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兼祧两房害我命?送你全家火葬场 > 第121章 御史把太后骂成筛子,夏大人被抄家流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御史把太后骂成筛子,夏大人被抄家流放

黄德胜自从上次弹劾傅璋杀人、贪墨,证据确凿,傅璋却没有被严惩,就已经彻底灰心了。

学子请愿,傅璋被降六级,他看到希望;傅璋被齐王一纸遗诏革职,他以为终于把这个恶人赶出了朝堂,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又官复原职了。

我累了,毁灭吧!

这些天,他每天上朝就装死,做一条晒干的咸鱼。

可是昨天他收到了一封熟悉的揭帖。

揭帖里说,蛟龙国十万大军压境,梁家军三十万人,哪怕三打一也不想真刀实枪地干,而是想着把丰州、甘州、凉州割让出去。

还想着赔银子、赔粮食,送个公主过去和亲。

至于西南叛军,太后的想法更离谱,容云鹤撤回,去救她的侄儿!

甚至还打算利用高山军彻底除掉齐王府。至于百姓受苦,太后毫不在意。

作为一个御史,这些时日的颓废,令他鄙视自己。

他必须开喷。

“今天臣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临朝听制的太后,不顾百姓死活,置大陈江山社稷于不顾,嫉贤妒能,铲除异己!”

“太后娘娘,臣想问问,你是大陈的太后,还是定国公府的太后?”

“食君之禄就该做忠君之事。每年,梁家军拿到的粮饷均在三百万石以上,整个大陈的军饷,梁家军占了一半。”

“三十万梁家军,粮饷一次都没拖欠过,外敌入侵的时候,不是该他们效力的时候吗?

梁世子作为主将之一,带三万人都不敌别人三千人,粮草丢了,自己被活捉,这样的将军有什么脸面叫朝廷派兵去救?”

“大陈是萧家的江山,大陈是三千万百姓的大陈,太后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三千万百姓的生死。您有什么资格任性妄为?”

黄德胜一腔愤怒,骂起来便再也刹不住车。

“北境不是还没打起来吗?三十万梁家军都还在,定国公府的所有将领都在,凭什么朝廷再派兵救人?”

“太后临阵换将,是借机逼迫齐王上战场吧?”

“齐王应该为国效力,臣并不反对,可是太后娘娘有没有考虑过,齐王他就是个病秧子?走一步喘三喘,你派他去不是助长叛军的气焰吗?大陈的武将都死绝了吗?一定要用他?”

“还有,打仗什么时候靠赌了?您说齐王府有十万赤炎卫,在哪里?皇家几代人都找过,找到了吗?万一真的没有怎么办?”

“容大将军就在襄州,明明可以直接消灭叛军,您却临阵换将,打仗是儿戏吗?”

“依着臣说,不懂就多听,不会就多问,屁股指挥脑袋的事,只有蠢货才会干!”

“得了,臣是看明白了,您就是借机除掉齐王。百姓死活您不关心,只要能除掉齐王就行。对不对?”

“您既然这么忌惮齐王,不用玩这些花样,直接下旨处死齐王多痛快!还不用牺牲百姓,好歹您食用的粮食,穿的衣衫都来自这些蝼蚁呢,总不好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吧?”

黄德胜今天是抱着必死的心,把半辈子的耐心都扔了,把一辈子的涵养也扔了。

他就想临死痛痛快快地骂一场。

这个女人,他早就忍够了。

全朝堂一片安静,只有他的痛骂声在回荡。

梁言栀被骂得面红耳赤,好几次站起来,又坐下去。

她活了二十五年,平生第一次被人指着鼻子咒骂。

她竟无言以对。

御史台大夫任国荣跳起来,骂道:“黄德胜,你个老匹夫,你娘死的时候怎么没把你带走,省得你死无全尸,害她老人家九泉下不安!”

黄德胜看着任国荣,笑了笑,说道:“任国荣,你忘了初心!你已堕落,泼妇骂街,人身攻击,毫无技术含量,跟下官好好学习吧,像个真正的御史,青天白日照鉴明,乌纱帽下系百姓。”

任国荣哑口无言。他确实急着为太后出头,失了一个御史的体面。

“留点力气,大陈亡了,你记得去骂该骂的人,下官只是一个有点良心的御史,在尽一个御史该尽的责任。就算是死,我也死得其所。”

黄德胜大义凛然。

任国荣被他的气势威慑到,内心愧疚。

梁言栀恨不能把黄德胜碎尸万段,却忽然想起来悟真道人说的话:“再不高兴,也不能杀御史。御史是诤臣,你如果杀了御史,他便可以青史留名,你则遗臭万年。”

她拳头握起又放开,放开又握起。

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等了好一会子,太后恢复平静,说道:“黄爱卿的忠心,天地可鉴。朕还想听听其他爱卿的意见。”

夏致远斟酌再三,站了出来,说道:“黄德胜,礼仪尊卑,应铭刻在心。你如此疾言厉色地指责太后娘娘,已经不是谏言,而是以下犯上,该当忤逆论罪。”

太后娘娘热泪盈眶:说得好!

