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扶住她摇晃的身形,掌心温度透过衣袖传来。
楚昭朝抬头,正对上他深不见底的眼眸。
寅时的更鼓在此时敲响,一共三声,楚昭朝突然按住心口。
玉镯变得愈发滚烫,上面的裂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是炸裂,却并未散出星砂,而是彻底融入她手腕内。
她清晰的感觉到金砂融入经脉后,对灵力的感知越发敏锐。
此刻,她感觉到了北方的异动。
秦彻站在城墙阴影里,指尖缓缓摩挲着剑柄上未干的血迹。
月光照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哪里还有半分病弱公子的模样,倒有几分谪仙的意味。
“你二兄比预计的早到半个时辰。”他声音很轻,“看来,北境情况比想象中的好。”
楚昭朝想起回门时缺席的二兄楚灿阳。
当时二叔说楚灿阳不听话,一个人跑出金陵城,他十分担心。
现在想来,怕是早就与秦彻谋划好了。
城墙突然剧烈颤动,砖石缝隙间渗出诡异的暗红色液体。
楚昭朝立刻掐诀,体内金砂化作细流渗入地脉,却如泥牛入海。
她面色微变:“不是血泉,是噬灵虫!”
话音刚落,往生崖方向突然血光冲天。十二道血芒如流星坠落,其中三道直奔金陵,余下九道竟散向北方!
“二兄!”
楚昭朝失声惊呼。
秦彻突然割破手掌,将血抹在剑锋:“我去接应。”
“等等。”她拽住他衣袖,“你现在的状态...”
“无妨。”
秦彻目光落在她腕间淡去的金纹上,“玉镯既已与你融合,就按原计划行事。”
他转身时,楚昭朝看见他后颈隐约浮现的冥纹。
那是过度使用幽冥之力的征兆。
想再叮嘱什么,却见北方天际突然亮起三支绿色火箭,在夜空炸开双鲤形状的烟迹。
“是二兄的信号!”
楚昭朝立刻掐指推算,“他们要提前发动总攻。”
仿佛印证她的话,金陵城外的土地突然裂开无数细缝。
淡金色光晕从裂缝中渗出,与血月光芒相撞时发出嗤嗤声响,正是埋在地下的酒液开始中和阴血。
秦彻看着楚昭朝,“周侯爷你守城,我与昭朝去接应。”
楚昭朝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枚玉扣:“这是二叔给我的,说是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玉扣刻着楚家祖训,此刻竟隐隐泛着青光。
秦彻接过玉扣,剑锋轻点,幽冥之力灌入其中,青光骤然大盛,在空中展开一幅北境地图虚影。
竟是楚灿阳行军路线的灵力标记!
秦彻正愁不知他们路线,玄七虽然与楚灿阳一起,但相距甚远,无法如城中这样,能及时用灵力沟通,传递消息。
秦彻眸光一凛:“走!”
两人飞身掠下城楼。
借着玉扣指引,很快在城西密林找到一支潜伏的轻骑兵
为首的年轻将领摘下头盔,露出与楚天昕七分相似的面容。
“二兄!”
楚昭朝眼眶发热。
楚灿阳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而后从马鞍袋中取出一个锦囊:“父亲让我交给你的。”
锦囊里装着一张北境布防图,上面用朱砂标注了几处关隘。
楚昭朝恍然大悟,这正是二叔多年来与李逸彬虚与委蛇的成果,暗中记下的戎族兵力分布!
虽然现在戎族大部分军力都已经南下,但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楚家已被李逸彬渗透,也不知二叔是用什么办法掩人耳目让楚灿阳顺利出城,还将安全的交到她手中。
“父亲说...”楚灿阳压低声音,“要破血月,需先断其根基。”
话音未落,最大的血月碎片已砸向众人。
秦彻剑锋横扫,楚昭朝同时催动金砂。当幽冥之力与金砂相融的刹那,布防图上的朱砂标记突然亮起,竟在空中投射出完整的戎族大营布局!
楚昭朝:“原来用处在这!”
他身后的骑兵突然变阵,每人从马背上取下特制的火箭,箭头上绑着的火药包,正是按照布防图标注的弱点特制。
箭雨破空,精准落在戎族大营的粮草垛与军械库上。
上次周骁安排的三十火灵根修士没能炸了闻人魈的粮草,现在没跑了,还连带着军械库一并端了。
“轰!”
连绵的爆炸声中,血月光芒肉眼可见地暗淡下来。
戎族中军突然响起急促号角,原本攻城的士兵如潮水般退去。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被炸死的戎族士兵尸体,正在某种力量操控下重新站起!
“尸傀术!”
秦彻剑锋倒转,“保护楚灿阳撤退!”
楚昭朝却已飞身跃上城头。
她双手结印,体内金砂顺着城墙砖缝急速蔓延,很快在城外筑起一道淡金色屏障。
复活的尸傀撞上屏障,立刻燃起幽蓝火焰。
“酒液中的金砂...”周骁恍然大悟,面露喜色,“原来秦少夫人早就在酒里混入了克制邪术的东西!”
别看她年纪轻轻,这几日着实让他这个老将刮目相看!
当最后一缕血光消散时,晨光穿透云层。
楚昭朝脱力跪地,被秦彻稳稳扶住。
“结束了。”他说。
“嗯!”
粮草军械被毁,又有楚灿阳带着的四十万北境各部的勤王之师,即便戎族现在还有将近六十万的部队,也已经没了多大的威胁。
接下来就是南北夹击。
尽最大的可能歼灭戎族部队。
楚昭朝是在宜堂院醒来的,没想到这一睡竟是三天,休息好了,当真是神清气爽。
她翻个身,没想到秦彻也在床上。
是真的没想到。
她眨巴眨巴几下眼,“你怎么也在?”
秦彻:“这是我们的婚床!”
楚昭朝:“……”她当然知道这是婚床,问题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在这张床上躺一起过。
当然除了必要的双修之时。
“昭朝,在你离开之前,我们都需共床同眠。”
门外响起玄七的声音:“主子爷,太子殿下召您和少夫人前去东宫。”
议事厅内,赵瑾正在批阅军报。
见二人入内,太子放下朱笔:“此番大捷,楚家当居首功。”
他特意加重了“楚家”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