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来庄泽文率第三军自凉州出兵,直取吐谷浑。大军势如破竹,四战四捷,去年冬日已兵临吐谷浑国都浑宁城下。国主慕容春大惊,一面调集全国兵马固守都城,一面遣使向吐蕃求援。

吐蕃发兵三路驰援,庄泽文采取围点打援之策,歼灭吐蕃援军数千人。浑宁城孤立无援,内乱骤起,太子慕容不复弑父夺位,开城请降。

然二王子慕容不离拒不归顺,率残部向西北逃窜,求援于楼兰。楼兰国王收留慕容不离,并调兵抗拒王师。于是,庄泽文坐镇浑宁防备吐蕃,遣沈云飞率第八师追击残敌。

沈云飞见楼兰公然收留叛军,一怒之下挥师灭掉楼兰国,生擒其国王,命李二狗率三十一团押解至玉门关,静候朝廷发落。

刘轩听完李二狗的禀报,微微颔首,从怀中取出《西域全图》仔细端详片刻,而后收起图卷,问道:“楼兰人的相貌可与我朝子民相似?语言可相通?”

李二狗恭敬答道:“回禀陛下,楼兰国民多为吐火罗人,言语不通。然其国内也有华夏后裔,世代通婚,不少人都能说些华夏语。其王室姓楼,虽相貌与我朝子民略有差异,却也有华夏血统,能说华夏语。”

刘轩站起身来,道:“带朕去见见那位楼兰国王。”

李二狗领命,在前引路。途中,刘轩似不经意地问道:“李团长,你这名字可是本名?”

李二狗答道:“回陛下,末将自幼就叫这个名字。”

刘轩略作迟疑,又道:“可曾想过改个名字?”

“改名?难道我现在的名字不好吗?”李二狗挠了挠头,认真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陛下觉得,末将改叫李铁蛋如何?”

刘轩闻言忍俊不禁,摆手道:“朕不过随口一问。你这名字甚好,不必改了。”

此时,楼兰国王正颓然坐在监牢中,沉重的脚镣硌得他脚踝生疼。他低头凝视着这冰冷的刑具,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作为楼兰国主,他自幼便仰慕华夏文化。为此,他不仅娶了唐人妻子,还给自己起了个地道的汉名“楼明远”,更是遍览中原典籍,一说话,便是汉人的成语。

此刻,他却有点后悔,不该当初看了那么多汉人写的书。正是从那些汉人典籍里,他读懂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才会倾举国之力援助吐谷浑。

谁曾想,吐谷浑这个“唇”没能保住,反倒连累楼兰这个“齿”也落得个国破的下场。懊悔间,他又想起另一句华夏成语——“螳臂当车”,当真是自不量力。

亡国之君的结局,他心知肚明。想到“生死未卜”的几个儿子,更觉“心如刀绞”。侧目望向身旁的王后,那张美艳的容颜此刻满是泪痕。他痛苦地闭上双眼,知道这个美丽女人,自己很快就得“拱手让人”了……

思绪纷飞之际,牢门忽被推开,一名北汉士兵厉声喝道:“国主驾到,速速跪迎!”

楼明远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坐在木板床上纹丝不动。不过一死而已。纵是赴死,他这个国王也要“大义凛然”,死得重于那个什么山。

士兵话音未落,数人已步入牢中。楼明远抬眼望去,但见为首青年“道貌岸然”,心知必是北汉国主。他下意识起身,目光直视来人,竭力保持着“临危不惧”的气度。

然而余光所及,却见自己那“倾国倾城”的王后,已然“奴颜婢膝”地跪伏在地。楼明远不禁暗叹“家门不幸”。

刘轩凝视着楼明远,沉声问道:“楼明远,见朕为何不跪?”

楼明远昂首说道:“本王视死如归,为何要跪你?正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

刘轩眉峰微挑:“朕本无意取你性命,既然你执意求死,那就成全你。”说着抬手一挥:“来人,拖出去斩了。”

楼明远一听,心中突然害怕起来,颤声道:“以前大唐管理西域,向来都是恩威并施,陛下为何滥杀无辜?你若是杀了我,楼兰百姓必揭竿而起,届时玉石俱焚……”

刘轩皱了皱眉头,打断他的话:“你好好说话。”

楼明远低头道:“本王……我腹有诗书,所以才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刘轩险些失笑,强忍笑意问道:“别啰嗦,你到底想死还是想活?”

楼明远低声说道:“蝼蚁尚且贪生,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伸’,那个……其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刘轩道:“既如此,朕便封你为知书侯,赐居长安颐养天年。长安御书阁的典籍,任你取阅。”目光掠过楼兰王妃,又添一句:“准你携妻子同往。”

楼明远低下头,有些不情愿地说道道:“谢陛下隆恩。”他万万不曾想到,此一去长安便是四十余载,直至耄耋之年方寿终正寝。更未料到,自己以后心无旁念,醉心研究华夏诗文,竟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所作《大汉赞歌》《梦回楼兰》《西北飘雪》等佳作流传后世。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士兵将楼明远带离后,刘轩转向李二狗道:“明日随朕去楼兰城看看。”这原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但既然沈云飞已攻下楼兰,他这个国主就有必要亲自走一趟。

翌日清晨,李二狗率军护送刘轩等人出了玉门关,向西而行。

被灭的楼兰国辖有楼兰、阳关、尼雅、哈密四座城池。与中原城乡相连的景象不同,楼兰五万余百姓尽数聚居在这四座城池之中。城郭之间虽有绿洲,当地人却只作放牧之用,平日里几乎无人定居。

阳关一带,尚显得有些荒凉,可越往西走,气候就越湿润。孔雀河如玉带般蜿蜒贯穿全境。湿润的气候让刘轩恍然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哪还有半点大漠边陲的荒凉景象?

刘轩一路行来,试图回忆前世此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却发现根本无从参考。眼前的楼兰水草丰美,绿洲星罗棋布,莫说玉米土豆,就是种植小麦水稻也绰绰有余。难怪王彦召说‘楼兰宜居,适合移民垦荒’。

为了勘察楼兰地貌,刘轩特意兜了个大圈子,来到楼兰南部。眼前景象,却让刘轩吃了一惊,欣喜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