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这正是大明的现实,是从前元战火洗礼下诞生的大明。

为了使自己的家人、垂暮的双亲免受过往前元统治时的苦难煎熬,大明男儿愿不惜一切,哪怕是生命亦可舍弃。

朱元璋背负双手,远眺那些因离别哭得声泪俱下送别亲人的百姓。

即便他是一路拼杀,经南征北战建立大明的马背上铁血帝王。

心中也不禁涌上了一抹难掩的感伤之情。

而更强烈的,是对一切胆敢挑衅大明尊严、屠杀子民之敌彻底清扫的坚定意志。

只有做到这点,方能不负战场上奋勇牺牲、一心护国的大明将士们。

我们绝不能辜负你们!

朱元璋忽然转身,步履稳健地迈开。

\"御驾回宫!”

“陛下起程了!”

尽管说是返宫,但半路上朱元璋又改变了方向。

又一次来到了秦淮河畔那所小院门口。

\"砰!\"

猛然踢开大门。

朱元璋从容迈步跨入门槛走进院落,依旧如旧。

只是这次朱英并未在屋檐下抬头迎候。

朱元璋对此毫不在意,直接走向窖房取出一坛女儿红。

他熟练地揭开封泥,自酌自饮起来……

大约一刻钟后。

朱英提着满满一篮芥菜回到家门口。

见到再度被踹开的大门,他忍不住嘴角抽搐,轻喃:

“该死的老朱头。”

随后走进院内。

一眼瞧见屋檐下正举着酒坛畅饮的朱元璋,无奈叹了口气。

他索性将院门虚掩——也不是不想关紧,而是那门栓早被朱元璋一脚破坏,根本无法合上。

放下菜篮去厨房处理,之后才走至朱元璋身旁,盘腿坐下,默不作声看着畅快饮酒的朱元璋。

朱元璋仍旧不理他,连目光都未分毫给他,径自喝酒。

过了许久。

坛中的酒已经消耗殆尽,空无一滴。

朱元璋放低酒坛,面上写满不过瘾的模样。

\"呃!”

一个酒嗝响起,这才侧脸看向朱英。

\"小子,再去给咱拿几坛来。”

话音一落,朱英眉头紧锁望向面前之人。

严肃说道:“老朱头,你今日这是怎了?我还从未觉得你会是心情不好就借酒消愁之人。”

\"哈哈!没错,你说对了,咱从不是那种借酒消愁的废物。”

朱元璋朗声笑起。

\"只是今天忽就想喝酒了罢了。

咋?难道堂堂祖父讨你几坛解渴都不可以吗?”

朱元璋询问道。

\"不是允不准的问题,终究你也上了年纪,喝酒本就伤身且不利。”

朱英表示。

听闻此言,朱元璋眼眸骤亮,盯着眼前神色担忧的朱英继而笑着回应:

“莫怕,往昔每打胜仗,咱都会与兄弟彻夜畅饮达旦。

如今区区几坛子酒而已,算不了什么。”

可是无论他怎么说,朱英依然板着脸摇头。

\"心里若有事可以直接跟我说,酒是真的不能再喝了。”

“嘿!”

朱元璋立即圆睁双目瞪他:

\"你这家伙竟开始管起咱来了!”

忽然间,一股无比刚硬的气势从体内爆发,这种气势充满了一种帝王独有的威严,令人感到深深的畏惧。

但是朱英完全不为所动,反而立刻挺直脖子回应道:

“该管的事就一定要管,有什么不可以的?”

看着朱英那坚决的样子和语气,朱元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已故的大明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当年每次自己犯错时,她总是像今天朱英这样坦率直言。

还有一次,当时他已经贵为大明皇帝了,但还是想在马秀英面前摆摆皇威,立马就被她当面训斥道:

“朱重八!我告诉你,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只要我发现你错了,我就一定会指出!你要是敢封我的坤宁宫、废掉我的皇后之位试试。”

回忆至此,朱元璋似乎感觉自己的妹妹依然站在身旁,说着:“朱重八,我们家大孙子都叫你不喝了,你还不听话?”

此时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挥了挥手连声说:

“不喝了,妹子,我不喝了。”

朱英顿时一脸疑惑:

“妹子?我可不是妹子啊。”

当他注意到朱元璋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回忆神情时,朱英顿时醒悟:老朱口中的妹子,正是自己的祖母马奶奶。

是的,他很想念她,我也想念她……

自洪武十六年的春天开始,

京城附近各地的守卫部队一队又一队的大明精锐集结于长江畔,乘坐船只北上抵达北平。

直至二月初六,京城附近的将士已经全数登船出征。

而到了今天,也就是洪武十六年,春二月十一日。

轮到朱英出发了。

依旧是那个浩荡奔腾长江边上,

望着那三千名在铁铉与盛庸指挥下的将士陆续登上船只。

仅仅半小时之内所有人就已经上了船。

缓缓转身,注视着眼前的太子朱标,低声说道:

“我们要启程了,你回吧,要好好照顾那个老头子。”

朱标点了点头回应道:

“去吧,放手去做就好。

我和父皇会在应天等候你胜利归来的时刻。”

朱英微微点头,向着这位养父郑重地深深弯腰行礼后转身踏上甲板。

蓝玉、常茂两人也随之向朱标行礼告别随后登上战船。

随即传来命令:

“起锚!”

“升帆!”

乘风破浪的大风刮起,推动着战船扬帆而去。

朱英稳立船头,回头望了望仍然伫立于江边上的朱标。

然后把目光投向了离江岸一里外的一座小丘。

那里隐约可见一道熟悉的身影——老朱。

尽管他没有来到江岸边为朱英送行,但朱英心里明白朱元璋一定来了。

可能是舍不得让自己心爱的孙儿就这么出征吧,

亦或是不想让孙儿看到自己感伤的一面。

朱英盯着远方的老朱轮廓深深吸了一口气,举手朝着天空大声呼喊:

“大明必胜!”

紧接着身后的数千士兵纷纷响应齐声高喊: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回荡于滔滔江水之上,并远远传至山丘所在。

朱元璋背负双手听着这震撼人心的呼声脸色逐渐晴朗起来,嘴角悄然浮现一丝笑容轻声嘟囔着:

“好小子。”

“说什么大明必胜?哼,必定能够万世辉煌!”

船顺着江水向前。

不像过去那些北上之人如徐达等人需要绕路沿大运河前行。

这次朱英带着三千人乘船直达无尽的汪洋之中。

接着顺海路南下,在福建与由汤和统领的水师会合。

这便是发生的事情,于洪武十六年的二月十六日成真。

海面上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点帆影,两百艘巨大的宝船排列整齐,每艘长四十四丈四尺、宽达十八丈;还有五百艘中型宝船,长约三十七丈、宽十五丈,再加上超过千艘的运粮船,浩浩荡荡地铺满大海,仿佛形成了一个浮动的城邦。

见到这般壮观场景,三千护卫队员全都惊得合不拢嘴。

连蓝玉、常茂等大明顶尖勋贵都被深深震撼。

毕竟对于这些习惯脚踏实地的人来说,何曾见过这样震撼人心的海上奇观?就算是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人,估计一辈子也难见到这样的盛况。

放眼当今天下,能够展现出如此宏伟场面的,唯有驻扎在福建的大明海师。

待众人登陆,龙五冷着脸紧跟身后,朱英来到了海师大都督所在的军帐前。

\"你们是谁?”

守卫在帐外的两名士兵手持长戟上前一步拦住去路,并大声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