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3章 朱允熥言辞激昂,铿锵有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朱允熥言辞激昂,铿锵有力

“如果是为了私心,我不该提出。”

“但江山社稷关系到天下万民,亿万生灵。”

“忠诚之人,应该守护大明江山社稷,保护百姓。”

“孝顺之人,应该继承先祖遗志,使我们朱家江山万古长青。”

“如果我只顾自己的谦逊礼让名声,却不管江山社稷的安全,不管百姓生死,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

朱允熥言辞激昂,铿锵有力。

他停顿了一下,清了清嗓子,接着说:

“如今天下初定,民心尚未安定。”

“如果大哥还在,他智慧超群,才华横溢,自然能够肩负国家重任。”

“我也愿意做个逍遥王侯,快乐一生。”

“然而二哥虽然有仁义之名,才能却不足以担当大任。”

“先祖今日若立二哥为储君,日后二哥登基,不出几年,天下必乱,社稷必毁。”

“在此关键时刻,我不得不放下个人生死荣辱,劝先祖不要这样做。”

“我今天自告奋勇,愿意承担治理天下的责任!”

“我知道这样的做法,确实违背了儒家礼法。”

“但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百姓,个人荣辱,那些批评我的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只希望先祖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为重,莫要立二哥为皇太孙。”

“若先祖坚持这样,日后大明江山必然动荡不安。”

朱允熥深深一鞠躬,大声说道:

“先祖,如果你一定要立我二哥为储君,请你现在就赐死我吧。”

“这样,我就不会亲眼看到大明江山陷入战乱之中。”

那天雷轰然坠落,震得大殿门窗乱颤。站在朱元璋身边的太监们手忙脚乱地想要关上门,却被狂风一次次冲开。

朱允熥的言语如同利箭直射朱元璋心底,那句“生灵涂炭”像是诅咒一般笼罩整个宫殿。雷声接连不断,天幕被乌云吞噬,闪电撕裂黑暗,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位皇孙的决绝。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百姓安危,我已别无选择。”朱允熥的语调平稳,目光坚定,“若因私念退缩,我便是千古罪人。”

朱元璋眯起眼睛,声音冰冷:“你以为你的命比天下更重要?”

一声巨雷炸开,照亮了满是紧张气息的大殿。朱元璋仰天长笑,笑声中透着暴怒与不屑:“莫非你真以为自己能担此重任?”

雷声滚滚,仿佛回应着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即便天**动,他的声音依旧镇定自若,但那无形的压力却让空气几近凝固。

朱允熥神色不变,宛如磐石稳立。

“此话差矣。”

他缓缓摇头。

“太祖诸子之中,二叔秦王、三叔晋王,皆具统兵之能。”

“然而二人性格暴烈,喜怒难测,连亲近之人时常受责,如何能安天下?”

“唯有四叔燕王,心怀仁爱,通晓军务,善理政务。”

“若太祖择他为储君,必能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而我甘愿退居藩王,自在一生。”

此语既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位在一旁观戏者,无不脸色骤变。

他们三人闻听朱标病逝,匆忙赶回奔丧。

心中各有盘算。

朱标健在之时,无人敢存夺储之心。

毕竟,谁能胜过朱标?

对此,诸人心知肚明。

但如今朱标已逝,众人难免心动。

只是这念头只能藏于心底。

绝不可在太祖面前流露分毫。

更别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了。

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尚可忍耐。

虽被侄儿直言性情暴虐、喜怒无常,面上有些挂不住。

但也仅止于此。

此时此刻,两人虽不悦,却不屑辩解。

而燕王朱棣却再也不能坐视不理。

你朱允熥自寻死路,为何扯上我?

说我有资格继承大统?

父亲会如何看待此事?

朱棣急忙出列,伏地叩首。

“父亲明察,儿臣绝无觊觎皇位之意。”

“允熥所言全属妄语,望父亲切勿介怀!”

朱允熥淡然一笑。

“我只是说你若为帝,当能治理天下,并未说祖父会传位于你,四叔何必着急?”

“四叔才华横溢,可惜非嫡长子。”

“上有二叔三叔,这皇位断然轮不到四叔!”

