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31章 工业革命序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养心殿内,鎏金蟠龙烛台将摇曳的烛火投在满墙舆图上,弘历的剪影在安南与朝鲜的疆域间不断晃动,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当弘历读到奏报中\"安南土民聚众万人,焚毁迁民署衙\"、\"朝鲜三郡百姓以死拒迁\"的字句时,终于怒不可遏。

\"传陈司成觐见!\"

随着太监尖细的传唤声,不多时,一个身形挺拔的青年人匆匆踏入殿内。

陈司成不过二十出头,眉眼间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自去年大清出兵安南后,他便被弘历委以重任,执掌新成立的中华医药公司,专司天花疫苗扩产与疫病研究。

消息传出,不仅在清华大学引发震动,更在民间掀起热议——毕竟,正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成功研制出开创性的天花疫苗,将原本高得吓人的天花死亡率压低九成以上。

\"臣陈司成,参见陛下。\"陈司成声音清朗如击磬,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弘历抬手虚扶,目光灼灼:\"朕听闻,你们公司的疫苗产量已经提高至每日五千!可有此事?\"

\"启禀皇上,\"陈司成微微颔首,条理清晰地说道,\"自我军进驻朝鲜,公司便加快扩建厂房,如今已有专职医师一百余人,工匠千余名,在改进冻干封存工艺后,每日疫苗产量可达五千五百支。”

陈司成顿了顿,补充道,“若是开足马力,旬月内便可突破万支大关。\"

弘历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从今日起,严格限制朝鲜疫苗供应。\"

陈司成心头一震,忍不住抬头看向龙椅上的弘历,眼中满是疑惑。

要知道,如今天花疫苗在朝鲜可是天价,每支售价高达三十两银子,堪称暴利。

限制供应,不仅会损失巨额利润,更可能引发朝鲜民众的恐慌与不满。

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弘历冷笑一声:\"陈爱卿,你只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

朕问你,为何土民迁移如此缓慢?\"

不等对方回答,弘历便重重一拍扶手,\"因为太平日子过久了!留着天花在,地方官员借着防疫之名迁民,岂不比刀剑管用百倍?你,可明白了?\"

陈司成只觉背后渗出冷汗,这才惊觉皇上之意。

当陈司成正要开口应下减产之事,弘历却抬手打断:“不必减产,反而要大幅度扩大产量。”

陈司成猛然抬头,眼中满是疑惑。

“安南也需要天花的存在。”弘历起身踱步,龙袍扫过冰凉的金砖地。

“朕要让这疫病,成为悬在土民头顶的利刃。”弘历没有说透,但陈司成瞬间了然——只要大清百姓提前接种疫苗,天花便只会在未设防的土民中肆虐。

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手中的象牙笏板几乎握不住。

“此事高度机密,”弘历的声音低沉如雷。

“朕会敕令移民管理局,所有移民百姓出发前必须强制接种。

至于已到安南、朝鲜的大清子民,由你们公司负责,一个月内务必完成接种。

待一切就绪......”

弘历的目光扫过舆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陈司成重重叩首,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臣遵旨!”

陈司成的脚步声刚消失在养心殿外的回廊,弘历便起身整了整龙袍。

贴身太监李王立刻会意,扬声高呼:\"起驾工部!\"

殿外候命的特勤局将士甲胄相撞,瞬间组成严密的护卫阵型。

紫禁城朱雀门外,工部侍郎周明远早已候在马车旁。

深冬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扑在他脸上,却比不过见驾前的忐忑。

当鎏金马车碾过青石板路缓缓停下,他扑通跪地:\"臣周明远恭迎圣驾!\"

弘历掀开明黄车帘,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粒扑进车厢,玄色大氅下摆被吹得猎猎作响。

\"周爱卿,朕先前交代的电报之事,可有进展?\"弘历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周明远额头紧贴着冻得发僵的青石板,声音发颤:\"启禀皇上...工部日夜钻研《雷火玄机》古籍,已成功炼制出精铜导线,按照书中图示,制成了永磁石与手摇式发电机。

只是...\"周明远神色黯然,抬手呈上一截缠绕着麻线的金属线圈。

\"设备的机械构造多有瑕疵,按键触感滞涩,时而卡顿失灵,时而误触连击,继电器的咬合精度不足,信号传递常出现延迟或错乱,虽经工匠反复调校,仍无法达到稳定运转的要求,实在辜负皇上重托。\"

弘历的瞳孔猛地收缩,指节无意识叩击着车辕——工部竟在数月内取得这般进展?

