者微微一笑,作了个揖道:“袁司令,久仰大名。今日令爱大喜,老朽特来贺喜。”说着,示意年轻人打开箱子,里面竟是满满一箱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
“这些都是老朽的一点心意,望袁司令不要嫌弃。”老者说道。袁清明有些愣住,不知这老者是何人。
这时,旁边有人轻声提醒:“这是上海滩有名的富商陈老爷子。”
袁清明回过神来,忙拱手致谢:“陈老先生,如此厚礼,实在是受之有愧。”
陈老爷子摆了摆手:“应该的,应该的。今日能见证这等喜事,也是老朽的荣幸。”说罢,便融入了宾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