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32章 是忠是奸,自有天意知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是忠是奸,自有天意知晓

王弼跪倒在地,郑重地叩了三个头,双手抱拳说道:“大将军,请多保重!”

“好了,别这样。”蓝玉毫不在意地说:“吴王殿下虽已将我拘捕,但尚未审问定罪。”

“是忠是奸,自有天意知晓。”

“大明律法严谨,陛下与吴王都会明察秋毫,不会错判无辜之人!”

“我蓝玉光明磊落,无惧他人毁谤。”

“你先回去吧,我没事,死不了!”

王弼深深看了他一眼,未作回应,再次拱手致礼,随后转身离开。

其余勋贵武将也相继散去。

角落里,朱高炽拉了拉朱高煦:“快走!”

朱高煦不满道:“他们还没动起手来,我们怎能就这样走了。”

“走吧!”朱高炽催促,“打不起来的,别看了。再不走,被吴王发现,可就麻烦了。”

刚才两人闹得太凶,此刻朱高炽已经感到不安。

然而朱高煦毫无畏惧,轻蔑地说:“怕什么?他是皇祖父的孙子,难道我们就不是吗?他又怎能奈何得了我们?”

“你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迟早会害了自己。”朱高炽无奈地摇头。

“他敢怎样?不过就是把我们关起来打一顿罢了,又有何妨?”

当时兄弟俩年纪尚小,关系十分亲密。

“你不跟我一起走,那我可先走了。”朱高炽又一次劝道,“留得生机,方能东山再起。况且,这幕戏才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多值得一看的内容。”

朱高煦愣了一下,问道:“真的吗?但他们刚才并未交战,也没有血腥厮杀,实在令我失望。那么,之后还有什么戏码呢?”

朱高炽答道:“抓住蓝玉只是个开端。接下来,如何审理案件,以及对蓝玉的判决,这才是关键所在。”

“王弼那些勋贵武将,不过是暂且退去,并非真的放弃蓝玉不管。”

朱高煦眼睛一亮,击掌笑道:“这话说得通!我倒要看看接下来的好戏了!”

兄弟俩随即随同其他勋贵子弟一同离开,很快隐没在长街的尽头。

朱允熥深深凝视了他们一眼。

这两个顽劣小子,看来得找个时机好好管教一番了。

而且,他还能利用这两人,对朱棣施加压力。

朱棣既然敢于放他们出来,就得做好被反咬一口的心理准备。

他心中思虑间,脑中已然有了不少主意。

等到众人散尽,朱允熥唇角扬起一丝浅笑,看向从车顶下来准备迎接他的蓝玉,眼神里透着几分复杂。

事情能够这般迅速平息,全靠蓝玉的劝解。

在这关键时候,幸亏蓝玉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朱允熥也感到一阵轻松。

今天这件事,最让他忐忑不安的就是蓝玉的态度。

对此,他并无十足的把握。

老朱是在考验他,而他同样也在考验蓝玉。

凉国公府毕竟不同于卜家。

王弼带领的那些勋贵武将也不是普通民众。

如果蓝玉执意反抗,他或许也只能狠下心来采取极端手段。

即便因此自损前程!

在金陵城里,身边又有这么多锦衣卫保护,他完全不必为自身的安危担忧。

王弼若真要率众围攻,那便是自寻死路。

好在结果皆大欢喜,一切并未发生,朱允熥终于放下心来。

随即吩咐蒋瓛:“我们也该动身了。”

蒋瓛低声问:“吴王殿下,这两人是要送回锦衣卫大牢,还是刑部呢?锦衣卫大牢荒废已久,若要拘押,恐怕得先派人准备一下。”

朱允熥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早在洪武二十年,也就是五年前,朱元璋就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有在押犯人都移交给刑部。

至于以往的审判权,则归于三法司。

简单来说,如今的锦衣卫虽然仍有抓捕犯人的权力,但抓到人后必须送到刑部处理。

之后的审讯与定罪,均由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等三法司负责。

锦衣卫只负责前期的抓捕工作,后续的审判则与己无关。

朱元璋在发现锦衣卫权力过盛并存在诸多隐患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明代时期,锦衣卫的权力与职责时常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洪武年间,更是经历了多次调整,其权力大小、人员规模均不稳定。

朱允熥略显忧虑,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皆被文官掌控,尽管这些官员不一定都是朱允炆的心腹,但目前看来,自己显然不受这些文官的青睐。若有机可乘,他们或许会千方百计地陷害自己。蓝玉交给他们处理,恐怕会有麻烦。

想到此处,朱允熥再次看向蓝玉与傅叶,说道:“今晚所为,是为了尽忠于皇祖父,暂且先将他们押至王府。”随后表示,次日早朝后再奏请朱元璋,再进行审问定罪。

------------

远方,方孝孺依旧关注着这里的动态。听到这段对话,他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随即转身前往献王府。

