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7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2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27

翌日,等长安到了东宫侧门的时候,朱长春果然等在了那里,一脸等着表扬的得意神情。

长安不走心的夸了句真棒。

俩人当真是沿着宫墙根儿,一路慢跑到了求知苑,长安还好,朱长春还有些气喘。

长安:“的确是比我平日里走着过来快,你咋这么累,对了,你是怎么过去的?”

朱长春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走过去的,走到一半,大伴就背着我了。”

长安努力不让自己变脸,“那也很好了,不如这样吧,明日你慢慢走到宫门口,不要着急,然后咱们再一起跑回来好吗?”

“事缓则圆,欲速则不达,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不要着急,伤到自己就得不偿失了。”

朱长春没说话,等下午去演武场射箭的时候,长安就发现他的胳膊有些抖。

长安:“你晚上偷偷练习拉弓了?”

朱长春有些惆怅:“二叔说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骑着马去打猎了......”

长安:所以他武力值高,都是用脑子换来的。

朱长春再次郁闷:“听说皇爷爷也是从小就弓马娴熟......”

长安恍然,这是因为当今是马上帝王,且赵王也因为骁勇善战备受宠爱,所以朱长春才会有些想偏了。

可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要如战神转世,或者是文曲星附身的,那都不是成为皇帝的必须项。

身体康健,会骑马拉弓即可,真要亲征,也能当个吉祥物鼓舞士气,又不是非要百步穿杨。

至于咬文嚼字,又不用去考状元,就是以后,也会有人负责拟诏,没必要非要学得那么文采翩然。

偌大的演武场空旷至极,朱长春还是小小声的问:“那你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长安:“我觉得是骨气。”

朱长春喃喃:“骨气......”

长安接过他手里的弓,“今日先不练了,先去找太医给你看看胳膊吧。”

朱长春嘴硬:“我胳膊没事。”

长安:“等以后有事的时候,再去看就迟了。”

朱长春被长安按在求知苑,内侍全幅去请了太医,一看果然是有些拉伤,给做了冷敷,又敷了药,叮嘱这几日不要再用力过猛。

皇长孙练习弓箭拉伤胳膊这件事,被朱长墉人小嘴快的说了出去,不只是太子妃遣人来看,连徐皇后也惊动了。

内侍全福被打了板子,伺候的人也都被罚了跪,长安也没跑得了,手心挨了十戒尺,整个左手都肿起来了。

朱长春拿着从太医令那里讨要来的药膏,一边看长安抹药,一边默默垂泪。

朱长春:“对不起......”

长安:“没有什么对不起的,身为伴读,这些都是应该的。”

朱长春:“这是不是就像你骂过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长安:“是不是的不重要,现在的问题是,长墉公子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呢?”

朱长春低着头,捏的手指都泛青了,“我会去查的。”

长安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身在天家,还是同父异母,就不要想着兄友弟恭了,这种天真的想法早日破灭,以后才不会在意那些人。

不在意是不可能的,长安让发财去跟着朱长墉几日,摸准了他的行动轨迹后,就在他去御花园的必经之路上,挂了个伪装过的马蜂窝。

朱长墉那几日对蹴鞠尤为感兴趣,看到树上挂了个闪亮的圆球,就吵着要身边的人摘下来。

结果一捅下来后才知道不妙,哪怕是内侍背着朱长墉狂奔,还是把他扎成了个猪头。

朱长墉哭得像个智障,脑子却没断线:“这个季节,怎么还会有马蜂呢?”

他在屋里哭,伺候的人在院子里挨罚,一如当初的长安和全福他们。

长安:“没必要和长墉公子较劲,他现在认不清状况不要紧,等到......他自会知道这其中的差别。”

朱长春知道长安的意思,是说他被册立太孙之后,可是,太孙之位,也不是容易得到的。

长安:“那咱们就再加些筹码。”

长安带着朱长春一起,跑遍了东宫的小厨房,还去了御膳房转悠,俩人叨叨咕咕的,长安口述,全福在一旁实验,终于在冬至前弄出了长安说的东西。

当下宫里所用的木炭,材质上颇有差异,有长装炭和白炭之分,其中又尤以长装炭,即所谓“红螺炭”为最上乘,气暖耐久,灰白而不爆,主要是给贵人们使用。

长安在朱长春这里用过一次后,就无法忍耐家里的松木炭了。

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松木炭也是金贵的东西,是万万用不起的,他们燃料的主要来源是“石炭”,也就是煤。

而煤这种东西,也被用在皇宫内府的烹饪和取暖中,比如御膳房和御茶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普通宫人睡觉的屋子也是用煤炭取暖,就连皇宫各个办事机构的小厨房里,用的都是煤炭。

因此很多地方还有专门的“煤户”和“煤丁”,负责为京城送煤。

而现在所用的煤炭,也已经有了圆柱形的煤饼,煤砖和煤团也很常见。

长安就是在此基础上,弄出了蜂窝煤。

相较于实心的煤炭,均匀分布着十几个孔洞的蜂窝煤,着火迅速,火力旺盛,无烟无味且燃烧充分,极大的缩减了消耗量,也节约了很大的开支。

朱长春前脚带着蜂窝煤去找了皇上,后脚就有内侍狂奔着去请户部和工部以及内务府大人们了。

朱长春回来的时候,面带红光,一见长安就按捺不住的开心。

长安看着他手里攥着的玉佩,垂下的明黄色丝线无比显眼,也是开怀不已。

翻过年就是当今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年仅九岁的皇长孙被册封为太孙。

朱长春的身份已定,长安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因为在太孙搬到文华殿读书时,长安也接到了伴读的旨意,这份盖了大印的明文圣旨,成为了她踏入宫廷的又一个阶梯。

日子顺了心,过起来就格外的快,长安就眼看着朱长春的个头慢慢超过了自己,而这一晃就是五年的时间。

朱长春八岁的时候,就和长安探讨过,长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那时长安说的是有孝心的后辈。

朱长春十四岁这年,再一次问了长安同样的问题,“皇上喜欢什么样的后辈呢?”

长安:“自然是喜欢像他的。”

朱长春摸了摸自己的脸,惹得长安笑出了声。

长安:“外貌是最无关紧要的,这个像,指的是你要继承他的意志,延续他的策略,完成他未竟的心愿,你要让他知道,你才是整个王朝的继承者,是他野望的延续和扩展。”

朱长春看着长安,问出了他一直好奇的问题:“长安,你想要什么呢?”

长安抬头,很郑重的看着他,“太孙殿下,我也想有朝一日,穿红戴紫的立在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