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使命感如同熊熊烈火,燃烧在每个人心间,炽热且浓烈。这不,公社书记和糖厂厂长的身影才刚刚远去,大队长便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他迅速召集全体社员,场地中很快便人头攒动。这场表彰大会,不仅是对冼韵怡的认可,更是一次对为国创汇精神的大力弘扬。

“今天,是我们新安大队荣耀的一天,我们的社会,冼韵怡同志,为祖国、为公社、为糖厂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促使外贸订单得以继续生产。我们一起热烈鼓掌,感谢我们的冼韵怡同志!”

话音落下,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冼韵怡站在台上,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嘴角咧开,露出略显尴尬的笑容,来回应社员们投来的赞许目光。不过,在这略显局促的表象之下,一丝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大队长黎垚峰在征得社员们的同意后,奖励了冼韵怡300分的工分。这三百工分可以说是整个新安大队的每个劳动力都献出了一工分,奖励给了他们大队的记工员冼韵怡同志。

表彰大会结束后,社员们个个情绪高涨,干起农活来更有劲头了。他们双手紧握着农具,高高举起,又用力挥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

一时间,新安大队的稻田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社员们的脸上洋溢着激情,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滴在肥沃的土地上。

此时,跟着常书记一同前来还未离去的报社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迅速按下快门,将社员们在稻田中热情挥洒汗水、勤奋劳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定格了下来。

一个月后,新安大队社员们积极劳作的照片,出现在了全国代表性的报纸——华夏日报上,满篇激昂地介绍着这个积极向上的公社,赞扬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

文章还用了极小的篇幅表扬了冼韵怡的突出表现,作为一个普通的生产大队记工员,不为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为两个公社牵桥搭线,既解决了新韵糖厂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从而让外贸订单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又解决了得粮公社甘蔗存量过多造成积压的问题。

冼韵怡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被夸大其功了,她不过是打了个电话,给双方牵条线,后续事情都是由糖厂与公社去交涉。在她看来,这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在公社里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众人给予的高度赞誉,让她深感受之有愧。

事情发酵一段时间后,海韵公社也开始慢慢恢复了平静。冼韵怡每日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上工生活,她永远都只是那一个勤劳的优秀记工员罢了。

时间不知不觉悄悄流逝,冼韵怡从西云军区回到海韵公社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自从5月2日那通匆匆结束的通话,至今仍未收到符卫东的任何来信。心中隐隐有些不安的冼韵怡,打包好了鱿鱼丝、烤鱼干、干对虾、紫菜等海货,又放上几身给符卫东做的贴身衣物。在包裹中放入一封昨晚刚写好的书信,来到了公社的邮电局,把包裹寄到了西云军区去。

随即又在邮电局给陈淑贞打了个电话,繁复的流程走完,听到陈淑贞的声音,冼韵怡立马说道:“淑贞嫂,我是韵怡,我给卫东寄了些东西。”

陈淑贞一听是冼韵怡,立马回道:“韵怡啊,卫东他们连队还没回来呢,你不用担心啊,老郑前些日子回来,说大致情况都不错。”

冼韵怡大大松了一口气,感激地说道:“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嫂子!我刚寄了些东西给卫东,我不确定他那时候回没回部队,如果没回来,麻烦你帮他先领一下。面单上我加了你的名字。”

“好,电话费贵,要没事嫂子先挂了啊。唉呀,你回去了,嫂子可真不习惯。”陈淑贞一边催促一边感叹地说着。

冼韵怡嘴角上扬,笑意盈盈地说道:“没啥别的事儿啦,嫂子,我也惦记着你们呢。等明年我再去探亲,到时候咱们可得好好聚聚。”

简单聊完正事,便匆匆结束了通话。这次通话总共花费了三块多。好在冼韵怡如愿得到了符卫东的消息,心情瞬间变得格外舒畅,眉眼间尽是欢愉。她哼着轻快的小曲儿,老规矩来到国营饭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随后,又打包了两盒饭菜带回了家。

今日,冼韵怡特意请了一天假。回到家后,困意如潮水般再次向她涌来,她径直走进房间,一头栽倒在床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最近这段时间,她总是感觉困倦不堪,在大队部整理工分的时候,常常不知不觉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哪怕周围人来人往,忙碌嘈杂,也丝毫阻挡不了困意将她席卷。

冼韵怡美美地睡了个午觉,悠悠转醒时,太阳已悄悄向西倾斜。她起身,走向厨房,淘米下锅,又翻出小鱼干和虾米,打算炒盘韭菜。可刚拿起小鱼干,一股强烈的反胃感猛地袭来,她顿觉恶心,顾不上其他,赶忙捂着嘴冲向厕所,紧接着便是一阵疯狂干呕。

感觉不对劲的她,穿戴整齐,拿上小挎包匆匆来到了农场卫生站。陈大夫正准备下班,看到神色紧张的冼韵怡,他又停下手中动作,温柔开口:“冼知青,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冼韵怡把这些时日的反常一一告诉了陈大夫,陈大夫指了指桌旁的椅子道:“你坐下,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