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沈嫣然,赵三郎捏着那个鼓鼓囊囊的锦囊,心里五味杂陈。
这算什么?雪中送炭?还是另有企图?
沈家大小姐的心思,他一时半会儿还真猜不透。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琢磨这位大小姐的意图,而是应付秦乔乔那只母老虎。
“妈的,管她呢!有钱不用王八蛋!”赵三郎掂了掂锦囊,决定暂时不去想那么多。这笔钱来得正好,无论是打点关系,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都用得上。他小心地将锦囊贴身收好,转身回了屋。
屋子里,猴子和石头还在对着一堆香料发愁。
“三哥,又试了一种,还是不对味儿。”猴子苦着脸,拿起一串刚烤好的、黑乎乎的肉串递给赵三郎,“这个花椒放多了,麻得舌头都没知觉了。”
赵三郎接过来闻了闻,一股浓烈的焦糊味混合着过度的麻味,确实不怎么样。他自己也尝了一小口,差点没当场吐出来。
“扔了扔了!”赵三郎摆摆手,“这几天试下来,感觉怎么样?”
石头憨厚地说道:“感觉……做饭挺难的。”
猴子则比较机灵:“感觉秦老板肯定不好糊弄。咱们这东拼西凑的味道,跟三哥你原来烤的,差太远了。”
“废话!要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那还叫秘方吗?”赵三郎翻了个白眼,“咱们的目标不是以假乱真,而是’似是而非’,懂吗?”
他拿起毛笔,在一张草纸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八角、桂皮、小茴香……这些基础的,肯定要有,量可以稍微加大一点,显得厚重。花椒、辣椒……用来提味,但比例要控制好,不能喧宾夺主。嗯……再加点什么呢?”
他想了想,贼兮兮地一笑:“有了!加点陈皮和砂仁,这两样东西药店常见,味道也还行,关键是加多了容易发苦、发腻,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味道’差了那么一点点’。”
他又指着几味没什么特殊味道、但名字听起来很唬人的便宜草药:“还有这几个,什么’九里香’、’千里光’、’透骨草’,名字都给我写上去!到时候就跟他们说,这几味药材是’调和阴阳’、’激发食材本味’的关键,缺一不可!”
猴子和石头听得一愣一愣的。
“三哥,这……能行吗?”猴子有些担心。
“放心!”赵三郎拍着胸脯,脸上是奸计得逞的笑容,“这叫专业!古代人最信这个了。咱们不光要给他们方子,还要给他们一套理论!把他们绕晕了,他们就没工夫琢磨味道的细微差别了。”
接下来的半天,赵三郎绞尽脑汁,将他精心调配的“阉割版”秘方,仔仔细细地誊写在一张看起来颇有年头的宣纸上。
他不仅列出了十几种常见的香料和几味“关键”草药,还详细标注了每种材料的“精确”用量(精确到“厘”和“毫”),旁边更是用蝇头小楷写满了各种注意事项:
“香料需按子午时辰阴干,不可见烈日。”
“研磨需用石磨,顺时针九九八十一转,逆时针七七四十九转,方得其精髓。”
“配比需严格遵循君臣佐使之道,一丝一毫不可偏差。”
“此乃祖传秘方,心不诚者用之无效,切记切记!”
写完之后,赵三郎自己都忍不住乐了。这份“秘方”,简直就是集忽悠之大成,真假掺半,再加上各种玄乎其玄的规矩,别说古代的厨子,就算把现代的特级厨师请来,估计也得懵圈一阵子。
“齐活儿!”赵三郎满意地吹了吹墨迹,将这份“呕心沥血”的秘方小心翼翼地折好。
“石头,去找块干净的布,把这个包起来。”赵三郎吩咐道,“猴子,去打听打听,看看德庆街那边店铺装修得怎么样了,秦记的人什么时候会再来找咱们’请教’。”
“好嘞!”两人领命而去。
赵三郎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第一关的“笔试”,算是勉强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秦乔乔那边怎么接招了。
他摸了摸怀里的锦囊,又想起了沈嫣然那双带着嗔怪和关怀的眼睛。
“啧,女人心,海底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