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点“兵” 装备再引波澜
在八路军猛虎团因国民党李云龙赠予的装备而士气大振,两支部队合作愈发紧密之时,一则消息悄然传遍太行山区——陈赓听闻李云龙得了一批“宝贝”,坐不住了。
彼时,李云龙正带着战士们在新搭建的训练场调试刚到手的机枪。
阳光洒在泛着金属光泽的枪身,战士们眼神里满是兴奋与珍惜。
突然,通信员气喘吁吁跑来:“团长!陈旅长来了,正在团部等着呢!”李云龙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摸了摸腰间新换的驳壳枪——这是国民党李云龙送的装备里最趁手的家伙,他有种预感,这趟来者不善。
赶到团部时,陈赓正翘着二郎腿,手里把玩着一支缴获的日军钢笔,见李云龙进门,故意拉长语调:“哟,李云龙,听说你小子发达了?别藏着掖着,赶紧把好东西送过来!”
李云龙挠挠头,赔着笑凑过去:“旅长,您这消息比电报还快!这不是国民党李云龙看咱打鬼子拼命,才支援了点装备......”
“少跟我卖关子!”
陈赓把钢笔往桌上一放,“你李云龙打的什么算盘我还不知道?留着这么多机枪,想把猛虎团武装成铁疙瘩?”
他站起身,在屋里踱步,“你看看现在的局势,日军最近在铁路沿线小动作不断,独立团、新一团都在啃硬骨头,哪个不需要火力支援?”
李云龙急得直搓手:“旅长,这批装备真不多!我这儿刚补充完,战士们还没练熟......”
话没说完,陈赓突然停住脚步,目光灼灼盯着他:“李云龙,你小子还记得去年反扫荡时,新一团用土枪土炮跟鬼子拼刺刀的惨状吗?现在有了好装备,是该让各部队都沾沾光,还是攥在手里当宝贝?”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李云龙心上。他想起那些倒在刺刀下的老战友,想起战士们用汉阳造对抗日军三八大盖时的无奈。沉默片刻,他咬咬牙:“旅长,您说个数!不过可得给我留够底子,下次打鬼子还得靠这些家伙撑场面!”
陈赓嘴角闪过一丝笑意,却故意板着脸:“机枪先调十挺,步枪五十支,子弹按比例分配。”李云龙差点跳起来:“十挺机枪?旅长,您这是要我半条命啊!”“李云龙!”陈赓猛地一拍桌子,“你是要当‘铁公鸡’,还是要当抗日的功臣?这些装备送到其他部队,能多杀多少鬼子?”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时,赵荥泉端着茶水进来打圆场。陈赓接过茶,语气缓了些:“老李,我知道你舍不得。可咱们八路军是一盘棋,你猛虎团吃肉,也得让兄弟部队喝点汤。等打完这仗,我陈赓保证给你补上更好的!”
李云龙蹲在墙角闷头抽烟,烟圈在他头顶缭绕。他想起和国民党李云龙合作时,对方也是咬着牙挤出这批装备,如今自己却要再分出去......可旅长说的没错,八路军各部队本就同气连枝。许久,他狠狠掐灭烟头:“行!就按旅长说的办!但丑话说前头,等打完仗,您要是不补给我,我可天天去旅部赖着!”
接下来的三天,猛虎团的气氛有些压抑。战士们抚摸着要送走的机枪,就像告别并肩作战的兄弟。
有个小战士红着眼眶问:“团长,这些枪真要送走吗?”李云龙背过身,粗声粗气吼道:“磨磨蹭蹭像什么样子!等咱们缴获更多鬼子的装备,比这还好!”
交接当天,独立团的人来搬运装备。李云龙站在团部门口,看着一箱箱武器被抬走,心里空落落的。陈赓临走前拍了拍他肩膀:“老李,等鬼子运输线一断,有的是机会让你捞装备!”
没想到,这话很快应验。就在装备送走后的第五天,侦察兵传来消息:日军一列满载军火的火车将途经虎头岭,负责押运的只有一个小队。李云龙眼睛瞬间亮了——这可是补充装备的好机会!他立刻召集周大龙等人制定计划,决定在火车经过峡谷时炸翻它。
行动当晚,月光如水。李云龙带着精锐战士埋伏在铁轨两侧,手中握着仅剩的几挺机枪。当火车轰鸣声由远及近,他屏住呼吸,看着车头灯光划破黑暗。“炸!”随着一声令下,炸药包精准落在铁轨上,爆炸声震耳欲聋。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密集的子弹压制。
战斗结束,李云龙看着缴获的成箱弹药和崭新的歪把子机枪,笑得合不拢嘴。他想起陈赓的话,喃喃自语:“旅长这招‘以退为进’,还真让咱捡到宝了!”
消息传到旅部,陈赓听后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李云龙这小子不吃亏!告诉他,这批缴获先记在账上,下次有硬仗,还得靠他猛虎团打头阵!”
这场因装备引发的“风波”,不仅让八路军各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均衡提升,更让李云龙明白,在抗日的大局面前,个人和团队的得失都要服从整体利益。而他与陈赓之间这场充满烟火气的“交锋”,也成为了太行山区广为流传的一段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