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的郑清璿似乎是回到了自己十二岁的那个下午。
1901年9月 应天府
“少爷,这位便是应天府最大的酒商张先生了。”慕容柔嘉轻声说道,同时领着一个身材中等、面容和善的中年男人缓缓走进了郑清璿的书房。
郑清璿原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李韦强递交给自己的一份工部关于微生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数据,听到声音后,他稍稍抬起头,目光落在了来人身上。
只见那位张先生身着一袭青衫,气质儒雅,脸上挂着谦逊的微笑。郑清璿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来。
“张先生,久仰大名啊。”郑清璿语气平和地说道,同时伸出右手,与张先生握手示意。
张先生连忙鞠躬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郑少爷客气了,小人不过是个粗鄙商贾,何德何能让郑大人久闻大名啊!\"
郑清璿打量着眼前这位酒商。张先生看上去四十出头,身着一袭青灰色长衫,腰间系着一块精致的玉佩,举手投足间透着几分精明和圆滑。
\"张先生太谦虚了,\"郑清璿示意他坐下,\"听说您都已经垄断了整个大明的酒业了。\"
张先生拱了拱手,笑容更加灿烂:“哪里的话,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呵呵,那我也明人不说暗话了。”郑清璿的嘴角露出一个微笑,“张先生,请问您现在能拿出多少酿酒的酿造桶出来?当然,钱不是问题。”
张先生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他轻抚着颌下那抹整齐的短须,缓缓道:\"郑少爷此言何意?若是想要收购这酿酒桶,恐怕...\"
\"不是收购,\"郑清璿打断道,\"是征用,当然会给足补偿。\"
张先生面色微变,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敢问郑大人,需要这么多酿酒桶做什么用?\"
郑清璿捏着自己的下巴想了想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发酵真菌。”
张先生闻言面色大变,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几分:\"发酵真菌?郑大人是要将那些酿酒桶用来培养细菌吗?\"
郑清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张先生误会了,我只是需要大量容器来培养某种有益菌种。这种菌种可以生产出能救人性命的药物。\"
说着郑清璿从书桌上抽出来一张图纸摊开在了二人中间。此物类似于酿酒桶但是又不像是酿酒桶。
“工部那边已经按照我说的制作出来了青霉素的菌种即黄青霉菌株,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工部缺少能够大规模发酵菌种的设备,这才找上了张先生。”
张先生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图纸,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图纸和郑清璿之间来回切换,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郑大人,您这话说得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张先生放下图纸,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细汗,\"什么青霉素、黄青霉菌株...这些名词小人闻所未闻。您要在我的酒桶里培养什么东西,这关系到小人的生计啊。\"
郑清璿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说服这位应天府最大的酒商。没有足够的发酵设备,青霉素就无法大规模生产,他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张先生,这青霉素是一种能救命的药物。\"郑清璿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您可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因为伤口感染而死去?战场上的士兵、生产时的妇女、被刀所伤的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本不该死,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好的药物。\"
慕容柔嘉站在一旁,看着自家少爷谈判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骄傲。才十二岁的少年,谈吐间已有朝廷大员的风范。
张先生抚摸着自己的短须,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小人愿意无偿提供五百只酒桶用于发酵。不过,小人有一个条件。\"
“但说无妨。”
“小人希望这玩意能够降低成本,最好不要交由私人控制。”张先生笑着摇了摇头,“这便是小人最大想法了。”
郑清璿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想到这位应天府最大的酒商,竟有如此见识。
\"张先生高义。\"郑清璿郑重地拱手道,\"青霉素若能普及,确实会造福无数百姓。我郑某向您保证,绝不会让它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张先生起身朝着郑清璿恭敬一拜,“既如此,小人我就尽快去准备了。”
******
待到那张先生走后,郑清璿才再次将目光投回到桌面上的数据中。
如今,青霉素的问题以及化学磷肥的问题都已经解决。
郑清璿低下头,不免再次陷入了沉思。
自己还有什么能够带给大明的。
郑清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青霉素发酵装置的图纸边缘。窗外,应天府的街市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市井声哪怕是在郑清璿这里也可以听到一些,晨间的阳光穿过窗棂,在案几上投下斑驳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