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手中握着一支铅笔,笔尖轻点在图纸上,认真地讲解道:“以当前的练功场作为基准点,在女儿河上再修建一座桥。过了桥,在东岸建设一处长度达二百米、宽度为一百三十米的革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场所。”
“这座新建的桥和通向矿洞沟的那座桥,距离大概有多远?”有人疑惑地问道。
“大约二百米。”王国庆迅速给出答案。
“能不能不新建呢?直接用通向矿洞沟的那座桥不行吗?修一座桥可要花费不少钱呢。”又有人提出了节省成本的想法。
王国庆耐心解释:“不太好办。通向矿洞沟的桥主要用于生产运输,而新建这座桥是服务于群众生活,功能不同,混用的话会带来诸多不便。”
“好吧,那就修。你去核算一下整体费用,包括建桥的成本。”负责人袁国岭做出了决定。
王国庆接着介绍:“我让丰收计算过了,建桥的具体情况一会儿让他来讲。先说说场地的事儿。场地建设主要是平整工作,把小块石头捡走,大块的打碎。这些石头可都是好材料,一柞到两柞长的可以用作建房的基础材料,小块的能打成碎石,当作混凝土骨料。丰收提议开展群众义务劳动,如果这样实施,建设场地基本不需要额外费用。”
袁国岭一听没有费用就能办成事,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满意地说道:“好,我就爱听这种不花钱还能把事儿办好的方案。”
王国庆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一件事,测绘的时候李春雨带着冉海去过现场,他们建议在规划里加上学校建设的内容。”
袁国岭立刻回应:“我也一直惦记着建学校的事儿,具体怎么建?建在哪里呢?”
“我们是这样规划的,从大汉沟到麻李山这片区域,长度有600多米。
组织职工劳动时,可以一并清理出来。
地势较高的部分建设文化活动场地,较低处建学校。
学校按照每个年级设置三个班来计算,总共八个年级,那就需要24间教室。
另外再安排9个房间,用作办公室、图书室和库房。
如果建二层简易楼房,我们有现成的图纸,还有之前建其他楼剩下的余料。
初步估计,5到6万元就能建成。
还有,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过河,还得再建一座桥。”
袁国岭思考片刻后说:“建学校肯定得配套建桥,今年的三线建设指标还有剩余,这个方案可行。发动群众平整场地,争取今年把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学校今年先打好基础,明年完工。”
袁国岭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图纸,一只手拉开抽屉,拿出一张卷烟纸。
这是用白纸裁剪而成的,比普通卷烟纸大一些。他一边卷着烟,一边看向贾飞龙等人,询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贾飞龙连忙表态:“好!非常好!我完全赞同!”
候焕东也跟着说行。
袁国岭卷好烟,看向高丰收,示意他讲讲建桥的具体想法。
高丰收清了清嗓子说:“目前女儿河上已建的几座桥都是梁式桥,梁式桥坚固耐用,但作为混凝土结构,建设周期长,成本也高。从节约费用和时间的角度考虑,我建议一座建梁式桥,另一座采用焊接的拱桥。”
袁国岭点头认可:“可以,你写个详细报告,把具体规划和预算都写清楚,回头我在党委会上讨论。”
袁国岭做出决定后,把卷好的烟叼在嘴上,“呲”的一声划着火柴点燃了烟。
一股蛤蟆癞般拗了巴噔且带着点臭味的烟味从他嘴里喷了出来。
他深吸一口,说道:“没什么其他问题的话,就先这样定了。”
一天后,高丰收准时交上了《关于子弟学校及革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广场建设的报告》。
领导们审阅后,对这份报告十分认可,但觉得活动场地的名字太长,职工家属难以记住,于是决定将其命名为“文革广场”。
袁国岭提到这份报告是高丰收撰写的,彭大军称赞道:“这小子还挺有水平。”
很快,安得志带着他的修建一、三组人员来到女儿河边,开始开挖基础。
基础选址有两处,一处与团结街街口横竖交叉,另一处与麻李沟沟口横竖交叉。
第二天,高丰收前往现场查看,惊讶地发现两处都已经建起了四面边坡锥体护坡。
高丰收疑惑地问:“是谁让在这儿建的?”
