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线情怀 > 第51章 学生2周山上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有一位嘴欠的人成了红人,这个红人与他人喝酒时,说的话被别人传了出来。

大家认为说的对,他说:做事情就是这样,对事情关心可能会办成一点事,对事情关注可能会办成更多的事,对事情专注并坚持可能会将事办精办透。

其实他说的话机加的几位包打听都明白,他们确实也很厉害,厂里沟里发生的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贾飞龙每天喝着茶听着沟里他的事与她的他。

一切都向着有利他的方向前进,研究完人,研究业务。他对生产部里需要的非标设备很有信心。

为了保障技术研发能力,车间技术组与生产组分开,成为了一个单独小组。贾飞龙要求技术组组长宋献忠做好技术准备、做好技术革新、做好技术服务。

1972年8月喜事连连,新学校落成了,笑逐颜开的袁国岭召集开会研究学校工作。

大家来到袁国岭办公室,袁国岭看了看问:“你们科长还没上班?”

“没有,病还没好那”

“什么病?还没好,是不是不想在三线发挥余热”!

李春雨与冉海对视一下,谁都没有说话。工人出身的张校长说话了:“领导你说的对,什么病?逃避三线建设病,这老家伙可能想反正没多长时间了,借着病假不来了”。

“还是老工人敢说话,行了,他不来,还有你们哪?咱们开会,学校即将交付使用,大家研究一下搬家的事。这样吧,你们先说,我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好不好?”

冉海虽然已经有了全套方案,但没有马上吱声,张校长性子急看冉海、李春雨没有发言下的意思接了过程,他说:“你们不说,我说了,新学校落成大人孩子都高兴,这是好事,好事就要好好办,我算了一下,桌椅、黑板得补点”。

“补多少?”袁国岭插了一句。

“这个、这个”,没有数的张校长回答不了。

“幼儿园是不是不用搬?”李春雨为解尴尬抢着问了一句。

“说说理由”

“幼儿园的孩子都太小,在家属区家长方便,孩子也方便”

“对,李科长意见对”,张校长接过话头:“送奶的妇女送完奶还得上班,幼儿园离家近,有好处,孩子尿布没了好取”。

点头认可的袁国岭看着冉海,冉海赶紧说:“我也同意”。

“既然大家意见一致,可以这样办,学校不再管幼儿园的事了,老李你们把事抓起来,咱们也按老厂管理办法,后勤管幼儿园,学校就管学校的事”。

大家又说了一会儿,冉海说:“各位领导说的对,我都同意,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一是班级问题,我考虑每个班级两到三个班,搬到新校区重新分班,二是教师问题…”

冉海说完,袁国岭总结时说:各学组设置要全,各教研组要建立,学校桌椅、黑板、过冬小铁炉、煤、烧火材、学校热水、热饭齐备…,最后他说:“设置要保证,教学也要保证,按这个意见你们回去核实一下,拿出一个具体方案。”

张校长认真的记,不认识的字先圈一下。回校路上,张校长从后勤需要及工宣工作提出想法建议,冉海答应方案由他写。

第三天,冉海交上了班级布置及物资需求方案。

袁国岭看后再次组织会议。

他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以后幼儿园按后勤一个班组进行管理,具体方案按后勤方案办,后勤科领导对学校工作抓大事、抓原则、抓干部;

二是张校长从政治角度去抓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抓方向的事,服务的事,后勤保障的事;

说到这里袁国岭特意解释:“为什么让张校长抓工宣队、后勤的事我解释一下,张师傅实在,不像某些知识分子遇事掖着藏着,前一段时间他找我说了多次,基本观点就是大老粗干不了学校管理的事,这一点他跟政工领导也提过,我和宋领导沟通过认可张师傅的观点,为此调整一下”;

解释后他又说了第三条:“冉海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重点负责教学工作,具体工作时要多听工宣队的意见,要多听基层同志的意见,你们大家说行不行?”

袁国岭拉开抽匣拿出烟叶及烟纸卷烟时大家一一表态,只不过冉海表态是低着头说的:“听领导的”。

卷好点上烟,袁国岭接着说:“冉海,刚才说知识分子遇事掖着藏着不是说你,你不要小心眼,你在我手下多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

惊愕的冉海急忙抬头打断领导的话:“领导,我没有,我知道你不是说我,这一点信心还能没有吗?”

“哈哈,你这低头我还,不说了,说正事,工宣队的事老张你要多多操心,目前生产任务较重你们队里的人需要回到车间了,今后学校工宣队的业务只有自己了。”

“我没接到宋指挥的通知呀”!

“这事是谢书记与宋指挥定的,他们让我知道你,你回去告诉你们队的人回到车间报到。”

“好,好”!张师傅点头认可。

会后李春雨安排幼儿园与学校业务分开,张师傅与后勤总务找车间准备桌椅、黑板等。

冉海与学校骨干一起研究确定教研组长及班主任、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班。

开学那天,周山、吴权跨过学校大桥来到新校区,新校区与老学校的楼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新鲜感,只不过多了几行楼,多了几间新校舍,多了个校门和收发室,再就是广场大了点。

周山、吴权闲逛,看见插着红旗的旗杆走了过去,升旗台上放着几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几年几班。

周山伸手要拿,站在台上的姐姐瞪着眼说:“滚”!

滚到一边的周山转身看到了李风顺、高文革,他跑了过去,高文革拿着入学通知书。周山说:“这东西我也有,在书包里”。

“翻出来看看那个班的。”

高文革提醒后,周山放下书包翻了起来,周山翻书包时,吴权也在翻,俩人翻出一看二年二班。

高文革说他也是,周山问李风顺,李风顺说:“在家看过了,前几天见过贾新艺,早就知道大家是一个班的,咱班班主任是郎春燕。”

周山竖起大拇指说:“还是老李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