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50章 西秦霸主乞伏乾归:两度称王,终死于亲情的“温柔一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0章 西秦霸主乞伏乾归:两度称王,终死于亲情的“温柔一刀”

序幕:西秦第二位扛把子的精彩剧本

在十六国这片群魔乱舞、哦不,是群雄逐鹿的版图上,有一个政权和它的君主,硬是凭借着一股子“小强”般的生命力,两度扑街又两度原地满血复活,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励志(兼悲情)大戏。这位主角,就是西秦的第二位扛把子——乞伏乾归。他的一生,剧本之精彩,连最牛的编剧都得拍案叫绝:临危受命、开疆拓土、称王称霸、阴沟翻船、卧薪尝胆、王者归来、登峰造极,最后……猝不及防地倒在了自家侄子的“温柔一刀”之下。妥妥的传奇人生,充满了沙场的铁血豪情、复国的壮怀激烈,也弥漫着权力场中亲族相残的冰冷血腥味儿。

第一幕:临危受命——史上最强“接盘侠”的华丽开局(388年—394年)

公元388年,西秦的开国cEo,鲜卑乞伏部的扛旗大哥乞伏国仁同志,很不幸地领了盒饭。留下啥呢?一个还在玩泥巴的幼子乞伏公府,以及一片刚刚搭起架子、四面漏风的新基业。陇西那地界儿,当时乱得跟一锅八宝粥似的,羌、氐、汉、鲜卑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娃娃去驾驭这艘随时可能触礁的破船?大家伙儿心里都门儿清:这不现实,纯属送菜。

于是,历史聚光灯“唰”地一下,打在了国仁的弟弟——乞伏乾归身上。“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不能有个尿裤子的君!” 部落长老和实力派们一合计,得,就你了!于是乎,乾归同志被众人“架”上了高位,成了大都督、大单于、河南王。这“接盘侠”的帽子,算是结结实实扣头上了。不过乾归可不是怂包,他接过这副千斤重担,立刻展现出“实干兴邦”的cEo风范,刷刷刷干了两件大事。

搬家!战略升级! 他觉得原来的“公司总部”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地段太偏,发展受限,不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和物流运输(调兵遣将)。大手一挥,迁都!搬到哪儿?金城(今甘肃兰州)。好家伙,这可是黄河边上的交通枢纽,水陆便利,物产相对丰饶,相当于把公司从城乡结合部直接搬进了cbd核心商圈!战略眼光,杠杠的。

改革!制度创新! 光靠部落联盟那套“歃血为盟,有福同享”的江湖规矩,管理国家迟早要乱套。乾归深谙此理,开始搭建正规的国家治理体系——设立百官。鲜卑老兄弟出连乞都当了丞相(总揽行政),莫侯悌眷做了御史大夫(管监察弹劾)。最妙的是,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特别高薪聘请了当地汉族文化精英、金城名士边芮入伙。 这招“胡汉搭配,干活不累”的组合拳,初步构建了一个融合多民族智慧的统治核心,为西秦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内部烧外部。乾归的“火”可不是虚的,直接烧向了周边那些蠢蠢欲动、想占便宜的邻居们。南羌的独如部落(带着七千户小弟!)、鲜卑的阿敦与侯年部(五千多落,落大概相当于户)、休官部落的扛把子权万世……这些地方豪强,要么被乾归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拳头大)说服,要么被他的“诚意”(主要是刀架脖子上)感动,纷纷带着人马地盘来投。西秦的势力像吹气球一样在陇西迅速膨胀,从“初创公司”一跃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成了谁都不敢小觑的“地头蛇”。

然而,创业路上哪能没有风浪?真正的“大考”在公元394年来了。前秦的末代皇帝苻崇(苻坚族孙),联合了氐族猛男、自称“陇西王”的杨定(苻坚女婿),纠集了四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而来。这两位“难兄难弟”一看西秦这“暴发户”混得风生水起,眼红加不服,打算联手把乾归这个“接盘侠”打回原形,顺便瓜分他的地盘。

