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有什么事也好共进退

二哥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为自己的未来宋家的未来去打拼。宋家庄的人则在日复一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中,迎来了麦子的收获季节。

烈日高悬,广袤的土地在它的炙烤下仿佛要燃烧起来。本应是麦浪翻金、丰收在望的时节,可是宋家庄的片片田地里,却弥漫着一股压抑而苦涩的气息。

走进麦田,麦秆稀稀拉拉,又细又矮,大部分麦穗干瘪瘪的,麦粒也不饱满,像是营养不良的孩子。

福生娘穿梭在麦田里,手中的镰刀割得有气无力。每割一把麦子,她都忍不住停下来,看着那可怜的收成,眼眶泛红。“就这么点麦子,交赋税远远不够,家里啥也不剩,这日子可咋过呀!”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哭腔。

不远处,大川正带着几个弟妹把割下的麦捆往地头扛。麦捆很轻,麦粒少得可怜,兄妹几人的身影在空旷的麦田里显得格外单薄。

村长也在自家的麦田里忙碌。虽说两亩土豆的大丰收让他心里有底不愁饿肚子,但是作为一个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勤勉的农民,他还是希望砸下了汗珠,就有回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越割越失望。

他直起腰,用满是老茧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这片倾注了无数心血却几乎绝收的麦田,眼神中满是绝望。“今年的辛苦算是白费了,到现在老天也不下一滴雨,老天你怎么就和我们这些艰难活着的人过不去呢?”

不知道谁家的几个孩子,看起来四五岁的样子,大的领着小的,也提着小篮子在麦田里帮忙。他们可能还不太懂大人们的忧愁,但看着大人们唉声叹气的模样,也都默不作声,只是机械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麦穗,哪怕它干瘪得一粒麦子也没有。

村口的老槐树无精打采地立着,槐树叶被晒得蜷缩枯黄,毫无生机。树下,一群村民望着自家那片稀疏矮小的麦田,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哀愁。宋大明白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这老天爷,连续两年都是干旱,咱这麦子,唉……”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沧桑与疲惫,他现在是真的不明白以后的日子要怎么才能活下去。

日头渐渐西斜,夕阳的余晖依旧炽热。唯独这个开镰的日子,宋家庄的家家户户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丰收的喜笑颜开,只有无尽的沉默与叹息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蔓延。

傍晚,宋家庄去青竹书院拉水的队伍回来了。村长家的一头牛,还有宋家借出去的三头牛,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辆牛车上都放着装满水的桶,怕一路上颠簸,水漾出来,每个桶里还放了一大把麦秆。

牛车后面,是一群挑着水桶的汉子,他们风尘仆仆,吃苦耐劳,硬是用一双脚往返将近两个时辰,挑来了生命之水。

“去青竹书院挑水的人太多了!排队都得排半天!” 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歇一歇,还七嘴八舌议论着。

“你今天发现没有,那口井的水,开始变少了!通了海眼这井还能干吗?”

“孔县令说,以后每个村子五天去挑一次水,城里的住户也是这样,也是五天挑一次!”

一个叫冬青的汉子说:“大牛,你记错了,是每一家,五天去挑一桶!”

“对对对,孔县令就是这么说的!” 大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鼻子。

这个时候,宋家小吃车、面摊的人也回来了。让宋喜雨意外的是,二姑两口子和曹猎户家的俩女儿谷雨小寒,一起下了车。

二姑去看了爷和奶,和姑父一起在家里吃晚饭,看这架势,晚上也不准备回出租小院了。

宋家今天吃的是馄饨。宋喜雨从空间里拿了新鲜的韭菜,剥了一些虾仁,炒了鸡蛋,这馅鲜得不得了,二姑闻了,说自己的口水都淌成河了。

做馄饨也为了节约用水,每个人就这么连汤带水的一大碗,再挖一勺油泼辣椒放进去,再加点醋,这吃起来就是一个酣畅淋漓。

宋家的男女老少,自从宋喜雨受伤醒来之后,就觉得家里这伙食水平,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吃饭的时候都不装假,都尽情把肚子吃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雨宝可说了,人是铁,饭是钢,身体健康抗折腾不生病,就是对这个家最大的负责任。

二姑父一鼓作气,吃了三碗,还是意犹未尽。他表扬了雨宝的厨艺之后,告诉家里人:“县衙已经通知这些做餐饮的商户,以后也和城里的住家一样,五天打一桶水。咱家的面摊和羊汤摊怎么办,我回来问问。”

唉,家里好多人叹了一口气。没水,真的没法做生意。

宋喜雨的空间里,湖水一望无际。可空间的水再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拿出来未免太显眼,也许招来的不是财,而是无尽的后患。她想了想,说:“既然这样,二姑二姑父你们明天再去一趟出租小院,把大姑一家也接回来,反正小院也快到期了,提前退租,咱们一大家子在一起,有什么事也好共进退!”

第二天,宋家人好几个人都在村口等着大姑二姑,一直等到了半下午,才看到自家的牛车飞也般过来,二姑父边甩着鞭子边喊:“快进村!快进村!后面都是流民!”

宋喜雨耳力好,听得最真切。她闪身就往村里跑,像一只敏捷的猴子。一跃敲响了大槐树上挂着的铜锣:“护卫队集合!护卫队村口集合!”

锣声就是命令。不管是在麦田里割麦的,还是在家里睡觉的,就连在山上掏老鼠洞的那几个,都飞快地回家拿了刀就奔向村口。

村口,震慑碑旁边,宋家庄护卫队的汉子全来了。他们手持铮明瓦亮的大刀,一字排开,把村口护在身后。他们摆出前所未有的凶神恶煞的表情,虎视眈眈看着官道上的逃荒人群,发出了无声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