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不做别人的垫脚石 > 第14章 年代文里的父亲1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时候。

村里的广播从早播到晚,在田间,在路上,在山间都能听见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尤其是村里的知青,他们来这里下乡,来的早的有的已经十多年了。

人生有多少个十几年?

得到这个可以通过高考回城的消息,还不高兴坏了。

知青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聚在一起商量报考的事宜。

李知青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本,尽管纸张已经泛黄破旧,但那是他知识的宝库。

然而,并非所有知青都如此顺利。张知青发现自己的户口不知为何出了些问题,可能无法参加高考。大家焦急地四处奔走询问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村里的老人们虽然不太懂高考具体是什么,但看到知青们兴奋的样子也跟着高兴,他们拿出自家不多的粮食,说是要给知青们补补身体备考。

大队长也积极帮忙协调各种事情,联系公社确认政策细节,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知青们当临时自习室。

在这小小的村子里,一种充满希望的氛围弥漫开来,知青们都在为改变命运而努力拼搏着,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险阻。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

招娣,你准备好了吗?

尽力就好,不要有太大压力。

招娣满怀高兴的说,爹,我早就准备好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和村里的知青一起去镇上考试,好,爹,等你的好消息。

爹明天不放心,怕出什么意外,和你一起去吧。

别紧张,和平常考试一样就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安宁带着招娣就和知青们踏上了去往镇上的路。

一路上,大家或是紧张地默背知识点,或是互相鼓励打气。

到达考场后,气氛更是凝重得仿佛能凝结成实质。

招娣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坐在位置上,手心里满是汗水。随着铃声响起,答题开始了。招娣专注于试卷,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的苦读时光。

另一边,张知青因为户口问题没能进入考场,他失落地站在外面。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默默等待着伙伴们考完。

几个小时过去,铃声再次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招娣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而其他知青也各有感慨。

不久之后,成绩公布。

招娣和另外两个知青还有男主如愿考上大学,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招娣考上了京市的大学,也不忘牛棚里的人辛辛苦苦给他补课。

知青们有的考上回城,有的虽落榜却也无悔这段奋斗经历。

至于张知青,他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所学建设这个小村庄,他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

招娣考上了大学,安宁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很快就到了招娣开学的时候。

安宁去大队长家,二叔我来开介绍信,送招娣去读大学。

二叔,和你说句实话吧,我准备去外面发展了,我之前看了报纸,外面改革开放了,我想出去闯一闯。

大队长的烟含在嘴里吧嗒吧嗒抽个不停,老二,你想好了,现在你还是村里的技术员,你如果放弃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二叔,我想好了。

村里这些豆制品的秘方,迟早都会被别人研究出来,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要么就多改进配方。

我知道,这是迟早的事。

我也没什么建议给你,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庄稼的,你去外面万事要小心。

好的,我知道了,二叔,我走了。

第二天安宁安顿好家里,就送招娣去学校报到,顺便想在京市买房子。

到了京市,安宁把招娣送到学校顿好。

安宁拿着介绍信,找了家宾馆住下。

接下来忙着找房子,可京市的房价并不便宜,安宁带来的钱远远不够。

买好的四合院要一两万块,少则七八千块。

一打听说买房子,人生地不熟的,很难买得到合适的。

还好张建明他们提前回来了,上门找到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

刚好有两家人要出国去和儿子团聚。

安宁用之前的金条抵了房价,买了三套四合院,准备给三个小孩一人一套,就算完成任务了。

有两套房子保养得没那么好了,又重新请人来装修,耽误了十来天才搞好。

现在南方的市场开放了,想去看看,反正有空间,去南方带点货来卖,赚点差价也不错。

以后养孩子到处都还要花钱。

安宁收拾好行囊便出发前往南方。初到南方,他被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所震撼。

大街小巷都是忙碌的身影,各种新兴的小摊位琳琅满目。

安宁利用自己的空间优势,谨慎地挑选一些在北方比较稀罕的货物,像是精致的手工饰品和新颖的电子小玩意之类的。

手表,收音机这些脱手快的物品。

在进货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人老李。老李听闻安宁想拿点货物去赚钱,还打算把这些货物带回去售卖,不禁竖起大拇指。在老李的建议下,安宁又进了一批特色服饰。

回到京市后,安宁在集市租了个小摊位开始售卖。由于货物独特,价格公道,生意异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