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44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4

这大殿也没什么可看的,长安站在工部尚书身后,位列百官的第二排。

朝上也没有什么大事,无非就是日常扯皮的事务,宗室的科举结果也出来了,简直是全军覆没,除了郑王的儿子朱长培考中了秀才之外,其余再无人中选。

朱长春劝自己,万事不要着急,这就是长安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少有宗室考中了就行。

但还是越想越生气,翌日就和长安吐槽到:“这简直就跟手把手喂饭一样,就这才考中了一个!一个啊!”

“一个个的在生孩子这事儿上,谁也不能比谁少,但凡放点心思在读书上,也不至于只有一个秀才啊!一个啊!”

长安看着朱长春不可置信的样子,又好笑又无语,“他们出生就是天潢贵胄,哪怕在边远之地,也有俸禄和封地,拼命做什么呢?这才正儿八经的读了两三年的书,后面总会好起来的。”

朱长春:“就是觉得有些丢人,想当初为了开宗室科举,朕和朝臣们拉扯了那么久,如今这结果,估计大臣们也在私下笑话吧。”

长安:“那正好,你就借机开始整顿宗室吧,只知道生孩子的,就把俸禄削了,一支里面没有一个出来考试的,就整支减俸,问就是你觉得他们对不起太祖,成了家国的蛀虫。”

朱长春:也是,与其让自己生气,还不如让对方挨削呢。

长安:“但是也不能激化了矛盾,尤其是镇守九边的藩王们,还是要先安抚一下。”

朱长春抬头看向长安,后者眼睛亮亮的,“按理说,大棒加甜枣,安抚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咱们这次能直接用大棒了,大同府的冶所,已经锻造出精铁枪筒了,五道几人研制的火药也已经试用过了,效果极好。”

朱长春闻言,就看向桌上的舆图,手指着北方的鞑靼和瓦拉二部,一字一句说道:“朕真的是等不及了。”

转天朝会时,朱长春就下令,要在宗室中实施考成法,即宗室子弟需要通过县试,才能领取全额俸禄,一直不去考试的禄米减半。且考取功名者,一旦入仕,就要放弃爵位的继承权。

朝廷会在各地开设宗学,设立专门的学校教授经史律法和算术,每一个宗室子弟都有读书的机会。

还不等朝臣们有异议,朱长春又接着说,科举宗室不得任京官,不得掌兵权,仅限地方文职,且每科录取人数不得超过五人,且同科进士里,宗室授官在后。

这一连串的诏令下达后,宗室不读书,那就要削减俸禄,朝臣的抵制心也少了,毕竟宗室荣养了那么多年,也读不出什么结果来。

宗室科举这一档子事情才消停,朱长春又扔下一个大雷,他要亲征漠北,完成太宗未竟的事业。

百官们上疏,内阁们劝谏,武将勋贵却都鼎力支持,长安也站在了支持的一方,受了好多文官们的白眼,看她就跟看文官群体里的叛徒一样。

长安表示无所谓,被瞪两眼又掉不了肉。

朱长春登基已有七年之久,说是大权在握也不为过,即使是在宗室科举上受过难为,但也不妨碍他做个一言九鼎的帝王。

亲征的决定已下,朱长春就立刻开始安排诸多事务了。

他点了随扈出征的文臣和武将,又安排了坐镇北平,处理政务的内阁大臣,以及大军粮草辎重的筹集和运送,具体事情具体到人,哪一个环节出了错,就准备提头来见。

等安排好诸事,也就到了选定的黄道吉日,朱长春亲率数万大军北上,并在大同府与长安所率的骁骑营汇合,浩浩荡荡的直奔鞑靼老巢。

大军行至西宁时,收到线报得知古兀良哈部扰边,于是朱长春亲率三千精锐迎战,在宽河重创对手,并一路追至鞑靼部落,将其全歼。

这场战役,朱长春不仅向朝堂重臣表现出了铁血帝王的一面,也极大的震慑了九边藩王,因为骁骑营的火炮能力,远远不是镇边藩王们的火器营能比的。

早在博州官窑为了烧制玻璃改良炉灶后,太宗就派人在大同府建造冶铁炉,锻造精钢和精铁,将老式的火铳改为后膛装填弹药的样式,改变了其射程短和装填慢的缺点,并且在烧出加强枪管之后,根据长安提供的图纸,打造出了狗锁式的燧发枪,以及轻型的虎蹲炮。

在火炮车的加持下,虎蹲炮的威力是极大的,一轮轰炸过后,敌人的骑兵就丧失了冲锋的能力,只能沦为刀下之魂。

在宽河之战中,朱长春率兵冲锋前,长安就担任前锋营的指挥工作,采用三排轮射之法,进行线列射击,摧毁敌兵的防卫线,之后又用空心方阵的战术,将火枪手在外围,炮兵在里的方法,将虎蹲炮推进至战场中心,对敌兵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最大程度的消灭其有生力量。

宽河取胜后,大军继续北上,中途遭遇了反扑的鞑靼主力,长安带人从侧方迂回冲锋,并在鞑靼大军必经之地提前撒上大量的铁蒺藜,以延缓其冲锋,从而为炮击争取时间。

此次出征,顺利消灭了鞑靼部落,瓦拉部闻风丧胆而逃,朱长春又带人将其老巢荡平。

战报传回朝中,满朝文武都开始上疏歌功颂德,赞当今有太祖之风,继承太宗遗志,实乃盛世之君。

朱长春率军回銮后,在宴会上例行封赏并让内侍全德宣读长安的功绩。

从其在博州建窑的功劳,到改进炉口,精炼钢铁,以及搜寻火药改制之法,乃至这次出征的大功,全德整整念了两盏茶的时间。

朱长春:“朕不怕人说,也不怕人议论。”

“朕也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此战之胜,在于全军将士,在于国朝上下。”

“朕要加封长安为定安将军,领定安侯爵。”

长安出列谢恩,内心自是激荡不已。

穿红着紫,封侯拜将,就和纸醉金迷这个词一样,让人着迷。

长安站在朝堂中央,脸上是毫不遮掩的野心,身边是无数的恭维之声。

权力,果真是人的第二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