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美薇好像是很有财运的样子,自从她来到李家李国强也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好运气来。

他临时工的工作很快就转了正,买工作花的钱迅速就还清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后来王景明躺在病床上,李国强可不止一次的来当面讽刺他。

李国强就是一个阴狠的人,他善于伪装,表面上或者是在别人面前他总是一副讲道理脾气和善的样子,但是私底下则是心狠手毒,王景明可不止一次的亲身经历过。

这一世他是坚决不会让李国强好过的。

好像是记得周美薇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刚来四合院的时候还能看到她令人惊艳的绝世笑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每天就是死气沉沉的,这里面肯定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这个季节是一年之中最舒服的季节了,冬天刚刚过去春天缓缓而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吃完早饭之后王景明穿着新衣服,收拾的利利索索就出了四合院。

去电影厂的路途可是不近,离他们大院得有十七八里远,步行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又没有自行车,坐公交车也就成了他必然的选择。

第1次在这个年代挤公交车上班,让王景明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后世早高峰的时候上班的感觉。

这个时候京城的人口也不少了,有五六百万人,尤其是在上班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像是潮水一般。

虽然如今自行车还是奢侈品,能有自行车的人都是富裕家庭,就像他们大院也就许大茂因为是放映员轧钢厂才给他配备了一辆自行车。

不过自行车也不是他的,严格算起来这个大院里还没有一辆真正私人的自行车。

不过到了大街上,因为人口基数大,街上的自行车数量也不少,车流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特有的中国自行车大军让他感受到了浓烈的五六十年代的气息。

等公交车的人更多,公交车站人头攒动像是赶大集一样。

现在人们的服装大多数以黑色、蓝色、灰色为主,即使是大姑娘小媳妇儿身上穿的衣服色彩也不是多么艳丽。

这么一大群人,黑压压一片让王景明开始为一会儿挤公交车发愁。

每来一辆公交车,人群就像是鱼群嗅到了鱼饵,乌泱泱的就围住公交车的入口。

按说这个时候工人的素质还是非常高的,但是挤公交车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产生各种口角,发生各种矛盾。

实在是因为挤车的过程中太过烦恼了,你若是要讲素质谦让那你就甭想上车了,上不了车就会耽误上班,耽误上班就会扣工资,后果很严重。

所以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在人群之中艰难的挪动。

王景明混在人群之中,感觉自己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被周围的人肉狠狠的包围着。

幸亏他的个子高大,脑袋能高出其他人不少,呼吸空气还是能做到很顺畅的。

好不容易上了公交车人也已经是满头大汗,在车上也是人挨着人几乎就没什么活动空间。

在行进过程中每当公交车刹车的时候,他总是会随着人群前摇后晃,然后又在人群的帮助下一起稳定下来。

一路上摇摇晃晃,经过40来分钟好不容易才到达了目的地。

电影厂的大门颇具这个时代的气息,简单的两根柱子顶上还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水泥平台,大门之上“京城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特别的醒目。

制片厂自然会有门卫,王景明来到门卫身前,掏出自己的报到证。

“同志你好,我是来报到的。”

门卫听说有人过来报到,拿起报到证看了两眼,确认之后又还给王景明。

“好,那你做个登记就进去吧,你知道去哪儿报到吧?

办公室就在右手边第2栋楼,上2楼。”

王景明:

“我第1次来,不熟悉,不过这里面有一位叫谢原的导演,他告诉我来报到的时候先找他。

不知道他的办公室在哪栋楼?”

门卫听说眼前这个小伙子竟然认识谢原导演,不由的多看了他两眼,谢原导演可是电影厂有名的大导演。

“哦,你找谢导演,他也在那栋楼,不过他的办公室在3楼。

你可以上3楼去找他,今天他还没来,过一会儿应该就到了。”

王景明:

“谢谢!那我先去等谢导演。”

做好登记之后他就进了厂区,电影厂的面积还是很大的。

里面有办公区域,拍摄区,还有库房、摄影棚等等建筑也不少,而且人来人往上班的人也很多。

普通的工人和其他工厂的衣着差不太多,不过因为工作原因这里面也有不少人的穿着要比外边的人时尚不少,其中不乏有帅哥美女让人眼前一亮。

想想也应该是,这里面有不少演员,演员一般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他们的穿着打扮自然要时髦一些。

无论哪个年代总有一些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有着绝世容颜,即使穿着普通的衣着也掩盖不住他们本身的优秀,电影厂里面这样的人就不少。

王景明边走边看,来到办公楼他并没有上楼,而是在楼下等待谢原导演。

其实在这个年代对于从事电影行业他是不太喜欢的,但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的系统是关于电影方面的系统。

如果放弃优势就单纯依靠他自己的能力生存,在这个时代即使他来自后世也不见得会比其他人要好到哪儿去。

从事电影行业也算是文化部门,如今这几年还好一些,到了特殊时期文化部门可不是什么好行业。

不过他已经想好了,系统奖励的文学作品他只采用革命军旅题材,其他题材的坚决不碰。

在敏感时期被人们放在放大镜下观察风险是很大的,革命军旅题材就差一些了,这个题材谁也找不出毛病。

像《小兵张嘎》就是如此,而且他也决定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间尽量还是要苟住,就在电影厂当一个工人最多做一个技术工人,比如说灯光师,摄影师之类的。

编剧和导演坚决不做,即使有机会也不会做,不过学习经验是可以的。

在这些年之中把自己的基础打牢,各种技术和理论都精通,等到了改革开放时再从事电影拍摄做导演,那时候就可以起飞了。

他在心里暗暗的提醒自己一定要苟住,这段时间就挣些稿费然后老老实实当工人就好。

在这段时间内工人是最安全的职业,靠劳动挣钱,靠双手吃饭,心里会安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