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71章 泪如泉涌,满是哀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泪如泉涌,满是哀伤

但这仅仅是个开端。发行规模正在持续扩大,呈指数级增长!

自从聘请了一批记者后,朱允熥对外界动态有了更多了解。而此时他正忙于处理自己的事务,却不知朝廷内部已是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十月一日,朱允熥已在府邸休养多日,朝政停滞,谣言四起。

这一日,朱允炆前来造访。

……

“三弟啊!我可怜的三弟啊!”

朱允炆身形比之前瘦削了不少。

一见到朱允熥,便放声大哭。

泪如泉涌,满是哀伤。

此时的朱允熥,头上裹着布巾,看起来无精打采地靠在床上。

像是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模样。

他这几日已经四处走动,不过朱允炆的到来,让他不得不重新躺回床上。

“二哥,你这是怎么了?我还好得很,没什么大事,别这么难过。”

朱允炆一边抽泣一边说:“记得三弟平时多么健壮,现在却整日躺在床上。”

“脑袋受了伤,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

“看到你现在这样子,我这做兄长的怎么能不痛彻心扉?”

朱允熥心里想着,你不盼我早死就算不错了,还会关心我的伤势?

他笑着说:“只是撞到了脑袋,有点头晕眼花罢了,休息一阵子应该就会好。二哥今天怎么有空,特意来探望我?”

说着,下人送上了茶水。

朱允炆仔细打量着他,眼里既有关切也有怜惜,还有一丝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后的释然,真诚地道:

“你要是没事就好,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父亲刚离开没多久,你就又出了这样的事。”

“我还记得大哥当年也是从马上跌下来,摔坏了身子,之后就一直病着,最后竟然去世了。”

“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些零星片段。”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如刀割,难以抑制悲伤。”

“大概这就是血缘相连的缘故吧。”

“三弟,你一定要没事才行。”

“若是承蒙神明庇佑,顺利渡过难关,二哥我会去寺庙里念一百天的**。”

我明明还活着,你不必为我去念超度经!

朱允熥说道:“让二哥如此挂念,实在是我的错。”

朱允炆坐到椅子上,瞄了一眼旁边的茶杯,却没有拿起喝,说:“其实二哥早该来看你了。”

“自从那天你出了事,皇祖父也因此晕倒了。”

\"虽然后来承蒙天助,安然无恙,但母妃却因挂念你而卧病不起。\"

\"你是母妃一手拉扯长大的,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

\"听闻你遭遇不幸,母妃焦虑万分,忧思成疾。\"

\"我也无可奈何,每日只得以在母妃榻前伺候,分身乏术。\"

\"只能于心底默默为你祈愿,在佛前为你焚香祷告,却始终未能前来探望于你。\"

\"直至今日,母妃稍有好转,这才匆匆赶来探视三弟。\"

\"三弟切莫怪罪二哥来得太晚。\"

吕妃居然病了?

她向来体健如牛。

如今这般恰到好处地生病,恐怕并非偶然。

难道是在暗中筹谋什么?

是不是要有所行动了?

然而,据杨士奇所言,老朱此刻怕是已经盯上了吕妃。

若她真借病装蒜,私下里与朱允炆密谋见不得光的事,那就是自找麻烦。

难道是机会到了?

朱允熥急忙做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说道:\"啊,母妃竟病得如此严重了吗?\"

\"这一切都因我的缘故,是我这个做儿子的不孝。\"

\"直到今日才知道此事,更是大大不该。\"

\"不行,我必须马上去看看母妃。\"

他是吕妃一手带大的孩子,加之吕妃如今已正式成为太子妃。

自然也该称她为\"母妃\"。

朱允熥说着,便准备起身下床。

朱允炆赶忙上前拦住,说道:\"你身子尚未康复,怎可随意出门?\"

\"耽误你的养病才是大事。\"

\"母妃知晓你的情形,不会责怪你不来的。\"

\"好好调理好身体,才是真真的孝道。\"

\"无需急于见母妃。\"

他停了一下,接着道:\"再过些时日,便是母妃的生辰。\"

\"倘若到时你能好些,过来陪着母妃吃顿便饭,说说话,母妃定会欢喜得很。\"

生辰宴?