他高声说道:“正因如此,我才不顾生死,直言相告。”

“古语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家母乃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依礼制,大哥亡故后,我才是嫡长子。”

\"二哥年长我一岁,却是庶出之子。\"

\"皇祖父将我定为皇太孙,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皇祖父担心我的才智不足,无法震慑群臣,也不能驾驭武将。\"

\"因此扶持吕王妃,意在立二哥为储君。\"

\"殊不知,这决定大谬不然。\"

\"二哥的能力,不足以治理国家。\"

\"二哥的威望,不足以使人信服。\"

\"二哥的才略,不足以应对政务。\"

\"若皇祖父让二哥继承大统,把江山托付给他,大明必将陷入危机!\"

\"作为孙儿,我不能对大明的安危坐视不管,不得不冒死进谏。\"

轰隆一声!

又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然而未闻雷鸣。

明亮与昏暗交替的视野中,空气仿佛冻结,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大殿之内,众人的心跳似乎停止。

每个人都屏息以待。

\"你说你二哥在能力、威望、才智方面都不及你,是否认为你自己远超于他?\"

老朱的声音平静了许多。

不再带有压迫感和杀意。

他脸上毫无表情,却不知心中作何想。

\"当然!\"朱允熥语气坚定答道。

封建时代的**,自幼接受皇家教养,其中才华横溢者不少。

现代人虽然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但如果论心机、谋略、处世能力,真正能超越那些**的人其实很少。

聪明人始终聪明,不会因时代更替而改变。

但朱允炆是个例外。

如果列出历史上最愚蠢皇帝排行榜,朱允炆必定名列前茅。

自古以来,**中有残暴无德的,生性嗜杀的,不顾百姓生死只顾自己享乐的……

诸如此类,被史书批评为\"昏君\"。

然而,大多数昏君或是沉溺享乐,或是受制于形势,无可奈何……并不能说明个人能力低下。

朱允炆并非贪图享受之人,但他确实是个无能的蠢材。

这样的人当皇帝,才是真正的祸患。

朱允熥作为一位穿越者,并没有自负地认为自己比老朱以及朝廷中的诸多老狐狸、众多贤臣猛将都要强。

他们个个都是厉害角色,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朱允熥虽面露自信,心中却认定自己远胜朱允炆那个无用之人。

“荒谬至极!”黄子澄又忍不住站出,手指朱允熥质问道:“你有何功绩可言?怎证明你的才能、威望和本事都胜过二皇孙?”

“若父皇仍在,我无需费力。”朱允熥语气淡然,“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我不愿承担这份沉重的江山重任。”

“这么说来,你是觉得自己才华卓绝,只是未曾遇到展示的机会?”朱元璋开口说道。

朱允熥并未反驳,算是默许了。

此刻,他无法否认。

只能随机应变。

“可笑!”黄子澄跪禀皇帝,“陛下,既然三皇孙自称才高八斗,臣愿出题检验,也好让他明白自己的差距。”

“准!”朱元璋答应了。

黄子澄喜形于色:“臣遵命!”随即起身看向门外。

此时,大雨滂沱。

“陛下命臣命题,时间仓促,难以让两位实际操作比较。”

“若按常规问治国之道,空谈无益,只能浮光掠影,难以分出高下。”

“若派去治理一地,又需时日观察成效,方能判断治国之能。”

“储君之位不可久拖。”

“要立刻定输赢,不如作诗填词。”

“虽不能衡量治国能力,却可见才华高低。”

“也能验证三皇孙刚才所说,是否为狂妄之辞。”

在他看来,既然对方主动争夺储位,必有所准备。

若是讨论国策,对方必然对答如流。

毕竟这些内容可以预先准备并熟记。

他偏不给对方这样的机会,故意避开国策,改问诗词。

现场出题,现场答题。

这样对方的所有准备都将毫无意义。

朱允炆拱手行礼,谦恭地说:“全听黄先生安排。”

“好!”黄子澄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今日狂风怒吼,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他话尚未尽,朱允熥便打断询问:\"该不会你要我们以秋日骤雨为题,赋诗填词吧?\"

此时已入深秋九月,雷雨实属少见。

黄子澄听罢,心头一震。

方才他确有此意。

可看到朱允熥的表情,心中忽生疑窦,莫非他也对诗文有所筹备?

即便这场大雨突如其来,或许钦天监早有察觉。

若对方事先准备了诗赋,借此设题,正中他的下怀。

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典籍,作诗作文本就是长项。

胜过朱允熥应不算难。

然而,若对方已有预谋,以有心算无心,便难说了。

想到此处。

黄子澄急忙摇头,话题一转。

\"非也!\"

------------

\"去年冬天,我有友人从北方寄信来,说长城边上,大雪漫天,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