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李团长!师座叫你回去一趟
夜色深沉,晋绥军指挥部内的灯火依旧明亮。酒过三巡,两位李云龙与阎锡山敲定了初步作战计划,脸上虽带着疲惫,眼中却满是对未来胜利的憧憬。就在众人准备稍作休息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一名传令兵满头大汗,冲进营帐,对着国民党88师524团1团团长李云龙敬了个礼,气喘吁吁地说道:“报告,李团长!师座叫你回去一趟,说是有紧急要事相商。”
李云龙闻言,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刚与阎锡山长官和八路军谈完合作,能有什么急事?莫不是计划出了变故?”但军令如山,他不敢耽搁,当即起身向阎锡山和八路军猛虎团的李云龙告辞。
“阎长官,八路军的李团长,师座突然召唤,我得立刻回去。这作战计划的后续细节,等我回来再继续商议。”李云龙眼神坚定地说道。
阎锡山微微点头,说道:“李团长且去,速去速回,晋西北的抗日大业还指望着你们呢。路上多加小心。”
八路军猛虎团的李云龙也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兄弟,有什么事儿尽管说,只要是为了打鬼子,我们八路军全力支持!”
李云龙感激地点点头,随即跟着传令兵匆匆离去。一路上,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李云龙的心中愈发不安。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师座的紧急召唤,让他隐隐感觉到,前方或许还有诸多未知的挑战。
当李云龙赶到师部时,师座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师座背对着门,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份文件,面色阴沉。听到脚步声,师座缓缓转过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李云龙,你可知我为何叫你回来?”师座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李云龙立正敬礼,回答道:“卑职不知,还请师座明示。”
俞济时将手中的文件重重地拍在桌上,说道:“你与阎锡山、八路军合作的事儿,上面已经知晓了。有人说,与八路军合作风险太大,万一他们趁机壮大,日后恐成心腹大患。”
李云龙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师座,如今国难当头,日军肆虐,只有团结一切力量,才能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八路军在敌后作战经验丰富,与他们合作,对我们抗日百利而无一害啊!”
俞济时叹了口气,说道:“道理我都懂,可上面的意思,我们不得不考虑。现在上面要求你重新评估合作事宜,最好能减少与八路军的接触。”
李云龙心急如焚,他深知与八路军合作对抗日的重要性,怎能因为一些无端的担忧就放弃。“师座,卑职以为,此时若放弃合作,不仅会错失打击日军的良机,还会让日军有机可乘。我们与八路军合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也十分周全,一定能给日军沉重打击。”
俞济时看着李云龙坚定的眼神,心中也有些动摇,但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李云龙,我理解你的想法,可上面的压力太大。这样吧,你先回去,重新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把合作的利弊都写清楚,尤其是如何防范八路军壮大的问题,一并说明。我再拿着你的报告去向上头争取。”
李云龙无奈,只能领命离开。回到自己的驻地,他立刻召集了手下的得力干将,开始商议如何撰写这份报告。
“兄弟们,师座叫我重新评估与八路军的合作,还让我写报告说明利弊。咱们必须得把合作的好处都写清楚,绝不能让这次合作泡汤。”李云龙神情严肃地说道。
一名参谋说道:“团长,我们可以从情报共享、作战协同等方面详细阐述合作的优势。就比如在破坏日军据点的计划中,八路军擅长敌后渗透,我们在正面牵制,相互配合,一定能事半功倍。”
另一名军官也说道:“而且八路军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他们发动群众的能力很强。与他们合作,我们也能更好地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解决粮草补给等问题。”
李云龙听着众人的建议,频频点头。但他也知道,仅仅说明合作的好处还不够,必须要回应上面关于防范八路军壮大的担忧。
“那关于如何防范八路军壮大的问题,咱们也得好好想想办法。”李云龙说道。
众人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一名谋士缓缓说道:“团长,我们可以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范围,限制八路军的行动区域。同时,加强对合作区域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李云龙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上面的担忧,但总觉得有些小家子气。我们与八路军合作,是为了共同抗日,要是处处设防,难免会影响合作的效果。”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终于达成了共识。李云龙开始亲自撰写报告,他详细地阐述了与八路军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在报告中,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合作的坚定信心,以及对抗日大业的忠诚。
与此同时,八路军猛虎团这边,李云龙也在密切关注着合作的进展。他得知国民党88师524团1团的李云龙被师座召回后,心中也有些担忧。他深知,在国共合作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和误解,必须要小心应对,才能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李云龙召集了团里的干部,说道:“国民党那边现在有些变数,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完善作战计划,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民党部队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疑虑。”
干部们纷纷表示赞同,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任务。在这个紧张而又关键的时刻,双方都在为了共同的抗日目标而努力着,尽管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们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李云龙写完报告后,再次来到师部,将报告呈递给师座。俞济时接过报告,认真地阅读起来。李云龙站在一旁,心中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座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