朱允熥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

吕妃身为太子妃,她的生辰宴有一定的礼仪规格,往年参加的人数和规模都不小。

可今年的情况有些特别。

朱标刚去世没多久,吕妃作为未亡人,还要为亡夫守孝,生辰宴不宜大操大办。

大概也就是个简单的家宴罢了。

朱允熥名义上是他的养子,母妃的寿辰按规矩他是该到场的,根本无需特意邀请。然而,朱允熥此时正卧病在床,这就使事情复杂起来。

若以身体欠佳为由缺席,外人也不会指责他不孝。

特意派朱允炆来传达这话,恐怕是担心他不会赴约。

这顿寿宴,绝非寻常。

恐怕是一场鸿门宴。

朱允熥看向朱允炆,见他依然满脸关切,掩饰得非常好,于是笑着说道:“母妃的生辰,作为儿子怎能不去呢?”

“到时候我定会准时前往,也让母妃欢喜一番。”

朱允炆明显松了一口气,说:“如此甚好!希望能到时你的身体已完全恢复。”

朱允熥笑着说:“多谢二哥吉言。”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允炆便准备告辞。

“我还得回去侍奉母妃,不能在此久留。”

“三弟多多包涵!”

“日后有闲暇,再来探望三弟。”

朱允熥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茶几上的茶杯。

从头到尾,朱允炆都没有动过它。

这个人疑心很重啊!

朱允熥笑着说:“多谢二哥前来探望。”

“还劳烦二哥回去转告母妃一声,我一切安好,请她安心养病,不必挂念于我。”

朱允炆说:“三弟放心,我一定会把话带到。”

他刚迈出一步,却又转身看着朱允熥,欲言又止。

朱允熥笑着问:“二哥还有何话要说吗?”

朱允炆犹豫片刻才开口:“三弟,你还在养伤,有些话我不该说。”

“但咱们毕竟身处**之家,肩负责任重大。”

“如今皇祖父病重不理朝政,你虽受命监国处理政务,却因养伤无法面见百官,批阅奏章。”

“听说通政司那边的奏章已经堆积成山。”

“可是因为担心影响你养伤休息,这些奏章都不敢呈递上来。”

“一般事务倒也无妨,拖个几天再处理也没关系。”

“但如果遇到军国大事或者其他紧急政务,耽搁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这该如何是好?”

自从朱允熥以养伤为由留在王府,那些对他心存不满的文官,以及那些仍旧伺机而动的其他藩王,一刻也没停下动作。

朱允熥称病休养期间,这些人趁势添油加醋,宣扬他的病情严重,身体虚弱,无法处理国事。

随后,他们以此为借口,将所有奏章扣押下来。

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测试朱允熥是真的病重还是故意伪装,另一方面则是对朱允熥摄政的一种无声**。

他们已多次上书反对此事,可惜朱元璋对此毫无反应。

再者,这也是想看看朱允熥的应对之策,看他是否能妥善处理此事。

朱允炆说完这番话后,又说道:“若三弟身体确实不堪重负,或许可以让六部中忠诚可靠的官员帮忙处理政务。”

“偌大的大明朝廷,总该有人出来管理事务。”

“三弟,你觉得如何?”

朱允熥瞪眼怒斥:“我虽卧病在府,但从没说过不让奏章递送过来。”

“皇爷爷把国事交给我,那是多么大的信任!”

“江山社稷如此重要,我又怎敢有一丝懈怠。”

“即便近来卧床静养,只要我还活着,就绝不会不管政事。”

“这些日子不见奏章呈上来,我还以为朝中无事,或者只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六部与各司衙门自行解决即可。”

“若有重大军国之事、紧急政务,他们竟敢隐瞒不报,延误朝廷大事,难道他们以为自己脖子上的脑袋比我的刀锋更坚硬吗?”

朱允炆听后神色微变,没料到自己的试探竟然引来了这样的回应,忙解释道:“他们这样做,也是因为见你病重,需要休养。”

“虽有些不妥,但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三弟不必因此生气。”

朱允熥冷声道:“没有我的命令,他们竟敢擅自做主。”

“扣押奏章,无视朝廷规矩和大明律法。”

“若不严加惩处,日后官员们便会争相效仿。”

“从此朝廷松散,国事荒废!”

“皇爷爷身体不适时,为何不见他们也这样做呢?”

“这分明是针对我来的!”

他神色冷峻,眉宇间透着凛冽的杀意。

朱允炆在一旁看着,内心震撼不已。

记忆中的朱允熥并非如此,那时的他乖巧顺从,对自己这位二哥唯命是从,甚至显得有些愚钝,任由摆布。

然而,自从那次朝堂之上,他站出来反对立朱允炆为储君,转而提议自己继位后,仿佛变了个人一般。

不仅才华横溢,远远超过自己,还创新发明了滚筒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