作为知晓历史走向的穿越者,弘历比任何人都清楚,电报机本该是一百年后的产物。

即便弘历将后世理论倾囊相授,编着《雷火玄机》指引方向,原以为这改天换地的电报机,非得耗上十载春秋,甚至一代人的心血钻研不可。

当那截缠绕麻线的金属线圈递到眼前时,弘历眼底骤然腾起炽烈的光,他终究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匠人的智慧。

\"走!带朕去看看!\"弘历的声音里难掩兴奋。

穿过三道铜锁铁门,\"电报研究院\"匾额在风雪中泛着冷光。

弘历踏着平整的水泥路,墙角堆叠的改良型蒸汽机正吞吐白雾,活塞运动的节奏比西洋蒸汽机更为流畅沉稳。

弘历的思绪不禁飘回数月前——那时他握着周明远呈上的西洋蒸汽机图纸,指尖重重叩在冷凝装置示意图上:\"蒸汽在气缸内直接冷凝,反复加热冷却,八成都浪费在维持温度上,去试试将冷凝过程移出气缸。\"

此刻看着工匠们调试着带有独立冷凝室的新设备,弘历满意地颔首。

工部确实将分离式冷凝器的精髓吃透了,那些交错的铜管与密封阀门,无不彰显着技术的精进。

突然,尖锐的粉笔摩擦声刺破蒸汽弥漫的空气。

那个总爱歪戴眼镜的清瘦身影不知何时已踩上木凳,炭笔在黑板上划出刺目的痕迹。

他的镜片滑到鼻尖,露出眼中近乎狂热的光芒:\"现有蒸汽机仅能通过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单向动力,无法直接驱动旋转机械 。

若是能改进机械结构产生旋转力!驱动马车、纺织机不在话下,更能带动手摇发电机持续生电!\"

复杂的螺旋线圈与磁场弧线在黑板上迅速成型。

弘历的呼吸骤然急促,穿越者的记忆在脑海中炸开——这分明是他尚未宣之于口的构想!改良蒸汽机驱动方式,以旋转动力开启工业革命的钥匙,竟被眼前的年轻人率先窥见。

\"此人是谁?\"弘历的声音低沉得可怕,指节深深掐进掌心。

周明远慌忙躬身:\"回皇上!这是梅文鼎,剑桥数理双学位的奇才,欧几里得几何、牛顿力学信手拈来,连康德哲学都能倒背如流。留洋学子私下都说,他的脑袋里装着整个西洋学界!\"

弘历死死盯着那个仍在奋笔疾书的身影,喉结剧烈滚动,他从未想过,在自己尚未开口提及旋转驱动时,竟有人能与他跨越时空共鸣。

记忆如潮水般翻涌,弘历想起初穿越时,那时的大清,科学理论根基脆弱如薄冰,工业体系更像沙滩上的楼阁,贸然推出改进的蒸汽机,不过是将文明火种拱手送给的西洋诸国。

更令弘历忧虑的是民生棋局,一旦蒸汽机取代人力,数以百万计的挑夫、织工将失去生计,街头巷尾必将充斥失业者的怒吼。

前世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席卷全国,这样的动荡,弘历绝不能让它在大清重演。

但这些年不同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培养出近万名掌握基础数理知识的学子,

江南纺织工坊已出现初具规模的流水线作业,海外贸易船队更是将丝绸瓷器远销至欧洲大陆。

如今民间商铺林立,工厂烟囱里的黑烟渐成新景,企业主们对提高产能的渴求已溢于言表。

看着梅文鼎黑板上跳动的公式,弘历终于确信——这场足以改天换地的工业变革,是时候揭幕了。

\"周爱卿,即刻从内务府划拨一百万银元!成立蒸汽机改进专项团队,朕要一年内见到能驱动旋转机械的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