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村民要是遇到难处,就能来找密山寺借钱。

最厉害的是,密山寺根本不要担保人。

一般只要村民开口,基本都能借到钱。

表面上看,还挺和气的。

但在利息上,可一点都不便宜,照样收高利。

要是村民家里出了什么事,没能按时还钱,那最后家产就得全归密山寺了。

这么多年,几乎没人敢拖欠密山寺的钱。

密山寺敢这么做,关键原因之一是——它有很多僧兵。

说起来,密山寺在江湖上不算什么大门派,甚至庙里都没几个高手。

僧人们武功也不怎么样,在江湖上根本不值一提。

但密山寺僧兵数量多,擅长用比人还高的长矛,腰间还带兵器。

对普通百姓来说,这僧兵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密山寺在当地的地位,甚至比官府还大。

密山寺规模很大。

密山寺不像别的门派建在高山上,难登其门。它就在山脚下,门口还有个大广场。前头还修了条宽敞大道,行人车辆往来都挺方便。

前面广场上平时有很多小贩摆摊卖东西。不过因为蒙古大军压境,老百姓心惊胆战,出来的人少了,商贩也跟着稀落。

听说密山寺跟蒙古帝国有合作,倒也过得去。

可今天怪了,密山寺的大门竟然关了,只留中间一个小门开着。

这事从来没发生过。好多百姓跑来看见关着的门,也只能失望回去。

有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在大殿前,看着里面的情况。

不远处站着个胖财主,好奇地问:

“文才啊!看见里面怎么样了?”

文才摇摇头:

“没发现什么特别的,灯还亮着,供奉也没怠慢。和尚好像也不多。”

“光这样我哪能猜出什么名堂。”

胖财主笑呵呵地说:

“你呀,别谦虚啦!村里人都知道你最聪明。你怎么可能想不出原因?我看你是不想说吧。”

“依我看,密山寺八成跟蒙古大军闹僵了。”

文才挑挑眉,笑着说:

“这话怎么说?”

胖财主虽然看起来老态龙钟,其实跟文才同岁。当年俩人还在一个先生手下念书呢。后来文才更有出息去了临安求学,他俩就一直待在家守着家产。

在村里,文才名气很大。

大家都传文才将来必定官运亨通。家家户户都巴结他。

好多老头儿常往他家跑,想把女儿嫁给他。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种地的,都对他抱有莫名的信心。

好像文才就是文曲星转世,注定要干大事似的。

就胖财主而言,他和文才从小一块儿长大,两人还算熟络。可在胖财主心里,始终不明白文才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虽说文才读书确实不错,但也没看出他有多出众。不过,乡亲们的想法却不一样,这让他很是不解。

胖财主接手祖业后,家业是越做越大,家族产业也扩展了不少,可在当地口碑仍一般。每次聊天,总有人提到他年轻时求学时的窘态,这让他很尴尬。

他一直认为钱能通神,钱很重要,可为什么乡亲们只看到文才的优点,却忽视自己赚钱的能力呢?他心里憋屈又不服气,总觉得自己的地位不该比文才低。

其实文才家境普通,但文才对钱财似乎并不在意。胖财主炫耀财富时,文才反应平淡。过去,胖财主还对文才有点敬重,毕竟文才读书出色,甚至有机会去临安当官。

但蒙古人入侵后,光州沦陷,国家动荡,这些才华也显得没用了。若文才真去蒙古当官,那实在让胖财主瞧不起。虽然胖财主也不算好人,但他明白忠义二字。

投靠蒙古相当于背叛故国和祖先,死后也无颜面对先人。在他看来,即便汉人投奔蒙古,也不会有好下场,蒙古人向来看不起汉人。

就算进了蒙古朝廷,最终也免不了被羞辱,根本不可能安稳过日子。在胖财主看来,去蒙古是最差的选择,幸好那文才没干这事。

自从光州失守,文才就闲着没事,每天无所事事。胖财主也无事可做,于是两人常结伴游玩。密山寺很有名,算是一处风景,今日两人便约好一起去。

早前,胖财主在文才面前还有点拘谨,可如今见文才彻底没了出路,胖财主说话也就更傲慢了。他心想这些年受的气得找回来。

胖财主一向果断,从不做没好处的事。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回面子。可陪文才玩了好几天,他一直没找到机会。

表面上看,文才没什么突出之处,但只要胖财主想比试什么,就会发现总比文才差那么一点,这让他很窝火。

直到最近,胖财主终于发现一件文才不知的事,这让他十分兴奋,总算能炫耀一下了。

胖财主心中盘算一阵,决定给文才一个大惊喜。

“你知道大明王朝吗?”他问。

文才愣住,显然对这个名字感到惊讶。

胖财主见状更兴奋了。

“哈哈!没想到吧!我就说这种秘密消息你肯定不知道。”

“我在盘县令那儿听到的。听说十几天前,一支叫大明帝国的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大宋的临安。”

“听说他们的军队非常强大,甚至他们的皇帝朱雄英还会操控天地异象的法术。”

这蒙古国在我们大宋面前很强,但说到底也是普通人。朱雄英皇帝带兵来时,很多人都觉得他能灭了蒙古。

当时也有不少人对朱雄英的部队不太信服。后来,朱雄英的部队在阴山下碰上了蒙古的十三万大军。

文才你想想,这次相遇会怎样?