强敌压境,气氛紧张到能拧出水。乾归临危不乱,派出自己的亲弟弟、得力干将乞伏益州等率军迎战。一场决定陇西归属、也决定西秦生死存亡的“陇西争霸赛”正式开打!结果呢?剧本走向出人意料!西秦军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大败前秦-杨定联军!更牛的是,阵斩了对方的主帅杨定和皇帝苻崇! 这战绩,简直闪瞎人眼。此战不仅让西秦一口吞下了陇西、巴西(此巴西非南美,指甘肃东部天水一带)的大片膏腴之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曾经统一北方、煊赫一时的前秦政权,被乞伏乾归这个“接盘侠”亲手、彻底地钉进了历史的棺材板里! “接盘侠”逆袭成“终结者”,就问你这开局牛不牛?

第二幕:登基称王与乐极生悲——过把瘾就摔跤(394年—400年)

灭了前秦,乾归在陇西的威望如日中天,达到了人生第一个小高潮。他觉得“河南王”这顶帽子太小,已经配不上自己这“灭国级”的功业了。于是在394年,他正式宣布:哥升级了!自立为“秦王”!这个称号可不得了,从此以后,史书在记载这个政权时,就正式冠名它为“西秦”了。十六国的地图上,西秦终于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号,不再是“乞伏部”或者“河南政权”了。

称王之后的乾归,开始从“打江山”向“坐江山”转型,认真经营起自己的“西秦有限责任公司”。他深知,要长治久安,光靠蛮力不行,得有制度。于是,他虚心向历史上的“管理大师”学习,模仿曹魏和西晋的先进治理模式,设立了尚书省(行政中枢)、门下省(决策参谋)等中央机构。在人事安排上,更是体现了他的“融合”智慧与用人之明。

长子乞伏炽磐担任尚书令(相当于cEo,总理朝政),既是培养接班人,也是用自家人放心。

汉人名士边芮(就是前面那位金城大V)为左仆射(副cEo,协助处理政务),充分发挥汉人士大夫的治国经验。

甚至大胆提拔了丁零人(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翟勍担任主客尚书(相当于外交部长兼礼宾司长),展现了对不同民族人才的信任和重用。

这套领导班子,胡汉混杂,文武兼备,各司其职,在十六国那个民族隔阂严重的年代,堪称一股清流,也是乾归务实政治智慧的闪光点。

军事上,乾归也没闲着,继续他的“开疆拓土KpI”。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盘踞在河西走廊(今甘肃西部)的后凉吕氏政权,双方掐架那是相当精彩。

鸣雀峡大捷: 乾归亲自指挥,把后凉名将吕宝揍得找不着北,一战歼敌一万多人,打得后凉肉疼不已。

“影帝”级表演——诱杀吕延: 后凉又派出了另一位名将吕延(吕光的弟弟)来找场子。乾归一看,硬碰硬可能吃亏,灵机一动,祭出了祖传法宝——“诈降计”。他假装被吕延打得大败亏输,狼狈逃窜。吕延一看,哟呵,传说中的“秦王”就这水平?立功心切,想也没想就拍马狂追。结果呢?一头栽进了乾归精心布置的口袋阵里!结局毫无悬念,吕延兵败被杀。这演技,这谋略,放在十六国绝对能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这一仗,直接把后凉的精锐和名将打掉一大截,元气大伤,短期内是蹦跶不起来了。

然而,老祖宗说得好啊,“福兮祸之所伏”。就在西秦事业蒸蒸日上,乾归同志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的时候,公元400年,一个更重量级的对手盯上了他——后秦的雄主姚兴。姚兴一看,哟,西边这个小老弟最近挺膨胀啊?不行,得敲打敲打。于是派出了自己的王牌战神——叔父姚硕德,率领五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生力军,浩浩荡荡杀向陇西。乾归闻讯,也是集结主力,严阵以待。一场决定西秦国运的终极pK,一触即发!

