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婉听得入神,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示意苏瑶继续说下去。苏瑶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再看人体自身,这更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就像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王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就拿肾脏来说吧,中医讲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这肾脏和膀胱,就如同亲密无间的兄弟,共同掌管着人体的水液代谢。要是患者出现水肿的症状,你可别以为单纯利小便就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这样做可能效果不佳。”

苏瑶站起身来,走到一幅人体经络图前,指着肾脏的位置说道:“从整体观念出发,我们就得全面考虑。除了用茯苓、泽泻这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就像打开排水的通道,让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还得考虑补肾。因为肾的气化功能正常,才能像一个精准的调节器,更好地调节水液代谢。这时候就可能会加入熟地、山药等补肾的药物。熟地,它能大补肝肾之阴,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泉;山药呢,既能补脾肺肾之气,又能滋养肾阴,帮助肾脏恢复正常的气化功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水肿问题。”

“还有啊,” 苏瑶兴致勃勃地继续分享,“比如说肝脏和脾脏的关系。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里,木克土。要是一个人长期情绪抑郁,肝气不舒,就像树木生长受到阻碍,横逆犯脾,就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这时候,在用药上,除了疏肝理气,用柴胡、白芍等药物让肝气顺畅起来,还得健脾和胃,加入白术、茯苓等药物。柴胡能像一把钥匙,打开肝郁的锁;白芍可以柔肝止痛,让肝脏不再那么暴躁;白术和茯苓则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像给脾胃这个小马达加油,让它重新高效运转起来。这样综合用药,才能让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重新恢复平衡。”

“再讲讲心与小肠的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要是心火旺盛,常常会出现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时候,在用药上,除了用黄连、莲子心等清心火的药物,还会加入木通、竹叶等药物通利小肠。黄连就像一团灭火的冰,能迅速扑灭心火;莲子心则能让人心神安宁,辅助黄连降心火;木通和竹叶就像引导水流的管道,把心火通过小肠经小便排出体外。通过这样整体的用药思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崔婉听得津津有味,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苏瑶所描述的画面,不禁感叹道:“苏瑶姐,中医真的太神奇了,没想到用药还有这么多讲究。” 苏瑶笑着说:“这还只是中医整体观念在用药上的一小部分体现呢。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然后综合判断,开出最适合患者的药方。就像一幅精美的拼图,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只有把它们完整地组合在一起,才能看到健康的全貌。所以说,中医用药绝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全面综合地考虑人体整体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瑶兴致盎然,继续给崔婉分享着中医整体观念在用药上的诸多实例。

谈到不同季节的多发病,苏瑶说:“夏季气候炎热,暑气当令,人们常贪凉饮冷,所以夏季常见的病症除了中暑,还有因贪凉导致的寒邪直中脾胃。比如夏季中暑时,常用的方剂是清暑益气汤。但在用药时,得考虑到夏季人体气血趋于体表,内里脾胃相对虚寒的特点。清暑益气汤中的西洋参,既能清热生津,又不会过于寒凉损伤脾胃阳气;西瓜翠衣清热解暑,恰似夏日里的一抹清凉;而黄芪、白术等健脾药物的加入,能增强脾胃功能,使人体在抵御暑邪的同时,脾胃不至于因过度清暑而受损。再说因贪凉引发的脾胃病,像有的人吃了过多冷饮后,出现腹痛、腹泻。此时用药,不能单纯地止泻,而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会选用高良姜、香附这对经典组合,高良姜辛热,能迅速驱散脾胃中的寒邪,缓解疼痛;香附理气止痛,帮助恢复脾胃气机的顺畅。这就是根据夏季的多发病及人体状态来精准用药。”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病症,苏瑶耐心讲解:“小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是肺脾常不足。比如小儿感冒咳嗽,就不能用过于峻猛的药物。像小儿风热感冒咳嗽,常用银翘马勃散加减。银翘疏散风热,马勃解毒利咽,再加入一些像枇杷叶、浙贝母这样清润肺气、化痰止咳的药物,剂量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严格把控,避免药物损伤小儿稚嫩的脾胃。而老年人呢,气血渐衰,肝肾亏虚,常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对于这类老年病,在用药时,会注重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比如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若老年人伴有明显的气虚症状,还会加入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品。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肾滋阴,泽泻、丹皮、茯苓利湿泻火,补泻结合,使补而不滞;人参、黄芪大补元气,让老年人的身体有足够的动力来维持正常机能。”

在不同地域的用药特点方面,苏瑶娓娓道来:“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在北方,冬季寒冷漫长,人们常居室内,且喜食辛辣温热之品以抵御严寒,所以北方人多阳虚体质,易患风寒感冒等疾病。在治疗风寒感冒时,用药剂量相对较大,像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物的用量会比南方略多,以更好地发散风寒之邪。例如麻黄汤,麻黄能开腠理、散风寒,桂枝助麻黄解表,二者相须为用,能迅速驱散北方冬季的风寒之邪。而在南方,气候温暖潮湿,湿气较重,人们易患湿邪相关病症。像治疗湿温病,常用三仁汤。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淡渗利湿以健脾,三焦分消,使湿邪无处可藏。同时,南方气候炎热,药物多偏清凉,以防温热药物助热生火。”

关于不同体质人群的用药差异,苏瑶说道:“体质可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多种。对于阳虚质的人,他们怕冷,手足不温,容易腹泻。用药时要注重温补肾阳,像金匮肾气丸就是常用方剂,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加薪;地黄、山药等滋阴药物与温阳药配伍,阴阳双补,使阳气得阴精的滋养而生化无穷。阴虚质的人,往往有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等症状。用药以滋阴降火为主,常用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清热降火,熟地黄、山萸肉等滋阴补肾,使阴液充足,虚火自降。痰湿质的人,形体肥胖,胸闷腹胀,大便黏腻不爽。在用药上会选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苍术、厚朴燥湿运脾,以消除体内的痰湿之邪。”

崔婉全神贯注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提出疑问,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随着苏瑶的讲述,崔婉心中对中医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中医知识,传承这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

崔婉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恍然大悟的神情,感叹道:“苏瑶姐,听你这么一讲,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医整体观念的精妙之处,这中医用药里的学问可太深奥了 !”

崔婉一脸疑惑,紧蹙着眉头,忍不住向苏瑶发问:“苏瑶姐,那在实际用药中,到底是怎么依据人体自身各脏腑关联来进行整体调理的呀?感觉太复杂了,完全摸不着头脑。”

苏瑶轻轻一笑,眼神中满是耐心,娓娓道来:“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初看复杂,实则有章可循。就拿脾胃和肝脏来说吧,中医理论里,肝主疏泄,这疏泄功能就如同河道的清淤工作,保证全身气机的通畅运行。而脾主运化,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就像一个高效的营养加工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顺畅,二者关系紧密,相互影响。”

她微微顿了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要是一个人长期情绪抑郁,这在中医看来,是肝气不舒的典型表现。肝脏的气机不畅,就像河道堵塞,水流受阻,肝气就容易横逆犯脾。一旦肝脏这个‘清淤官’失职,脾胃这个‘加工厂’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常见的症状就是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你想想,脾胃没办法好好工作,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自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