听胖财主这么说,文才皱眉思考起来。他对朱雄英的军队多少知道点。他这种身份的人,和胖财主自然不是一路人。

中原地区自古就看重钱。虽有些老话讲钱财如粪土,唯有读书高,但很多百姓和地主却觉得读书是为了赚钱。

朝廷给官员的待遇很好,所以当地年轻人想读书也是为了将来做官拿俸禄。最终目标还是银子。

要是早有钱了,谁还去读书?不少纨绔子弟就是这样。在当时,“纨绔子弟”不是坏词,反而是夸人家里有钱。别人若说你是纨绔子弟,那是很自豪的事。

胖财主家就很富,父母送他去私塾不是要他考功名,主要是让他识字,以后管家不被骗。实际上,胖财主回家后一直过得很滋润,村里人都觉得他是人生赢家。

按理说该多夸夸他,可事情并不简单……

在这个村子里,胖财主不太受欢迎。相比之下,文才虽然没什么成就,但地位却很高。村里人都说他是个人物,这实在让人费解。

其实,只有少数人清楚其中缘由。

胖财主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他有偏见。其他人只知道大家都夸文才,于是也就跟着这么认为。文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其实是武林中人,出身于一个曾经显赫的家族。

尽管现在已经隐退,但在某些圈子里仍有人记得他们。因此,常有奇人异士上门拜访,这些人在外都很厉害,和文才关系也很好。

其实,很多村民对胖财主也有不少好感,甚至觉得他也很了不起。许多人还羡慕他。但只要把胖财主和文才一比,胖财主就显得黯然失色。

那么多高手都看重文才,说明他必定是个绝世高手。不过,村民们并不清楚文才具体有多厉害,只知道他很了不起。这就让文才的名声远超胖财主。

原本文才的父亲厌倦了江湖纷争,打算退出江湖,转而读书为官。但文才读书时,大宋却日渐衰落,官员纷纷逃离临安。

当文才决定回乡避世时,自然不会跑到大宋朝廷送死。目睹临安的混乱后,他只能回到老家光州。可如今光州已落入蒙古手中,他们又不愿投靠蒙古,只好赋闲在家。

好在他出身于武林世家,尽管一直在学校读书,但也没荒废武艺。虽然不算顶尖高手,对付普通人还是绰绰有余。家里虽不富裕,但温饱无虞。

外面战乱频繁,但他有武功护身,倒也不怕。

因此,文才过得逍遥自在,四处游历山水。恰巧村里的胖财主也是儿时玩伴,听说他也闲着没事,两人便结伴去了密山寺游玩。

看着这寺庙,文才心中疑惑,不知不觉聊起朱雄英的事来。

文才早就听说过这位大明皇帝,毕竟江湖中人常走动,而他本人也会轻功,活动范围广。朱雄英刚到大宋时,没多久文才就知道异界大军来了。

不过,他对朱雄英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他们家族早已隐退,与江湖人交往甚少,信息不如从前灵通。

这次能得知消息,还得感谢他父亲当年的朋友路过,顺道拜访聊起这事。

他叔叔传来的情报有限,他只是大致听了下。当时文才对此说法半信半疑:一个来自异界的明帝朱雄英,还带了十万大军?

他本是读书人,又习武多年,怎会轻易相信?

何况习武之人对天地之道有所研究,这种事实在匪夷所思。

文才一向对天机之类的东西挺懂的,所以他更不信大明军队能穿越时空这种说法。

他知道那些叔伯不会骗他,但这些传闻多半是谣言,当时他也没太在意。

后来听胖财主提到这事,文才心里一紧,开始警觉起来。他明白流言不会凭空而起,若这关于朱雄英的消息只在小范围传开,那一定有人故意散播得很远。

可如今连胖财主都知道了,而他们光州离临安那么远!这意味着这消息可能已在中原广泛流传。

消息能传得这么广,肯定有原因。

文才判断朱雄英的事可能真有几分实情。

但如果朱雄英真的到了大宋世家,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