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瑶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的边缘,思绪如潮水般涌来。窗外的月光洒在案几上,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想起了白日里那位病患,一个年轻的妇人,因常年劳累而积郁成疾。

那妇人约莫二十五六的年纪,却已显出老态。她的手指粗糙皲裂,指节粗大,显然是常年做粗活所致。苏瑶为她把脉时,能感受到她脉搏的虚弱无力,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大夫,我这病......\"妇人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惶恐。

苏瑶收回手,轻声道:\"无妨,只是气血两虚,我为你开些调理的方子。\"她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药方:当归、黄芪、党参......可她知道,这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妇人的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那眼神让苏瑶久久不能释怀。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那时母亲也是这般憔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模样: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却仍强撑着为她缝制冬衣。

\"瑶儿,娘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母亲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你要记住,这世间有许多病痛,并非药石可医......\"

苏瑶猛地合上医书,指尖微微发抖。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医馆格外寂静,只有檐角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她望着远处朦胧的灯火,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苏大夫,这么晚了还未歇息?\"是医馆的学徒小翠。

苏瑶转过身,勉强笑了笑:\"这就去歇了。\"她顿了顿,又道:\"明日记得提醒我,去那位李娘子家中看看。\"

小翠应了声,退了出去。苏瑶却仍站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她知道,明日去李娘子家中,看到的或许又是另一番令人心酸的景象:破旧的房屋,满地的织机,还有那些嗷嗷待哺的孩童......

她又想起了崔婉,那个曾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子。如今,崔婉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脸上重新绽放出了光彩。苏瑶为她的改变感到欣慰,却也隐隐感到一丝孤独。她帮助了那么多人,却似乎从未有人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月光洒在医馆的地板上,映出一片银白。苏瑶站起身,走到窗前,抬头望向那轮明月。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对她说:“医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心。”如今,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可是,她的心呢?又有谁来医治?

晚风再次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那声音仿佛从另一个世界传来,与她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轻轻叹了一口气,伸手关上了窗户,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医馆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只有烛光依旧在跳动,映照着她孤独的身影。

她知道,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她依旧要面对那些病患,依旧要为他们开方治病。可是此刻,她只想静静地坐在这里,与月光为伴,任由思绪在夜色中飘荡。或许,这就是她的宿命——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做一个孤独的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带来希望,却将自己的心事深埋心底。

自穿越到这大唐盛世,一切都如梦似幻。苏瑶曾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然而,长安城的繁华、医馆的药香、病患的感激,还有那些与她擦肩而过的面孔,无一不在提醒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她与李逸的相遇,更是这段穿越之旅中最绚丽的篇章。

那是一场庆功宴会,长安城内的贵族名流齐聚一堂,花园中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苏瑶本不喜这种热闹场合,但因友人的再三邀请,只得勉强出席。她身着一袭淡青色的襦裙,发间别着一支玉簪,显得清雅脱俗。她站在一株盛开的桃花树下,目光游离,心思早已飘远。

就在这时,李逸出现了。他身姿挺拔,穿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系着一条玉带,显得英气逼人。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终定格在苏瑶身上。四目相对的瞬间,仿佛时间静止,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人。苏瑶感到一阵电流划过全身,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而李逸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艳与好奇。

宴会结束后,李逸主动上前与她搭话。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他们从诗词歌赋谈到医道药理,从长安城的繁华谈到天下的苍生。苏瑶发现,李逸不仅才华横溢,更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天下的兴衰有着深刻的见解。而李逸也被苏瑶的聪慧与善良深深吸引,觉得她与寻常女子截然不同。

此后,他们的交往越发频繁。李逸常常来医馆找她,有时带上一卷古籍,有时带来一盒精致的点心。他们一起赏花、品茶、论道,花前月下,互诉衷肠。苏瑶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而李逸也认为,苏瑶是他此生不可或缺的知己与伴侣。自那以后,苏瑶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医馆之中。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用治病救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仍会想起李逸,想起那段短暂却美好的时光。

月光依旧洒在医馆的地板上,苏瑶轻轻叹了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现实。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仿佛在月光中看到了李逸的身影。她微微一笑,低声呢喃:“愿你一切安好,愿我们各自珍重。”

可如今,边疆塞外,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吐蕃大军屡屡犯境,烧杀抢掠,边疆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战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城,每一封都让人心惊胆战。李逸身为边疆大将,心怀家国大义,毅然披挂上阵,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带领着大唐将士奔赴那危机四伏的战场。临行前,他曾对苏瑶说:“待我平定边疆,必归来与你共赏长安月色。”然而,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有数月之久,苏瑶却未曾收到李逸的一丝音信。

每当夜深人静,苏瑶独坐医馆,望着那轮高悬的明月,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担忧。她曾试图通过往来的商旅打听边疆的消息,可得到的回答总是模糊不清。有人说,李逸率领的军队在边境屡建奇功,打得吐蕃大军节节败退;也有人说,战事胶着,双方伤亡惨重,李逸生死未卜。这些消息像一根根细针,扎在苏瑶的心上,让她寝食难安。

她开始更加努力地行医,仿佛只有忙碌才能让她暂时忘却心中的焦虑。她走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为贫苦百姓治病施药,甚至不顾危险,前往疫区救治病人。她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称她为“活菩萨”,可她的心中却始终空落落的。每当她看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听到他们讲述边疆的惨状,她的心便如同被刀割一般。

一天夜里,苏瑶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到李逸站在一片荒凉的战场上,四周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和破碎的旗帜。他的铠甲上沾满了血迹,手中握着一柄断裂的长剑,目光坚定却疲惫。他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等待什么。苏瑶想要呼唤他,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想要奔向他,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最终,李逸的身影在硝烟中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苏瑶从梦中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她坐在床边,双手紧紧攥着被角,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偌大的长安街,亭台楼阁错落分布,飞檐斗拱在月色下勾勒出冷峻的轮廓,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花园中,各类奇花异草虽依旧繁花似锦,可在这清冷的月色下,却透着几分孤寂。花瓣上凝结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蜿蜒的小径旁,曾是两人携手漫步之处。那时的他们,或低声浅笑,或谈论诗词歌赋,或静静地欣赏月色下的花影。李逸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苏瑶的笑声清脆如银铃,两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永远都不会分离。而如今,小径上只剩苏瑶那孤单而落寞的身影,每一步落下,都似踏在她的心上,泛起层层思念的涟漪。

她缓缓走在小径上,手指轻轻拂过路旁的花枝,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她的肩头,又悄然滑落。她的目光游离,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逃避什么。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了心底最深的痛。她记得李逸曾在这里为她吟诵李白的《静夜思》,记得他曾在这里为她折下一枝梅花,记得他曾在这里许下“此生不负”的誓言。可如今,这一切都如这月色般清冷而遥远。

她走到一处凉亭前,停下脚步。凉亭的柱子上,还刻着他们当初一起题写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字迹依旧清晰,可写下这诗句的人,却已远在边疆,生死未卜。苏瑶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眼中泛起泪光。她低声呢喃:“李逸,你可还记得这里的誓言?你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孤寂。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眼中的无尽思念。她知道,无论李逸身在何处,此刻的他一定也在望着这同一轮明月。她多么希望,这月光能将她心中的思念传递给他,让他知道,她一直在等他归来。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凉亭,继续沿着小径漫步。她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散。但她依然坚定地走着,仿佛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段思念的距离。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与李逸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