历史在这一刻,给乾归开了一个极其残酷的玩笑。 两军主力正摆开阵势,准备来一场硬碰硬的世纪大战。突然!毫无征兆地,老天爷变脸了! 一场遮天蔽日的超级沙尘暴(史书记载“天大雾,昏如晦”,估计是沙尘暴或极端恶劣天气)瞬间席卷了整个战场!能见度直接降到一米开外不见人影。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对谁影响更大?倒霉催的,偏偏是乾归的西秦军!他们的阵型瞬间被打乱,士兵惊慌失措,马匹受惊乱窜。而后秦军,似乎准备更充分或者运气更好,迅速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战机,发动了猛攻!西秦军彻底崩溃,兵败如山倒。乾归纵有万般不甘、千般本事,面对这天灾人祸叠加的绝境,也是回天乏术。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刚刚还意气风发的“秦王”,只能带着一身尘土和满心的憋屈,向姚兴投降了。 第一次轰轰烈烈建立的西秦政权,仅仅风光了十几年,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暂时宣告落幕。这跤摔的,真叫一个瓷实!

第三幕:长安“高级囚徒”与“再就业”的秦王——蛰伏与逆袭(400年—409年)

投降后的乾归,待遇嘛,说好不好,说坏不坏。被姚兴“礼送”到了后秦的都城长安。姚老板表面上很大方,封他为兴晋郡太守(一个虚职)、左贤王(一个荣誉爵位),好吃好喝供着。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哪是当官享福,分明就是高级别的“软禁”加“人质”! 姚兴对这位曾经的“秦王”那是相当忌惮,放在长安眼皮子底下,好吃好喝养着,但就是不给实权,也不让乱跑,生怕他再搞事情。

乾归在长安的日子,堪称他“影帝”生涯的巅峰续集。他表现得无比恭顺,天天打卡上班(虽然是闲职),按时领工资(俸禄),一副“我已看破红尘,安心养老”的佛系模样。 该吃吃,该喝喝,见人三分笑,绝口不提复国。演技之精湛,连姚兴都差点信了。但暗地里呢?乾归的脑子可一点没闲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他真正的希望,寄托在那个虎父无犬子的长子——乞伏炽磐身上。

炽磐这小子,完美继承了老爹的胆识和谋略。他瞅准机会,成功从长安这个“金丝笼”里溜了出来,历经艰险,潜逃回了西秦的故地。回去后,他立刻化身为“创业火种”,以康狼山(今甘肃兰州附近)为根据地,秘密联络散落各地的西秦旧部。他不断出击,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成功攻占了战略要地枹罕(今甘肃临夏)。枹罕一得,等于在西秦故土上重新插上了一面大旗,为老爹的复国大业铺好了坚实的跳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有演技的人)。公元409年,后秦的姚兴摊上大事了——他和北方新崛起的巨无霸北魏(拓跋珪)干上了!两家在北方打得昏天黑地,姚兴的主力被牢牢牵制,后方空虚得像个筛子。

乾归这位“老戏骨”等待多年的时机终于来了! 他立刻启动“长安大逃亡”计划。具体过程史书语焉不详,但想想就知道,绝对惊险刺激,堪比《越狱》现场版。最终,他成功摆脱了后秦的监控,历经波折,终于一脚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苑川(今甘肃榆中一带)。

脚踩故土,心潮澎湃!乾归同志一秒都没耽搁,立刻原地满血复活,重新亮出招牌——老子还是“秦王”!改年号“更始”,寓意万象更新,从头再来!西秦复国了!消息传到长安,姚兴估计气得把桌子都拍裂了,但有什么办法呢?自己正被北魏揍得满头包,实在抽不出手来管西边这摊子事。打落牙齿和血吞,姚老板只能捏着鼻子,假装大度地承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还顺水推舟(其实是无奈之举),加封乾归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南王(嘿,这头衔绕了一圈又回来了)。西秦,这只打不死的“陇西小强”,在扑街九年之后,成功上演了“王者归来”! 就问你这生命力,服不服?

第四幕:王者归来2.0——西秦的黄金时代(409年—412年)

复国之后的乾归,仿佛被打了鸡血,又像是开了外挂,进入了疯狂扩张模式,把西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堪称西秦的“黄金时代”!

