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星握着手机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提前摸底测试。
三天后。
现场阅卷,当场公布成绩。
点名要求他必须参加。
这一连串的信息,好比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入他紧绷的神经。
巧合?
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
那个神秘组织,果然没有耐心等待一个月后的高考。
他们等不及了。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所谓的自我提升。
他们要的是一个立竿见影的结果。
一个在所有人,包括市教育局官员眼皮子底下的,无可辩驳的成绩。
这个所谓的“摸底测试”,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最终考场。
七天的任务时限。
三天后的强制测试。
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压力仿似化作了实质,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之前的极限训练,是为了优化高考时的状态。
现在,他必须在三天内,将这种尚未完全成型的“最佳状态”,提前催发出来,并且要精准地量化为那额外的十分。
“喂?林辰星?你还在听吗?”苏沐晴的声音带着急切。
“我在听。”林辰星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沙哑,却也更加冰冷,“这个测试,具体是什么形式?考哪几门?难度如何?”
“具体形式还不清楚,通知上只说是综合能力摸底。”苏沐晴快速回答,“但肯定会考主科,尤其是语文和英语,因为这两门的主观题最能拉开差距,也最容易引起争议。”
“难度方面,通知上强调了会‘显着高于’联考和常规模拟考,目的是‘真正检验顶尖学生的知识掌握深度和临场应变能力’。”
“据说试卷是市里专家组连夜出的绝密卷,就是为了防止题目外泄。”
显着高于联考。
绝密卷。
专家组。
每一个词都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像是一场审判。
对他林辰星之前掀起那场舆论风暴的审判。
对他那惊世骇俗的725分的审判。
“我知道了。”林辰星说。
“你知道了?就这?”苏沐晴有些难以置信,“林辰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你的名誉,甚至可能……”
她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如果这次考砸了,之前所有的光环都会变成笑话,甚至可能被扣上作弊的帽子。
“帮我个忙。”林辰星打断她。
“什么?”
“帮我弄到这次负责现场阅卷的专家组名单,尤其是语文和英语的阅卷负责人。”林辰星语速很快,“还有,尽可能搜集他们过往参与命题或阅卷的资料,比如他们偏好的题型,作文的评分侧重点,对哪些类型的文章或者观点比较青睐。”
“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苏沐晴似乎被林辰星这异想天开的要求惊到了。
“林辰星,你疯了吗?这怎么可能弄得到!这都是绝密信息!”
“你有你的渠道。
”林辰星的语气不容置疑,“想想你之前是怎么拿到我和周浩阳的分数的。”
“我知道这很难,但现在只有你能帮我。”
苏沐晴那边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吸声。
她显然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林辰星的要求,已经超出了单纯传递消息的范畴,涉及到了更敏感的层面。
“林辰星,你到底想干什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我想赢。”林辰星一字一句地说。
“不惜一切代价。”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只剩下电流的“滋滋”声。
过了许久,苏沐晴才艰难地开口:“我……我试试看。”
“但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弄到。”
“尽力就好。”林辰星挂断了电话。
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三天时间,极限训练加上针对性的信息分析。
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压缩饼干和功能饮料。
这些东西,已经无法满足接下来三天身体和大脑的高强度消耗了。
他需要真正的食物。
需要更精密的能量补充。
他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招待所走廊里昏暗的灯光照在他消瘦却异常明亮的脸上。
他需要出去一趟。
不仅仅是为了食物,更是为了接下来的备战,准备一些特殊的“工具”。
他离开了招待所,来到附近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大型超市。
推着购物车,他没有走向零食区或者速食区。
他径直走向了生鲜区和营养品区。
高蛋白的牛肉。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
能够快速补充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粉末。
提升大脑活性的磷脂酰丝氨酸补充剂。
甚至还有一些用于缓解肌肉疲劳和精神压力的草本提取物。
他仿似一个精密的化学家,在为一台即将超负荷运转的生物机器,调配着最极致的燃料。
购物车很快堆满了各种看起来和“学生备考”毫不相干的东西。
结账时,收银员看着他购买的这些“硬核”补给品,又看了看他那明显睡眠不足、精神却高度亢奋的状态,眼神里充满了怪异。
林辰星毫不在意。
他提着两大袋东西,又去了附近的文具店。
买了大量的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笔。
各种规格的草稿纸,计算器,甚至还有一副专业的绘图圆规和量角器。
他需要将大脑中的分析和策略,以最清晰、最高效的方式呈现在纸面上。
回到招待所狭小的房间。
他将新买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然后,他开始处理那些生鲜食材。
没有复杂的烹饪。
最简单的水煮,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
他强迫自己吃下足够分量的食物,感受着能量重新注入疲惫的身体。
吃完东西,他没有立刻开始学习。
他打开了房间里那台老旧的电视机。
将音量调到最低。
屏幕上播放着无聊的午间节目。
他需要的不是节目内容,而是那一点微弱的背景噪音和光线变化。
他重新戴上遮光眼罩,却没有戴耳塞。
他开始进行一种更高级的冥想训练。
在保持内心宁静的同时,主动感知外界的微弱干扰,并将其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