安得志一脸理所当然地回答:“你啊,你看你画的图。”
高丰收顿时无语,心想这只是个草图,怎么领导就直接交给他们施工了呢。
无奈之下,他只能想办法补救。
高丰收仔细测绘后,认为下桥处中间建两个桥墩比较合适,一来可以避开河道中央,二来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预制板材料。
而上桥处宽度较大,原计划焊接拱桥的方案跨度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考虑采用悬臂梁桥的建造方式。
他向王国庆请示后,告知安得志:“安师傅,下桥按照这个图施工没问题,但上桥就不行了,跨度相差太多。我的想法是根据河中央水多、边上无水的特点,中间不建桥墩,两边各建两个,具体尺寸按照我给的这张图来。”
安得志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担忧地说:“我来的时候没带量尺,还有这情况啊。这图中间跨度可不小,现有的预制板长度恐怕无法保证桥梁合拢,能行吗?”
高丰收胸有成竹地说:“没事,中间让佟支书他们焊钢构,只要限制过重的车辆通行就行。”
“行,那我们就按这个干。”安得志爽快地答应了。
半个月后,桥梁主体顺利完成。
第二天,佟三枪带着人员、材料和设备来到河边,开始进行桥体的焊接工作 。
星期日,阳光洒满大地,厂里组织三线职工家属齐聚女儿河东岸,共同为建设新的活动场地出一份力。
李风顺也满怀热情地加入了这次集体劳动,放眼望去,从平顶后山到麻李山,漫山遍野都是随风飘扬的红旗,职工家属们高唱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干劲十足地抬着石头,清理着场地。
李风顺所在的班级负责捡拾小石子,还有其他班级负责将大块的石头打碎。
老师在一旁耐心叮嘱,这些石子要打得小一点,必须比鸡蛋还要小,这样才能用于学校教学楼的建设。
厂领导们也纷纷来到现场,参与到劳动当中。
宋东方在忙碌的人群中看到了高丰收,赶忙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丰收啊,回头你去佟铁山家一趟,帮他设计一下新房。他家准备盖新房了,你在这方面有经验,多费点心。”
高丰收连忙点头应下。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文革广场的建设进展迅速,很快就完工了。
彭大军十分重视这个广场的作用,要求政工部门充分利用好这一传播革命思想的文化阵地。
于是,这项重要任务就落到了政工部门的肩上。
贾飞龙对政工人员们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文革广场打造成职工家属最想去、最愿意去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我们的政治工作真正深入人心。”
政治工作绝非仅仅是写几篇文章、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更需要真抓实干。
然而,如何切实开展好文体活动,却让政工科的干事们犯了难。
这时,谢云旺向他们推荐了两位教师,一位是于老师,一位是邢老师。
两位老师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焊接几副单双杠,再焊四副篮球架,设置两副足球门,建造八套乒乓球台,还要搭建一个文艺演出舞台。
贾飞龙带着政工科的同志与两位老师一同来到文革广场,现场进行研究规划。
他们选定广场靠北的一块场地作为篮球场,又在篮球场的左右两侧,用砖砌起了乒乓球台。
站在广场中央,贾飞龙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个位置绝佳,正中间既可以作为集会的会场,又能当作足球场使用。另外,还可以在大汉沟沟口建一座毛主席像,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太好了!就建保东那样的汉白玉雕像,那得多气派!”
跟在后面的一位政工干部立刻表示赞同。
贾飞龙点头说道:“行,回去就写个请示,看看能不能获批建毛主席像!”
于老师接着提议搭建文艺舞台,政工同志则认为文艺舞台应该建在广场南面,面向北方,这样有演出的时候,广场就可以直接作为观众席。
于老师听后,连忙说道:“舞台不能向北。”
贾飞龙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这有什么讲究吗?”
就在于老师张嘴准备解释时,邢老师却抢先一步挡在于老师前面,说道:“哪有什么理由,领导觉得朝哪都行,向北也没什么不行的!”
于老师看了看邢老师,眨了眨眼睛,最终没有再说话。
贾飞龙见状,说道:“你们两口子,有话就直说,别藏着掖着,没事的。”
尽管贾飞龙这么说,但两位老师还是没有再发表意见,这件事就这样暂时定了下来。
回去之后,贾飞龙向彭政委和宋指挥汇报了相关规划,两位领导都表示认可。
不过,关于毛主席像能否建设,还需要向上级市、省部门请示,其他项目则可以按照计划着手办理。
贾飞龙随即写了请托单,生产科长签认后,生产厂长也签认通过,各项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舞台、乒乓球台的建设任务交给了安得志负责,单双杠、篮球架、足球门则由佟三枪的单位负责焊接。
只是,毛主席像的上级批文迟迟未到,所以暂时还未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