东边:虎口拔牙! 趁着老冤家后秦还在跟北魏死磕、自顾不暇,乾归毫不客气地挥师东进,从后秦这只“病老虎”嘴里,硬生生抢回了略阳、南安、金城等战略要郡。这一下子,甘肃东部大片富庶之地尽入囊中,腰包(国库)瞬间鼓了起来。

西边:暴打“邻居”! 河西走廊的“地头蛇”南凉(秃发鲜卑)君主秃发傉檀,看西秦复国不爽,想来找点茬。乾归可没惯着他,在乌鞘岭(今甘肃天祝境内,地理位置关键)摆开战场,一顿操作猛如虎,把秃发傉檀揍得怀疑人生,溃不成军。这一仗的战利品清单亮瞎眼:一次性缴获牛马十余万头! 这规模,简直相当于把南凉整个畜牧业的老底儿给抄了,堪称古代版的“超级畜牧业博览会大丰收”!

南边:高原“劝架”! 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谷浑(慕容鲜卑别支)也想南下分杯羹。乾归二话不说,南征!在临洮赤水(今甘肃临洮附近)又打了一场漂亮仗,把吐谷浑揍得服服帖帖,最后只能低头认怂,乖乖称臣纳贡,当了西秦的小弟。

一时间,西秦的兵锋所指,群雄无不胆寒! 其疆域东起陇山,西至青海湖东,南达甘南,北控黄河,成为西北地区无可争议的扛把子(之一),风光无限!

除了武力值爆表,乾归在治国理政上也没落下,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融合”大智慧,其核心战略就是四个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汉化升级2.0版: 他自己带头示范,娶了陇西实力雄厚的汉族豪强边家的女儿为皇后(边芮家族?可能性很大!),这政治联姻稳得一匹。更硬核的是教育投资:他高薪聘请了当时闻名陇右的汉族大儒焦遗,担任太子炽磐的专职老师(太子太师)。 并且严格要求太子对焦遗必须行弟子之礼,毕恭毕敬。这不仅仅是尊师重道,更是将汉文化、儒家治国理念确立为国家未来统治根基的战略性、长远性投资! 要让未来的接班人,从骨子里认同和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民族“大团结”套餐: 对于归附的吐谷浑首领,大手一挥,封个“白兰王”!对于投诚的羌族大酋长,再封个“陇西公”!这些爵位金光闪闪,不仅是荣誉证书,更是一种巧妙的政治“黏合剂”,将不同民族的上层精英,通过这套“西秦爵位体系”整合进西秦的政治机器里,让他们觉得跟着西秦混,有面子、有地位、有前途。这种在乱世中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是乾归能在复杂民族环境中凝聚人心、维持统治的高明之处。

第五幕:血色黄昏——英雄悲歌,死于亲情的“温柔一刀”(412年)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最锋利的刀,有时来自最意想不到的身旁。 公元412年六月,志得意满的乞伏乾归,亲率大军讨伐西羌首领彭利发。一路势如破竹,眼看胜利在望,凯歌高奏。

谁也想不到,就在这胜利的前夕,致命的危机并非来自前方的敌人,而是来自身后那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亲人”。 乾归的侄子、他兄长乞伏国仁的儿子——乞伏公府,心中积压了二十多年的怨恨终于爆发了!他认为,当年父亲国仁死后,本该由年幼的他继位(虽然不现实),是叔叔乾归“抢”走了本属于他的王位!这仇恨的种子,在二十多年的隐忍中生根发芽,变得扭曲而致命。

公府带着他的四个儿子(也是乾归的侄孙),利用身为宗室、可以自由接近乾归而不会被严密防备的便利,精心策划了一场刺杀。就在军营之中,在乾归毫无戒心之时,公府父子数人突然发难,拔出利刃,恶狠狠地刺向了自己的亲叔叔(叔祖)! 一代雄主,纵横沙场数十年,躲过了无数明枪暗箭,经历了大风大浪,最终却在至亲骨肉的背叛下,猝然倒在了血泊之中,结束了他波澜壮阔、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一生。这结局,何其悲凉!真可谓“英雄难躲亲情刀”!

