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当“永乐大帝”四字脱口而出后,韩成猛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突然想到昨夜初次与朱棣见面时,自己曾称呼过他为永乐。

当时朱棣一脸迷茫。

这……

要是朱棣还记得此事,并在此刻追问起来,那可就麻烦了!

恐怕连睡个安稳觉都做不到。

韩成此刻懊悔不已,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

只希望朱棣忘记自己当时的那一声称呼。

即便真的记起来了,也希望他别在这个节骨眼上问出来。

韩成内心不断祈求,盼着朱棣别钻牛角尖。

但朱棣的表现却出乎韩成意料,听闻永乐大帝之名,他神色有些古怪……

朱元璋也是一怔。

永乐大帝?

又是永乐大帝?

这家伙惹出了不少事啊!

原来是朱允炆搞出来的!

根据韩成的说法,朱雄英英年早逝,那么继位的必然是朱允炆。

如此一来,他将成为大明的第二位……权威不可小觑。

他确实具备违背祖训的能力。

而这样的作为,也足以匹配永乐大帝的称号。

朱元璋在朱雄英在世时,很少关注其他孙子。

好圣孙去世后,他的目光渐渐转向了朱允炆。

特别是想起昨晚中秋宴会上,朱允炆的表现后,他对这位孙子愈发满意。

甚至认为永乐大帝非他莫属。

不过,若是之前听说朱允炆竟敢将他的祖训视如无物,朱元璋定会勃然大怒。

说不定还会把这孙子教训一顿。

但如今从韩成处得知倭国如此富庶,再回看此事,心情便截然不同。

反而觉得朱允炆很有胆识,很有远见。

韩成对朱元璋的反应并不在意。

他此刻最关心的是朱棣的态度。

表面上看似镇定,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尤其见到朱棣那沉思的表情后,内心的思绪变得更加复杂。

朱棣难道真的察觉到了什么?

“老四,你这是怎么了?”朱标注意到朱棣的表情有些异常,于是开口问。

韩成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完了!

彻底完了!

今晚别说补觉,恐怕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个‘永乐’年号很熟悉,好像在哪听过,一时想不起来了。”

朱棣摸了摸头,带着几分迷茫与苦恼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标笑着解释道。

“觉得熟悉很正常,毕竟以前有人用过这个年号,就是宋朝时在南方称帝的方腊。当年在大本堂读书时,先生就提过此事。后来用这个年号的后代,大多没什么学问。”

原来是这样!

朱棣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难怪我觉得这个年号如此熟悉。”

“看看你,再看看你大哥!

同样在大本堂读书,同样的老师授课,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又偷懒了?”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说道,似乎恨不得抽他一顿。

朱棣赶紧往后退了几步,陪笑道:“父皇,孩儿也不是一点都没记住,只是印象不深罢了。

而且孩儿离开大本堂多年,这些年又忙于军旅之事,有些事忘了也是正常的。”

“你大哥比你更早离开大本堂,为什么他记得清楚?”

朱元璋仍然不依不饶。

朱棣嘿嘿一笑:“爹,我哪能跟大哥比?

大哥天生聪慧,是能成大事的人。”

本来朱元璋还想责备朱棣。

但听他说完这话后,细细一想,觉得确实如此。

“你说得没错,让你带兵打仗倒是很合适,但学习方面确实不如你大哥。”

被朱元璋这么评价,朱棣不仅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十分高兴。

毕竟从小到大,他从未想过要跟大哥比较。

大哥比我出色,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韩成原本提心吊胆,但看到朱标如此从容地化解了这件事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原处。

谢天谢地!

幸好朱标博学多才,否则的话,这次我恐怕要吃尽苦头了!

韩成本以为这次的危机已经过去,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这场危机远未结束。

朱棣原本已经相信了朱标的话。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最近听到“永乐”这个词,是从韩成嘴里说出来的!

昨天初次见面时,韩成曾称他为永乐!

而刚才韩成又提到,郑和下西洋之事是永乐大帝下令的!

这是偶然吗?

不然为何韩成要叫他永乐?

朱棣的心猛地一颤。

随即他摇摇头,将这个令他惊恐的想法抛开。

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一直立志要做父亲的儿子,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

别说现在父皇身体健壮,打老二打得欢实,正值壮年还能活很久。

就算父皇不在了,大哥登基为帝,他也绝不会生二心!

