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鸟”号太空战舰取得了对敌作战胜利,击毁一艘“九头蛇”驱逐舰的消息,如燎原之火,在天宫站的庞大舱体内迅速传开。这座人类在近地轨道的钢铁前哨,犹如一个高效的信息枢纽,再进一步将这份来之不易的捷报,通过加密量子通讯链与中继卫星网络,以光速传达到地面遍布全球的各个控制中心,以及远在月球的月球基地。
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全人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持有何种立场,都知晓了这场在冰冷太空中赢得的伟大胜利!这份振奋人心的捷报,如久旱甘霖般,极大地鼓舞了地球上所有坚持反抗“九头蛇”控制的组织与势力,那些在黑暗中坚持斗争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反抗“九头蛇”奴役的呼声与高涨的民意,马上便在反“九头蛇”组织理事成员们的暗中推动与公开宣传下,在许多原本态度中立、摇摆不定的国家或组织里,以前所未有的声势涌现,迫使那些旧秩序的政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亲“九头蛇”、渴望向外星文明卑躬屈膝以换取苟延残喘的势力,他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眼看人类取得胜利的铁一般的事实无法被歪曲、无法被掩盖,他们便化身被踩到痛处的毒蛇,开始竭尽全力的发动恶毒的舆论攻势。
在由他们掌控的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甚至一些传统媒体渠道上,他们雇佣大量网络水军,运用恐吓、威胁、诽谤、散布虚假信息等各种卑劣手段,试图打击主张反抗“九头蛇”的舆论,混淆视听,动摇民心。
他们的发言,其口吻与逻辑,像极了那些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的恨国党、卖国求荣的二鬼子带路党和自我矮化的殖人。在这些精神奴隶看来,任何不遵从、不服从、反对,乃至胆敢与他们的主人“九头蛇”敌对的行为,都是愚不可及、无可救药的疯狂举动,是自寻死路。他们无法理解人类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只能用自己扭曲的、依附者的思维去揣测一切。
各种网络水军和亲“九头蛇”人士发出的逆天言论,其无耻与荒谬程度,简直刷新了人类对三观下限的最低认知。
什么诸如“打赢了九头蛇一艘小小的侦察船就大赢特赢,得意什么?等大军压境的时候,希望你国还能继续赢下去,别哭着求饶(流汗黄豆)”、“九头蛇根本没有打算攻击人类,轨道又不是你家的,它们想去哪是它们的事,这次人类愚蠢的攻击,让它们看清了我们中那些傻逼的嘴脸,马上你们这群执迷不悟的家伙就会品尝到九头蛇毁灭性的怒火”、“攻击九头蛇飞船是这群愚昧的猴子做过的最愚蠢的决定,与其浪费宝贵的钱财和精力在根本不可能战胜的神明身上,不如多把精力多放在改善那些月薪两三千元的普通人身上吧,拯救你们那可怜的经济,别做白日梦了”等等各种膝盖软得不能再软、充满投降主义和煽动性的发言,在网络空间里肆意传播,试图制造分裂与恐慌。
…… ……
无论地球上方的舆论战场如何喧嚣,太空中的任务却必须继续。在“鸾鸟”号舰桥内,舰长和船员们简单地庆祝了胜利,但很快便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眼前的现实任务上。
打捞——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那艘被击毁的“九头蛇”战舰进行技术回收与样本采集——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其战略价值甚至可能远超击毁战舰本身。在进行了简短的舰体损管评估和人员状况清点后,顾不上作战带来的疲惫,“鸾鸟”号便开始了针对那艘庞大、静默地漂浮在不远处的“九头蛇沉船”的登舰行动准备。
由于“鸾鸟”号在事先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有直接登录敌方舰船进行“跳帮”作战或回收的可能性,其格纳库和气密系统并未针对此类任务进行优化。
因此,舰长只能临时想个办法,将格纳库内所有与登舰任务无关的人员,包括部分整备班成员和非必要技术人员,迅速清空至其他舱段,并对格纳库进行再次开舱减压,将其内部环境调整为真空状态,以便登舰队员在真空环境下直接从格纳库出舱。
将要执行登舰任务的二十四名精锐队员,是经过层层筛选、训练有素的现役或前军事人员,他们此刻正身着厚重的、为太空真空环境设计的防护服,在格纳库内部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和待机。他们的全向推进背包已经充能完毕,腰间挂着各种用于破拆、探索和样本采集的工具。
等到飞行甲板的外部舱门在舰桥的授权下完全开启,将格纳库与冰冷深邃的宇宙真空彻底连接后,他们便将在全向推进背包的精确控制下,仿佛跳入深海的潜水员,开始向着面前那艘庞大得令人窒息的“九头蛇沉船”前进。
“呼——呼——”
厚重、密闭的太空防护服内部,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声音。一个人往往只能听到自己因为紧张或体力消耗而变得沉重的呼吸声,那声音在头盔内部回荡,以及身上全向推进背包在进行微调喷气时产生的轻微震动后传来的微弱声音。那种声音,在宇宙的极致寂静中被放大,显得格外清晰。
纵使身边有着许多同样身着防护服、一同前进的战友,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形同鬼魅,但如果不使用防护面罩内置的通讯器进行交流,他们便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语言或肢体上的沟通,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漂浮在真空中的孤岛。
漆黑如墨的宇宙背景下,繁星如钻石般遥远而冰冷。登舰部队那渺小的身影,在庞大得遮蔽了部分星光的“九头蛇”沉船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像是正在迁徙的、渺小的蚁群,缓慢而坚定地靠近他们面前这个庞大的、死寂的外星造物。
那艘战舰的舰体扭曲而庞大,表面布满了战斗留下的伤痕,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尾部那被“苍龙”7号以生命为代价炸出的巨大缺口,那是通往其内部未知世界的唯一入口,也是死亡与机遇并存的门槛。
为了避免在黑暗和混乱中有人掉队或迷失方向,每行进一段距离,他们都会默契地停下来,打开队内通讯,进行一次快速而精确的人数清点,确保所有人都安然无恙。
寂静的“九头蛇”战舰,在太空中如同一个巨大的、冰冷的坟墓。它不再散发能量波动,不再有任何生命迹象,但那种庞大与未知带来的压迫感,以及那骇人的巨大缺口,却让人莫名心生恐惧,仿佛其中潜藏着某种未知的危险。
抵达战舰尾部缺口附近后,负责指挥此次登舰行动的指挥官,一位经验丰富、神情严肃的行动科上尉,在确认所有队员都已到达指定位置,人数无误后,通过队内通讯频道,开始了简短而清晰的任务简介。他的声音在队员们的头盔内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各位,你们的任务是进入战舰内部,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以下目标:第一,高科技技术回收,寻找并标记任何我们能够识别或带走的外星技术设备、控制面板或数据存储介质;第二,未知资源的拾取,寻找并采集任何异常的矿物、晶体或能量源样本;第三,潜在的生物样本采集,虽然我们认为舰内大部分区域已经处于真空状态,但不能排除在某些封闭舱室或特殊容器内,有潜在性的、甚至可能具有敌意的外星生物存活。一旦发现任何生物迹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捕获或是采集。”
指挥官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考虑到敌舰内部环境未知,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结构不稳定、残余能量、以及可能仍有部分‘敌对的外星生物存活’,我们将二十四名队员分为三组,每组八人,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进行协同搜刮任务。一旦遭遇任何危险,必须立刻向指挥官或附近友军汇报,并在保证自身安全为第一前提的情况下,再评估是否继续执行任务。记住,活着回来,比任何样本都重要。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