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带着几分神游天外的恍惚,不知不觉便已踱回了自家小院。
“诗诗,你那些事都处理完了?”
看到院子里的诗诗,秦明有些小意外。
“都是些小事,如果不是为了咸阳的安稳,不想闹出太大的动静,哪用的着浪费这多天的时间......”
诗诗语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释然。
秦明点了点头,确实只是小事......
话音刚落,诗诗脸上的轻松便淡了下去,眉宇间悄然拢上一层淡淡的悲伤,连带着语气都柔了几分。
“对了,王离大哥他......”
王翦离世的消息在这几天已经传遍大秦的每一个角落了。
诗诗和王翦几乎没见过几面,对这位老将军,更多是身为大秦子民对功勋老将的尊敬。
但王离毕竟是她在咸阳城公认的大哥。
而且以前王离没少关照她。
所以对于王离的状态,她还是有些关心的。
秦明闻言,先是叹了口气,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才缓缓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沉重与无奈。
“状态差得很,整日里沉默寡言,要么对着老将军的遗物发呆,要么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边,谁劝都没用......”
秦明顿了顿,声音中又带着几分惆怅道。
“可生老病死本就是人力难违之事,这样的离别是必不可免的......
眼下,也只能靠时间来让他自己化解心里的悲伤,别再无它法......”
提起这件事,两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小院里的空气仿佛都沉了下来。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几声轻叩木门的声响,打破了这份沉寂。
秦明抬眼望去,见蒙毅正站在门口。
院门是开着的,但他依旧站在院门口处敲了敲门。
秦明无奈道。
“三哥,门又没关,你直接进来就行了......”
草原上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暂时已经不需要蒙毅在那里盯着了。
王翦去世,无论是代表蒙家,还是他与王离之间的关系。
蒙毅都有必要回来一趟......
蒙毅憨憨的笑了笑,便径直走向了石桌,在秦明对面的石凳上坐下。
接过诗诗递来的茶,道了声谢后才沉声道。
“刚从频阳回来,王离还是那副样子......”
这几天他默默的陪在王离身边,蒙毅是能够理解王离现在的心情的。
当初他的祖父蒙骜离世的时候,他也曾和现在的王离一样,悲伤到失魂落魄......
再次提起这件事,小院里的气氛又回到了刚才的样子。
片刻后,秦明眼中的低落稍稍淡去。
人不能总是沉浸在悲痛中,活着的人,目光还是要看向未来......
于是秦明便打算将话题转移,他的身体微微前倾,随后开口问道。
“三哥,东北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算顺利。”
蒙毅继续开口道。
“辽东郡外那几股散部,本就因冬日缺粮人心浮动,我带了些粮草过去赈济,又晓以大秦律法与庇护之利......
他们本就受匈奴余部侵扰,见我们能保他们安稳,大多数势力还是选择了归顺大秦。
那些负隅顽抗的,现在也被处理的差不多了。”
其实主要还是前几年大秦统一天下所展现出的军事实力震慑住了他们。
他们可不认为自己的实力比中原六国的实力强,与其被灭,倒不如选择直接投降。
那样一来,不仅保住了性命,他们在冬天面临缺粮和寒冷的时候,还能得到大秦的援助......
所以蒙毅在征服东北的时候,还挺顺利的,并没有爆发什么大规模的战斗。
秦明静静听着,等蒙毅将大致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后,才轻声问道。
“那东北平原呢?可有找到?”
闻言,蒙毅从怀中掏出一卷看上去有些粗糙的羊皮地图,在石桌上铺开。
“派去的探寻的人手走了近半月,终于在辽水以北寻到了大片平坦之地。
据报,那里黑土肥沃,连草都比别处茂盛,若是开垦出来,至少能供数万民户耕种。
只是其中还夹杂不少的水泽之地......”
秦明凝视着地图上标记的“平原”区域,指尖轻轻点了点。
目光落在蒙毅提及的“水泽之地”上。
“水泽多反倒是件好事,三哥,你说这辽水以北,夏季雨水可充沛?日照足不足?”
蒙毅一怔,随即回想斥候的回报。
“斥候说那边夏季湿热,雨水确是不少,白日日照也长,那片平原中还贯穿着两条江河......”
秦明估摸着蒙毅说的那两条江河应该就是嫩江和松花江了,只是秦明也不知道现在对那两条江的称呼。
“能种水稻。”
秦明语气笃定,指尖在地图上划出一片连缀的水泽与平坦区域。
“关中多旱地,种粟米、小麦居多,可水稻喜水,若能引辽水与那两条江河之水灌溉这些湿软之地,再规整沟渠排灌,这片平原怕是能成大秦的另一处粮仓......”
蒙毅闻言眉毛微蹙,然后轻声问道。
“水稻?那东西不是只能在南方种植吗?到了北方那等苦寒之地能有产量吗?”
秦明点头,声音里添了几分兴味。
“可以只在夏天种一季,东北那片黑土本就肥沃,再配上充足的水源与日照,产量只会更高......
如此辽阔的地区,即便是一年只能种一季,也足以缓解大秦未来多年的粮食危机!”
蒙毅眉头微蹙,似乎还是有些顾虑。
“可水稻的种法与旱地作物不同,咱们大秦的农人大多只会种粟麦,哪懂怎么侍弄水稻?
再者,南方的稻种移到东北,真的能活吗?”
“这些都是要提前筹备的。”
秦明指尖在地图上敲了敲。
“其一,得从南方郡府调些熟稔水稻种植的农人过来,让他们带着辽东的农户学习育秧、插秧、控水的法子。
其二,先取少量南方稻种,在辽水畔找小块地试种,看看能不能适应北方的气候,然后从中选出最适合东北气候的品种......”
秦明顿了顿,然后看向蒙毅。
“三哥,你回头让人先清理出一片近水的地块,挖好引水的沟渠。
等明年开春回暖,咱们就试种第一茬。
只要水稻能在东北扎根,这片平原的将成为大秦未来最重要的命脉之一......”
听到秦明如此重视,蒙毅看着地图上那片被寄予厚望的区域重重点头。
“好!四弟,等我回去就马上安排人按照你的计划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