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

谁若在他面前多嘴,让他想起不愉快之事,不用别人动手,他自己就会立刻将其斩杀!

对此朱棣非常有信心。

可既然如此,韩成为何要叫他永乐?

朱棣感到困惑。

很快他想起朱标刚才说过,永乐曾是方腊使用过的年号。

于是有了新答案。

这是因为他之前对韩成态度不好,韩成对他心存不满,因此用一个曾经被**之人用过的年号来称呼他。

这是在隐晦地辱骂他,说他粗俗无礼!

这就像如今大明流行的骂人方式,把人称为元**一样。

想通这一点后,朱棣再看韩成时,眼神已有些变化。

这家伙,太狡猾了!

竟用这种隐晦的方式骂人,不留痕迹!

要不是刚才大哥提及永乐二字的由来,自己到现在恐怕都没意识到,昨晚被韩成那家伙狠狠训斥了一顿!

朱棣内心很想冲韩成发泄一番,但想到老丈人的性命与妻子的命运此刻全攥在韩成手里,不得不强压下这份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他确实不敢轻易招惹韩成。

算了吧,随他怎么骂。

就当没听见,都归他自己说去。

渐渐地,朱棣面对韩成时竟学会了自我安慰。

想起自己大哥的后人中,居然有人用过被韩成羞辱过的年号,朱棣心中不由窃喜。

原来大哥的子孙里,也有像自己这般不爱读书的。

只不过比自己更惨罢了。

自己不过是被韩成用“永乐”二字嘲讽了一回,那位永乐大帝却是遗臭万年。

那么多人在背后议论他的无知无能。

更可怕的是,这事儿会在天下人乃至后世面前被广为宣扬。

真是太惨了!

朱棣心中多少有些幸灾乐祸,暗笑大哥这个不学无术的后裔。

情绪上倒是轻松了不少。

然而,想到韩成曾称自己为永乐,而大明将来又会有一位永乐大帝,朱棣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可是在这种场合,他实在不便直接询问韩成为何昨日称呼自己为永乐。

当着父皇和大哥的面这样做未免冒失,万一证实韩成确实在侮辱自己,岂不是更加出丑?

若是不搞清楚情况,只认为韩成暗指自己与永乐大帝无关,朱棣总觉得心里不安。

经过一番快速且复杂的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来试探此事。

他对韩成说道:“韩成,那个……我想问问,日后我是不是会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是否真的能够击败胡虏,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其实韩成见朱棣又一次陷入沉思并迅速提问,心中稍有紧张,担心他会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

听到问题后,韩成略感安心,同时立刻用力点头回答:“没错,你确实会在后来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击败胡虏,勒石纪功。”

比你岳父大人,徐大将军打得更远!

燕然勒铭而归!

韩成迅速回应了朱棣的疑问,并肯定了朱棣日后的成就。

但心底里又默默补了一句:不过你是以你儿子朱高煦的“征北大将军”之名建功立业,勒铭燕然也是在你登基之后。

当然,这类细节问题,只要没人深究,韩成绝不会多言。

此刻的他颇为自得。

听到韩成的回答后,朱棣暗自松了口气,心里最后的一丝忧虑也烟消云散。

看来韩成之前喊自己永乐,纯粹是在骂自己。

没什么其他含义。

大明的永乐大帝与自己毫无关系!

毕竟自己后来当了征北大将军,勒铭燕然,怎么可能又是永乐大帝!

朱元璋听完韩成讲述朱棣未来成就后,不禁喜笑颜开。

“老四,干得好!看来把你派到北平真是个英明决定。

你没辜负我对你的期待!

真撑起了我大明的一片天地!”

朱元璋一如既往地厚脸皮,在夸人时也不忘顺带夸自己。

朱标忍不住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为老四将来取得如此成就感到高兴。

韩成也十分开心。

好了!

这事算结束了!

不必再担心猝死了……

……

既然韩成提到马和日后在大明建立了这么大的功绩,有如此盛名,那咱们等会儿就派人赶紧去西南,看看能不能找到他。”

朱元璋重新聚焦正事,毫不拖泥带水,立刻决定要把马和找来。

“陛下,若马和尚未受宫刑,就不要再施加了。

给他留些尊严。

毕竟历史上他成就非凡,对大明忠心耿耿。

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他受此一刀,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