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太行山脉裹着一层苍黄,凛冽的山风掠过战壕,卷起零星的枯叶,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而不安。
八路军猛虎团驻地内,李云龙正将一枚手榴弹塞进弹药箱,金属碰撞声清脆作响,每一声都像是他内心对日军的愤怒在回响。
自上次与国民党李云龙部合作大胜后,他时常摩挲着缴获的日式望远镜,琢磨着如何再给日军一记重击,眼神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蔑视。
“团长!国民党88师急电!”
通信员举着加密电报冲进屋,电报上的字迹还带着油墨未干的潮气,他的脸上满是焦急
。李云龙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日军在漳河沿岸增兵,意图打通晋东南交通线,而国民党李云龙部的防线正首当其冲。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他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一旦日军的计划得逞,整个晋东南地区的抗日形势将急转直下,无数百姓和抗日力量都将陷入危险之中。
几乎同一时间,国民党李云龙的指挥部里,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仿佛是死神的催命符。
副官举着听筒脸色发白:“师座,八路军猛虎团来电,他们截获了日军密电,和咱们情报完全吻合!”
国民党李云龙抓起军帽扣在头上,盯着墙上地图上不断标记的红点,眉头紧皱,咬牙道:“备车!去猛虎团!”
他深知,在这危急时刻,唯有两支部队再次携手,才有破局的希望。
两小时后,尘土飞扬的山道上,两辆军用吉普相向而行。车轮碾过碎石,扬起漫天黄土。
李云龙和国民党李云龙在岔路口碰面,前者跳下吉普车时还在系武装带,动作利落而迅速,尽显军人风范;后者军装上的铜纽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严肃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凝重。“老李!”
两人异口同声,随即相视大笑,笑声中带着对彼此的信任,也带着共同抗日的坚定决心。
猛虎团作战室里,两张地图在长桌上铺开,仿佛是他们即将展开的战场。
国民党李云龙用红笔圈出日军三个主力据点,笔尖重重地划过纸面:“他们这次学聪明了,据点间距不超过五公里,形成三角防御网。这样一来,我们无论是进攻还是围困,都容易遭到其他据点的支援,难度极大。”
八路军李云龙则用手指点着漳河弯道,眼神专注而深邃:“问题在这儿,只要炸断河上的铁索桥,就能切断日军补给线,但桥头堡有一个中队驻守,还有重机枪。敌人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我们想要突破绝非易事。”
空气陷入凝重,作战室里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突然,国民党李云龙拍案而起,桌子上的茶杯都跟着晃动起来:“双龙出击!我带一个营佯攻西北据点,吸引日军增援;你率猛虎团突袭铁索桥。等他们发现上当,咱们再合兵一处,把剩下两个据点一锅端!”
他的袖口扫过地图,几枚弹壳在桌面上叮当作响,仿佛也在为这个大胆的计划助威。
八路军李云龙沉思片刻,目光扫过墙上的作战沙盘,大脑飞速运转着。他考虑着兵力部署、时间安排、后勤补给等诸多问题:“好是好,但你的部队离铁索桥太远,一旦过来,我们撑不到日军反应过来就会陷入困境。”
他抓起一把黄豆,在沙盘上摆出阵型,认真地分析道,“不如这样,你先派小股部队制造声势,我这边提前三小时行动。等日军主力被你吸引走,再全速支援。这样既能给我们争取更多时间,也能确保行动的突然性。”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时,赵荥泉端着茶水进来打圆场。国民党李云龙接过茶碗一饮而尽,忽然笑道:“老李,上次你送我的捷克式轻机枪,这次该派上用场了。有了这些武器,我们的佯攻肯定能更逼真。”
八路军李云龙也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你那些美式手雷,记得给我留两箱!到时候炸桥就靠它们了!”两人的对话中,既有对过往合作的信任,也充满了对未来战斗的期待。
接下来的三天,两支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国民党李云龙的士兵反复演练佯攻阵型,他们在训练场上奔跑、射击、冲锋,刺刀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仿佛已经置身于真正的战场。八路军猛虎团则趁着夜色摸黑接近铁索桥,工兵连悄悄在河岸测试炸药当量。李云龙亲自检查每个爆破点,用刺刀在桥桩上刻下记号,嘴里还不停地叮嘱着战士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桥炸不塌,咱们的计划就全泡汤了!”
行动前夜,两支部队通过电台进行最后的确认。
国民党李云龙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明早六点,准时听响!老李,就看咱们这次能不能给小鬼子一个下马威了!”
八路军李云龙握着听筒,望着窗外高悬的冷月,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身影:“放心,铁索桥炸不塌,我李云龙提头来见!咱们一定要让小鬼子知道,中国军人不是好惹的!”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稠,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当第一声枪响划破寂静,国民党李云龙部的火炮率先怒吼,炮弹拖着尾焰砸向西北据点,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与此同时,八路军猛虎团的战士们如鬼魅般逼近铁索桥,刺刀寒光与河面上的薄雾交织在一起。
他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进,每一步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一场注定载入战史的“双龙行动”,正拉开惊心动魄的序幕,而这,也将是两支部队在抗日征程上的又一次并肩战斗,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与敌人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