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盘古实验室

张家口郊外,一座废弃的煤矿被改造成了\"盘古实验室\"。厚重的铅门后,钱森(化名)正盯着墙上那幅手绘的原子核裂变示意图。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中子轰击\"的标注,眉头紧锁。

\"铀矿石的纯度还是不够。\"他低声说,\"至少需要再提纯30%。\"

实验室角落里,几个年轻人正用算盘计算着数据,噼啪的珠算声和德制机械计算机的咔嗒声交织在一起。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中,有一行被红笔圈了出来:

临界质量 ≈ 15kg 铀235

钱森深吸一口气,缓缓地转过身来,他的目光落在了助手身上,带着些许急切地问道:“陈长安同志什么时候到?”

助手似乎有些犹豫,他压低声音回答道:“已经在路上了。”然而,他的话语中似乎隐藏着一些其他的信息,让钱森不禁皱起了眉头。

“但他带的东西……可能有点特殊。”助手终于还是说出了这句话,声音轻得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到。

钱森的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不知道陈长安带了什么特殊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会对他们的计划产生怎样的影响。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那辆军用卡车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着。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

终于,卡车在实验室的后门停了下来。陈长安从车上跳下来,他的军大衣上沾满了机油,仿佛刚刚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归来。他的手中拎着一盏煤油灯,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着,照亮了他脚下的一小片地方。

“铀浓缩的问题,我有办法。”他自信满满地拍了拍卡车的货厢,仿佛里面藏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当他打开货厢时,钱森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货厢里,静静地躺着两辆 t-34 坦克的发动机,这些刚从前线缴获的苏联装备,原本是他们的主力坦克的核心部件。钱森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长安,“这可是我们的主力坦克啊!”

陈长安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毫不犹豫地抄起扳手,准备动手拆解这些珍贵的发动机。“坦克可以再造,”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但原子弹不能等。”

他的动作异常迅速,仿佛这些发动机的内部结构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活塞、曲轴、涡轮增压器……一个个零件被他熟练地拆卸下来,整齐地排列在雪地上,宛如一场精密的手术。

当东方的天空开始泛起鱼肚白时,一台虽然略显粗糙但却完全可用的离心机雏形,终于在陈长安的手中逐渐成形。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审视着自己的成果,“转速可能不够,”他若有所思地说道,“但如果我们串联三级,应该能把铀 235 的浓度提到 90%以上。”

钱森默默地看着那些被拆解的坦克零件,心中五味杂陈。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笑了起来,“你知道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当年居里夫人从几吨沥青里提取镭,用的也是这种‘土办法’。”

算盘与计算机

实验室的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世界地图,北平、莫斯科、华盛顿被红笔连成一个三角形。角落里,德制计算机的齿轮咔咔转动,而旁边的老教授却仍在用算盘复核数据。

\"结果一致!\"老教授突然抬头,声音颤抖,\"中子吸收截面计算正确!\"

年轻的助手们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打翻了墨水瓶。草稿纸上的公式被染黑了一角,但那个关键数字依然清晰:

15kg

陈长安盯着那个数字,突然说:\"鹰酱的'曼哈顿计划'用了六万多人,我们呢?\"

钱森环顾四周——实验室里只有三十七人。

\"我们有的是时间。\"他轻声说,\"和决心。\"

雷雨夜的蓝光

暴雨倾盆的夜晚,实验室的柴油发电机轰鸣作响。所有人屏住呼吸,盯着那台用汽车电池、铜线圈和磁铁拼凑出的回旋加速器。

\"最后一次检查。\"陈长安的声音有些沙哑,\"绝缘胶带缠紧了吗?\"

年轻的物理学家点点头,手指却在微微发抖。钱森按下开关的瞬间,整个实验室的灯光骤然暗了下来——电压被加速器抽走了大半。

然后,它亮了。

一道幽蓝的粒子束在真空管中划出弧光,映亮了每一张疲惫而亢奋的脸。有人开始无声地流泪,有人紧紧攥住了同事的手。陈长安站在角落,煤油灯的光晕和蓝光在他脸上交织,像是古老神话与现代科学的对望。

窗外,雷声滚过华北平原。雨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老人们说,这是\"五星出东方\"的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