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悄然流转,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了1981年1月初。此时的北方大地已然迈入了初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广袤的原野和山林。栖息于此地的候鸟们感受到了季节的更替,纷纷振翅高飞,踏上了前往温暖南方的漫长旅途。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有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列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而如今,这一幕真实地在辽口市这座位于东辽省南端的城市上空不断地上演着。

沈梦石悠然地站在街头,微微仰起头,目光追随着那一行行南迁的大雁。它们矫健的身姿在碧蓝如洗的高空中渐行渐远,仿佛一串优美的音符,奏响着生命迁徙的乐章。他不禁感叹道:“没有过度的工业污染,这座城市的天空竟是如此湛蓝、清澈无边!”尽管阵阵微风带着些许凉意拂过脸颊,但人们的心情却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反而显得格外愉悦和美好。

在这片纯净的蓝天之下,孩子们欢笑着奔跑嬉戏;老人们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年轻人身着工装行走在道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清新自然的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尽情享受宁静与祥和的时光吧。

就在这一片安静祥和之中,一场天灾正在向辽宁省走来。

1981 年 1 月 5 日,晨曦微露,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轻柔地洒在了大地上。然而,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场巨大的灾难却悄然降临。距离辽口市 70 公里外的城海市,突然间天摇地动,房屋倒塌,道路开裂,尘烟滚滚。大地发出沉闷而恐怖的怒吼,仿佛要将这座城市吞噬殆尽。经过地震局的测定,这次地震竟然高达 7.6 级,其威力之巨令人咋舌。

幸运的是,地震发生的时间是早晨 8 点 30 分。此时,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家门,前往各自的工作岗位。尽管如此,仍有成千上万的生命在这场浩劫中消逝。倒塌的建筑物无情地掩埋了无辜的人们,哭声和呼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城市的上空。

沈梦石,一个生活在营口市的普通人,当得知城海市遭受如此严重的地震时,内心被深深震撼。那些悲惨的画面不断在他脑海中闪现,让他久久无法平静。从那天起,他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眼神空洞,陷入沉思之中。

他开始思考自己重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是追求安居乐业的平凡生活吗?还是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亦或是努力拼搏,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这些问题如同乱麻一般缠绕着他的思绪,让他感到迷茫和困惑。

在漫长的思考与挣扎之后,沈梦石终于找到了答案。他明白,重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不辜负生养自己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养大,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这份恩情,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与关怀。

同时,他也要不愧对自己的祖国。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还是面对困难挺身而出,都要以爱国之心为指引,尽自己所能去建设美好的祖国。

最后,沈梦石深知不能虚度自己的年华。人生短暂,时光宝贵,绝不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要有目标、有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至于其他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吧,让生命像花朵一样尽情地绽放,展现出最绚烂多彩的一面。

城海市突然发生的强烈地震,其巨大的威力即使隔着 70 公里之遥,依然让临近的辽口市感受到了那股令人胆寒的压迫感。

居住在平房中的人们纷纷惊慌失措地行动起来,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院里匆忙搭建起临时的避难所——地震棚。沈梦石一家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用几块破旧的床板子拼凑成简陋的棚顶,四周则围着一圈从工厂里领来的塑料布,勉强算是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小天地。

孩子们对这个新奇的居所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像一群顽皮的小猴子一样,一会儿钻进地震棚里东摸摸西瞧瞧,一会儿又呼啦啦地跑出来嬉戏打闹,一刻也不得安宁。大人们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模样,心中既感到无奈又有着一丝欣慰。

当夜幕渐渐笼罩大地,寒意悄然袭来。一家人紧紧地挤在这狭小的地震棚中,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相互依偎着取暖。尽管夜晚的冷风依旧不断地从缝隙中钻进来,让人不禁瑟瑟发抖,但在那盏桔黄色的油灯微弱光芒的映照下,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却是对彼此的关爱与依靠。

夜里的时候沈梦石被冻醒后就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里一直惦记着这简陋至极的地震棚。在这寒冷的夜晚,它显得如此单薄无力,根本无法留住丝毫温暖的热量。

“唉,如果能有个可以持续供热的小炉子该多好啊!”沈梦石喃喃自语道。然而,要制作这样一个炉子,首先需要的便是一块合适的铁板,但眼下他连这最基本的材料都无从获取。苦思冥想之后,沈梦石灵光一闪:或许废品收购站会是他的希望所在。

第二日,趁着中午的时候,沈梦石迫不及待地奔向了位于供销社后院的废品收购站。当他来到门口时,发现看守大门的正是前院的吴爷爷。说来也巧,吴爷爷的孙子吴占良恰好与沈梦石同班同学。凭借着这一层特殊的关系,沈梦石顺利地进入到了收购站内。

走进收购站里,沈梦石的目光四处搜寻起来。一堆堆废旧物品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耐心细致地逐一翻找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惊喜地发现了角落里放置着的一个破旧废铁桶。

这个铁桶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对于制作炉子的沈梦石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兴奋之余,他连忙跑去找吴爷爷商量购买事宜。起初,吴爷爷还有些犹豫,毕竟这些废旧物品也是他收来准备卖钱的。不过呢,在沈梦石的软磨硬泡之下,吴爷爷最终还是松口答应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吴爷爷以两元钱的价格将那个废铁桶以及几根细钢筋一同卖给了沈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