乾归的死讯传来,他的儿子、那位被他寄予厚望、精心培养的太子乞伏炽磐,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铁腕与效率。他强忍悲痛,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平定了叛乱,亲手将堂兄弟乞伏公府及其参与弑君的儿子们擒获,并处以极刑(车裂),为父报仇雪恨。 同时,他迅速接管权力,稳定了因君主突然遇刺而可能分崩离析的西秦局势,并继承了秦王之位,延续了西秦的国祚。

第六幕:历史评价——复杂多面的乱世枭雄

对于乞伏乾归的历史评价,历代史家观点不一。

《晋书》评价他\"弱龄英杰,宏图创业\",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成就;同时指出他\"猜忌好杀\"的缺点,这可能是他最终被弑的原因之一。确实,在乱世中生存,难免会有些多疑,但过度猜忌往往会造成内部不稳定。

现代史学家更倾向于辩证看待:一方面承认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维持并发展了西秦政权;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局限性,比如过度依赖个人能力,未能建立稳固的制度体系。西秦在乾归死后虽然还延续了十几年,但最终难免灭亡的命运,说明这个政权的基础确实不够牢固。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乾归统治时期促进了陇西地区鲜卑、汉、羌、氐各族的交流融合,为后来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他实行的\"胡汉分治\"政策,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在当时确实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这种治理模式后来被北魏借鉴发展,成为了北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乾归在位期间,丝绸之路仍然保持畅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继续。西秦控制着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路段,为商旅提供保护,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看,乾归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还算是个不错的\"基础设施运营商\"。

第七幕:现代启示——乱世求存的智慧密码

第一课:韧性比强度更重要

乾归数次跌入谷底,又数次重生崛起。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在当今变化莫测的时代尤其珍贵。现代人面对职场挫折、创业失败时,不妨学学乾归的韧性。他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跌倒了能再爬起来。就像现代创业圈常说的:\"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第二课:审时度势是生存智慧

乾归最厉害的不是他的勇武,而是他对时局的精准判断。该低头时低头,该出手时出手,这种把握时机的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成功的关键。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同样重要——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保守,什么时候该激进;什么时候该合作,什么时候该竞争。

第三课:开放包容才能成就大业

在西秦这个多民族政权中,乾归重用各族人才,这种开放的人才观值得学习。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包容多元文化同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能够打破界限,汇聚各方英才,就像现代成功企业往往都是多元文化的熔炉。

第四课:家族企业要处理好传承问题

乾归最终被侄子所弑,暴露了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难题。如何平衡亲族关系与制度建设,是现代家族企业同样面临的挑战。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许多家族企业,可见历史教训之深刻。

第五课:创业容易守业难

乾归白手起家创立基业,却在事业上升期突遭不测。这提醒我们,成功时更要保持清醒,防范各种风险。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了实践案例。

第六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乾归在后秦寄居的九年里,没有虚度光阴,而是努力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在现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重要。保持学习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尾声:历史镜鉴与时代回响

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乞伏乾归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一个真实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成功与失败、智慧与局限,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在五胡十六国这个\"大乱世\"中,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传奇,证明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意志永不熄灭。

如今,当我们走在兰州黄河边,或许还能感受到这位西秦霸主留下的历史气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而是在复杂环境中不断选择、不断适应的生动过程。这或许就是读史最大的乐趣——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智慧。

最后借用现代的一句话来总结乞伏乾归的人生:\"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得不断向前。\"这位1600多年前的君王,用他起伏的人生为我们演绎了这个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骑行者,重要的是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平衡的智慧。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陇西逐鹿起风尘,百战霜衣立大秦。

鸣雀计成惊朔漠,苑川沙卷黯星辰。

潜龙收虎长安影,跃马开疆白水滨。

武略元功沉戍鼓,暮云空锁故营门。

又有词《鹧鸪天》,述乞伏乾归复国征伐图:

金甲冲开陇月寒,铁蹄踏碎玉门烟。

九年霜刃匣中泣,一日风雷塞外喧。

收略水,定乌山,长龙直捣旧河川。

白兰王印烽烟散,万骑归来锈战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