黄德胜奇怪地看着夏致远,道:“依着夏大人,当如何?”

“施以剐刑,诛九族。”

黄德胜冷笑一声:“我这些日子就奇怪,怎么有的人如此割裂?你这样的奸佞头子,怎么会带头揭发奸佞?现在我懂了,你只是想下官死!”

夏致远说:“是你自己作死!如今内忧外患,我等理当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你却在这里大放厥词,难道不该死?”

他哪里知道有人冒充他的笔迹写揭帖,他还以为黄德胜胡言乱语什么揭发奸佞。

自然有不少人跟着骂黄德胜。

“夏大人说的是,黄德胜就是疯狗,逮谁咬谁!”

“唱念做打,演得不错,其实骨子里沽名钓誉之徒耳!”

太后哽咽着说:“朕日夜操劳,还不是为了大陈?若先太子还在,哪里轮得到我们孤儿寡母架在火上烤……”

黄德胜哈哈哈大笑起来!

“真笑死我了!要论演戏,臣怎么比得过太后娘娘?怎比得上忠心耿耿的夏大人?”

他指着太后骂道,“你也配提先太子?先太子心怀天下,礼贤下士。大陈如今内忧外患,他若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要掀开了。

你摆出这副样子博同情?这一切不都因为你无能昏聩又刚愎自用吗?”

“黄德胜,你大胆!”夏致远再次怒斥,“污蔑君主,危言耸听,乃国贼!”

黄德胜决定把这个附骨之蛆给亮一亮相,问道:“夏致远,你是忠臣还是奸佞?”

“本官自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一切以太后马首是瞻。”

“哈!”黄德胜把揭帖举起来,“大家看,这是我收到的揭帖,眼神好的,都看看!”

有人都凑过来看看,春安大惊失色,从黄德胜手里拿了,给太后看。

萧千策一直认真地听黄德胜说话,他真想给黄德胜竖起大拇指。

终于有人敢骂母后了,真不愧是他最欣赏的臣子。

他探头探脑看着揭帖,脱口而出:“母后,揭帖上的字与夏大人折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春安使劲点头,皇帝陛下太聪明了。

太后把夏致远的折子翻出来核对,“呵呵呵”地笑了。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她还奇怪,黄德胜一介御史,怎么会有渠道提前知道那么机密的决策?

原来是有内贼,专门送给黄德胜第一手信息,借他的嘴咆哮朝堂。

她原本还以为是太皇太后的人干的。

夏致远比黄德胜更可恨!

黄德胜嘲笑地看着太后娘娘,问道:“太后娘娘可看明白了?”

太后不置可否,脸色难看。

这时,李先贤站了出来。

他把手里的一张纸抖了抖,说道:“这是臣今日在街边茶楼外的大树上揭下来的。”

春安接过了那张纸,放到龙案上。

那是一张“告示”——蛟龙国蛮贼十万压境,梁家军接太后指令,未战先败,准备割地赔款,拟和亲;

西南叛军集结十余万人,离京城仅隔一州,傅侍郎有辱皇命,议谈失利。太后临阵换将,令齐王剿贼,并不予一兵一卒,令其单枪匹马、赤手空拳灭贼……

太后压住暴怒,问道:“都有谁看到了?”

李先贤道:“臣经过茶楼、酒楼,乃至御街外人多热闹处,都有。”

全城都知道!

太后这会儿的愤怒达到顶峰,被黄德胜咒骂却不能杀的怒气,全部爆发,“啪”地一拍龙案,愤怒地叫道:“这是谁写的?”

萧千策嘴比大脑又快了一拍:“母后,这也是夏大人的笔迹。”

太后咬牙切齿地对春安说:“把夏大人写的折子都拿来。”

朝堂面面相觑。

夏致远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一种被凶兽盯上的恐惧,从尾椎骨开始蔓延!

李先贤递的那张纸是什么东西?

可是那份告示在龙案上,他也不敢上去看。

不多一会儿,夏致远以往的折子,抱来一摞,太后一一对比,勃然大怒:“好一个阳奉阴违,借刀杀人的吏部尚书!来人,把夏致远拿下!”

夏致远懵了:发生了什么?

黄德胜也懵了:不该是拿下我吗?

朝臣都有些懵:太后说错了吧?

御前侍卫冲上来,把夏致远按住,夏致远惊恐大叫:“太后娘娘,臣到底犯了什么罪?”

太后把告示和揭帖扔给他:“你好好看看。”

夏致远看看内容,觉得无比熟悉。

不对,不仅仅是内容,还有字迹。

这是我的字迹,可我什么时候写的,怎么没印象?

“不是臣……”

太后恼恨至极,不给他任何分辩机会,毫不犹豫地下令严惩。

“吏部尚书夏致远,表面恭顺,实则奸诈。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却妖言惑众,动摇国本。立即关入天牢,由大理寺严加审问。抄没家产,一应家眷,流放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