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是为了你的国家才反对这项计划的吧?”施里芬目光如炬地盯着郑清璿,缓缓开口接上了他刚刚所说的话。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我国倘若真能在东线一举将俄国击败,那么最终受益最大的绝对不会是我的祖国德国,而是远在东方的你们!!因为一旦沙俄被迫退出战争,那就意味着一直以来国际上给予清国支持和援助的重要力量不复存在。如此一来,清国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远东地区也将会变成贵国与清国之间一场毫无悬念的单方面决斗。我说得难道不对吗?”
郑清璿静静地听完施里芬的这番言论,沉默片刻之后,深深地吸了两口大气,努力平复自己有些激荡的心情。然后,他才再次张开嘴巴说道:“施里芬元帅,请您相信我,我承认您刚才所分析的情况的确有其可能性。沙俄若是果真退出这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大的受益者或许真是我们。然而,我之所以坚决反对这一计划,并不仅仅是出于维护本国利益这么简单。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个计划本身就充满了大量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过于主观、想当然地去评判法国人战斗力等诸多问题。”
听到这里,施里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他觉得眼前这位来自明国度的少年简直就是在故意找茬儿,完全没有把他们精心制定的战略计划放在眼里。正当他准备出言反驳之时,一直在旁边默默倾听两人对话的德皇威廉二世终于开口说话了。
威廉二世抬手制止了二人的争吵,“先停一停吧,今天的主要议题并不是要否定定施里芬计划不是吗?”
“陛下。”
郑清璿叹了口气。
“难道陛下要让1100万德国青年都死在这个虚无的计划中吗?如果没有速胜法国,那么正如我刚刚所说的两国唯一能够比拼的只有谁的国力更强,谁更撑不下去。”
“我问问各位,你们认为如果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的动员率会是多少?”郑清璿看着条形会议桌的德军高级将领们,没等他们回答就继续说道,“百分之八十,法国人会把自己国内百分之八十的适役男性送上战场。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各位将军们说的没错,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速胜的战争,持续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年,但是现在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战争不是一场类似于十九世纪那样可以通过一场决定性战役就将敌国打趴下的战争,而是一场全面的,工业化的战争。”
“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注视在欧洲,在远东,在中东,在巴尔干......德国输掉了在欧洲的战争也代表明国输掉了在远东的战争,明国输掉了在远东的战争也代表着德国输掉了在欧洲的战争!”
说完这一大段话的郑清璿感觉到自己的嗓子有些微微的疼痛,正当他抬头看向这群德军的高级军官时,映入其眼眸的是他们震惊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