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女儿脸上的疹子用了村里赤脚大夫给的药膏,倒是消肿了不少,只是跟平时比还是没法看。
这要是今天乔家人过来提亲,看到莲花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会不会不愿意。
“娘,娘,你在这想什么呢?我叫了你好几声你都不回应。”
大毛手上的红肿已经消退了不少,只是脸上还有一些印记。比莲花轻不少。
“大毛,你快去跟你姐说,让她没事不要出来。一会儿如果乔家的人非要看她,那就让她在脸上挂一块帕子。先糊弄过去。就说受了风寒,大夫说这两天不让见风,不然好的慢。”
今天只要是两家定好了亲事,这成亲也要一两个月后了,到那时候莲花说不定就全好了。应该不会留下疤。
“娘你怕什么?如果致远哥真心娶我,不会在意这个的。”
莲花挑开帘子从屋子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一个小箩筐,里面放着一双正在做的新鞋子。
“哎哟,我的傻闺女,你这个时候犯什么糊涂!今天提亲来的定是乔大郎他娘还有两个婶子,可不是乔大郎自己,你就听我的回屋去!”
芳兰怕的就是乔家人悔婚又不愿意了,到时候女儿的可怎么办?
她得了传染病这件事如今三里五村应该都知道了,就算是好了别人也不相信,在附近肯定是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兰妹子,兰妹子在家吗?”
听到二大娘的声音,芳兰赶紧把女儿推进了屋子里,又嘱咐大儿子把人给看好了,千万不许踏出来半步,这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襟,笑着出门去迎接。
“二姐,你们来了,快进屋坐。”
芳兰一早就把堂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桌子上也沏好了一壶茶。
里面放的虽是自己在河边采的菊花茶,可里面也放了糖,算是最高的礼仪了。
“咱们两个村子都挨着,谁不认识谁,我也不多做介绍了,这是大郎他娘,这是他二婶,三婶。”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聚在一起更是热闹。有说有笑,就跟相识多年似的。
都知道周莲花是芳兰带过来吴家的,是跟前夫生的孩子。
吴老七一家不是很待见,按照正常的来说,她那两个嫂子也是应该在的,不过大家心里都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也就不计较那么多,反正有她这个亲娘在就够了。
“兰妹子,大郎和莲花的八字我也已经给你们合过了,好得很,那是天作之合,如今香兰妹子那是带着聘礼过来的。诚心诚意前来求娶!”
二大娘说完还特意看了一眼桌子上放的那匹红细棉布和一大块野猪肉。
“莲花这姑娘长得好,性子也好,总之我们一家子都特别满意,兰妹子,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意。”
说着陈香兰便从怀中拿出一块红布,里面包着那根银簪子,还有那只银镯子,以及一个五两的银锭子。
那匹红色的细棉布,还有那一大块的野猪肉,早就放在桌子上了。这些肯定也是聘礼。
“我对大郎这孩子也是非常满意。”
芳兰以为只会有五两银子的聘礼,最多再拿上一匹红色的粗布。
没成想这乔家还真是看重莲花,居然还买了银镯子和银簪子,一匹红色的细棉布,还有这么一大块的猪肉。
这让她不禁在心里乐开了花,这说明乔家重视莲花,聘礼给了这么多东西。
乔大郎娘也是面慈的,嫁过去以后定是不会磋磨儿媳的。
她已经想好了,除了五两银子和这块猪肉,银镯子,银簪子,还有这匹细棉布,通通都给女儿带过去当嫁妆。
这聘礼一接,这件事就算成了大半。
“兰妹子,要说起来现在是农闲,倒是选个黄道吉日就能成亲。只是如今乔家这不是要盖新房,一溜新的青砖大瓦房,大抵入了冬也就差不多了,”“等到房子盖好,再选个黄道吉日两个人拜堂成亲,正好把莲花娶进新房子里,兰妹子你觉得如何?”
“二姐,这安排自然是妥帖的,咱们就按照这个办。”
芳兰也不想闺女现如今这么赶的嫁过去,到时候能嫁进新的院子里,才叫人羡慕呢,如今,乔家的那个老院子确实是不太行。
商定好了以后,二大娘便带着乔家三个妯娌走了。
这年月谁家的粮食都不是很多,除非有必要的,都不会在别人家里吃饭。
吴大郎和吴二郎的两个媳妇儿见提亲的人走了,便鬼头鬼脑的来到堂屋里。
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那一大块的猪肉,以及那匹颜色鲜艳的红细棉布。
“哎呀大嫂,真没看出来,这穷得叮当响的乔家这么舍得,也不知道咱家婆婆要了多少的聘礼,居然还给了这么大一块猪肉!”
“还有一匹这么好的红细棉布,这布料要是做成衣裳穿在咱们身上,不知道能有多好看呢。”
“想啥呢,老二家的,做新衣服给咱们穿只能想想罢了,这是继婆婆又不是亲婆婆,不可能把这么好的布料给咱们做衣服穿。”
大媳妇也稀罕的很,谁不想穿细棉布做的新衣服,能有一身,还不羡慕死全村的媳妇们。
“衣服没有,不过这么多的肉,咱们总是能吃上肉吧!”
一想到肉的香味儿,两个人就忍不住的开始吞咽口水。
芳兰回来以后就看见两个儿媳妇站在堂屋里摸着那匹红布鬼鬼祟祟的,不由得就拉下了脸。
“都一个个的站在这儿干嘛呢?那鸡都喂了,衣服都洗了?!”
两个人难得没有阴阳怪气,都是笑呵呵的模样。
“娘,这不是听说乔家人来给妹子送聘礼来了嘛,我们也是关心。这乔家人还怪大方呢,这么一大块野猪肉不得七八斤!”
“这红棉布可真好看,摸起来就是比粗布的舒服。娘,眼看着我肚子里这个就要生了,娘你说用这布给孩子做两个肚兜穿多喜庆呀!”
老大一听老二开口就要布,立马坐不住。
“你这个还要半年才生呢,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娘您大孙子还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呢,这么一大匹布小妹自己也穿不过来,匀一小块给她大侄儿做件袄子过年穿,她大侄儿肯定说她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