夜色渐浓,原本热闹的街市很快归于平静。今日之事太过突然且意外,当朱允熥带着锦衣卫押解蓝玉和傅叶回到吴王府时,余波仍未平息。

献王府内,夜晚漆黑一片,朱允炆的书房中燃起了数十根蜡烛,照亮整个空间。方孝孺归来之际,黄子澄亦刚到达。

朱允炆急切地询问二人情况。方孝孺饮了一口茶,随后将自己在凉国公府外的经历详述一遍。最后愤慨地说:“可恶的蓝玉,我以为他一贯性格暴躁,从不容忍委屈,岂料关键时刻却胆怯懦弱,错失良机,真是可恨!”

黄子澄皱眉道:“奇怪,依我对蓝玉的认识,他绝非如此之人。”

朱允炆沉思片刻,猜测道:“难道他们事先已密谋妥当,今日之举不过是在演戏给我们看?”

方孝孺与黄子澄皆摇头否认。

方孝孺说道:“亲眼所见,今日情形危急,稍有差池,对他们而言便是无法扭转的局面。”

“若蓝玉与吴王早有预谋,演戏骗人,就不会出现王弼带领武将勋贵阻止之事。”

黄子澄点头称是:“确是如此,但此事着实古怪,蓝玉的反应超出我们意料。”

不久后,他舒展眉头笑道:“不过没关系。”

“吴王抓住蓝玉,引发如此**,差点与王弼为首的武将勋贵交恶,形成**。”

“虽然事件平息,朝廷仍需追究吴王责任。”

“我已联系御史和言官,还有几位给事中,只等明日早朝,便参他一本。”

“既参蓝玉之罪,也参吴王的胆大妄为。”

“双管齐下,定叫二人永无翻身之日。”

方孝孺抚须道:“黄兄计策极佳,蓝玉被抓只是开端,而非终结。”

“明日朝堂,全仰仗黄兄。”

“务必要一举击垮二人,扫清立献王为储君的阻碍。”

朱允炆听罢,心中兴奋不已,又问:“咱们之前的计划,是否可以一起使用?”

“莫急!”方孝孺摇头,“陛下向来偏袒至亲,即便犯下大错,也不易严惩。”

“咱们一次性使尽所有手段,陛下未必就会痛下**。”

“不如暂且留着,日复一日递上奏折,一封比一封更重,时间久了,陛下心中怒火越积越多。”

“对吴王的惩罚自然也越来越重,让他永远失去机会。”

朱允炆闻言,拜服道:“先生饱学圣贤之书,所提办法远胜他人,是我思虑不周。”

“没错,就按先生之法,必能让其自食恶果。”

朱允炆停顿片刻,又装作可怜兮兮地说:“只是这样一来,皇爷爷每日伤心难过,伤及身体,这是我不孝啊。”

方孝孺忙劝道:“献王仁孝,此时绝不能手软。”

“除掉了吴王,扫除了殿下继承皇位的阻碍,待殿下登基称帝、掌控江山、安定社稷、使万民安泰,令大明永世长存,这才是对陛下最大的忠孝。”

“若是只顾眼下不让陛下忧愁,却未能彻底清除吴王,使其有机可乘夺回江山,则是对不起陛下,对不起黎民,实为不孝。”

“若是把江山托付给他,殿下便是朱氏一族的罪人,也是天下百姓的罪人!”

朱允炆深感敬佩,说道:“先生教导甚是,学生铭记于心!”

黄子澄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明日的朝会上给蓝玉和吴王定罪,这件事我们必须仔细商议。”

朱允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切不可疏忽大意。那日朝会之上,他公然要求储位,觊觎江山,却还能平安无事地离开。”

“今日之事,是他主动挑起,必定早有准备。”

“我们万不可轻视。”

方孝孺笑道:“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今晚我们立刻把蓝玉劫走,连夜审问,先给他定罪,结成铁案,顺便牵连吴王。”

“就说吴王与蓝玉****,吴王因事情败露才去捉拿蓝玉。”

“只要蓝玉承认并指证,此案就毫无争议,无人能改。”

黄子澄惊愕地说:“可是蓝玉在吴王府中,有锦衣卫守护,我们怎么抢得过来呢?”

“难道方兄能说服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吗?”

方孝孺笑着摇头:“这当然不可能。”

“不过,几年前锦衣卫的审讯和关押权就被陛下收回了,你们难道忘了?”

“现在锦衣卫的牢房早已荒废,刑具也损坏多年未曾修复。”

“吴王已经把蓝玉还有那个傅叶都关在自己的府邸里了。”

“依我看,他们今晚可能会达成协议,甚至重新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