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光匆匆而过
曾经因新政推行而动荡不安的洛阳城,如今已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繁华昌盛的气息。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洛阳城高大坚实的城墙上,金色的光辉映照出城墙砖石的古朴纹理,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变迁。
城门缓缓打开,伴随着“嘎吱”的厚重声响,城外等待入城的商旅、百姓和学子如潮水般涌入。
不一样的是这群学子之中,有男有女,只是女子比较少而已!
挑着新鲜蔬果的农夫,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扁担在肩头有节奏地晃动。
驮着沉重货物的商队,骡马嘶鸣,商人们吆喝着,向城门口查验货物的官兵提交行商凭证,一切都显得热闹而有序。
城内,街道宽敞整洁,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锃亮。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
酒楼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小二们穿梭于桌椅之间,高声吆喝着菜名。
“清蒸鲈鱼一份,上菜嘞!”
食客们或高谈阔论着生意经,或品评着新政实施后的变化。
“想当初新政刚推行那会,咱还担心日子不好过呢,你瞧瞧现在,到处都是商机,这皇上啊,还真是有远见!”
一位商贾模样的人举起酒杯,感慨地说道。
旁边的人纷纷点头称是,碰杯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绸缎庄里,五颜六色的绫罗绸缎琳琅满目,绣娘们精心绣制的花样栩栩如生。
富家小姐们在丫鬟的簇拥下,挑选着心仪的布料。
“这块锦缎颜色鲜亮,绣上牡丹图案,做件衣裳肯定好看。”
小姐们娇俏的声音在店内回荡。
而隔壁的铁匠铺中,炉火熊熊燃烧,铁匠们赤裸着上身,肌肉贲张,手中的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烧红的铁块。
“叮叮当当”的声音仿佛是城市的心跳,为洛阳城的繁华添上一抹别样的韵律。
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各种杂耍艺人吸引了大批百姓围观。
一位耍猴人手中的铜锣一敲,猴子便上蹿下跳,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拍着小手叫好。
卖糖人的摊位前,孩子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的糖人。
“爹爹,我要那个孙悟空的糖人。”
一位小女孩扯着父亲的衣角撒娇道。
父亲笑着从兜里掏出几文钱,买了一个递给小女孩,小女孩立刻破涕为笑,小心翼翼地舔着糖人。
到了夜晚,洛阳城更是璀璨夺目。
街道上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将整条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
夜市上摆满了各种小吃摊,香气四溢。
烤羊肉串的摊位前,炭火熊熊,羊肉在火上滋滋冒油,撒上一把孜然,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购买。
馄饨摊里,老板熟练地将包好的馄饨下进锅里,片刻后,一碗热气腾腾、鲜香可口的馄饨便端到了食客面前。
“欧阳哥哥,你看那里,好像是学子们在以诗会友!要不我们去看看,说不定能发现不错的人才呢!”
欧阳克顺着黄蓉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学子正围聚在一处亭阁处饮酒吟诗,好不快哉!
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学子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
“今日难得如此雅兴,各位同窗齐聚于此,我便先抛砖引玉,作一首诗以颂如今洛阳之盛景。
洛阳繁华映朝晖,市井喧嚣人语飞。商铺连绵通四海,学宫新韵育贤归。
洛水河上花灯闹,学府堂中锦绣堆,新政施行添盛景,太平盛世共欢祈。”
“呸,马屁精!这也叫诗?”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这声“呸”吸引,纷纷转头看向发声之人。
只见一个身着黑衣,身形消瘦的年轻学子,正满脸不屑地站在人群边缘。
半举着酒杯,半醉半醒的模样,眼神中透着几分不羁与傲慢。
那位月白色长衫的学子脸色一红,虽然心中怒火中烧,但为了在众人面前保持绅士风度,还是强忍着保持笑容!
“杨兄,若是觉得在下诗作不佳,还望赵兄不吝赐教,作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被称作杨兄的黑衣学子冷笑一声,向前摇晃走了几步,站定后扫视一圈众人。
“既如此,那杨某便献丑了:
洛阳繁景虚浮绘,新政推行几处悲;市井喧嚣藏困苦,学宫新韵掩愁思。
洛河灯影迷心醉,学府文章逐利为;盛世表象难掩弊,太平之下有忧危。”
“……”
众人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个杨兄是疯了,敢在洛阳城写这样的反诗,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月白色长衫的学子原本还强装的笑容这回是真笑了,就好像已经看到了‘杨兄’的死局了!
“陛下,要不要……”
“不用,先看看,难得出来转转, 不要打扰我和爱妃们的雅兴!”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一位女学子从人群中缓缓走出,身着一袭淡紫色的襦裙,裙摆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清新而娇艳。
女学子的面容堪称绝世。
眉如远黛,细长而婉转,双眸澄澈明亮,不经意间的流转,便能勾动人心,让人沉溺其中。
琼鼻秀挺,犹如玉峰,而那唇瓣,不点而朱,肌肤更是白皙胜雪,在月光的映照下,竟似散发着柔和的光晕,细腻得如同羊脂玉一般,吹弹可破。
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发间斜插着一支白玉簪,簪子上雕刻着精致的兰花图案,更显她气质高雅,宛如空谷幽兰,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杨兄,你喝醉了,又开始说胡话,如今大民王朝在新政的推行下,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哪有什么掩弊,哪有什么忧危,快随我回客栈休息吧!”
黑衣学子杨兄对女学子解围似乎并不领情,反而借着酒劲,越发的激昂。
“多谢李姑娘的美意,但这次你我一同进京赶考,所见所闻不吐不快!
就说这土地新政,朝廷将土地收归国有再租给百姓,本是好意,可实际呢?
那些负责分配土地的官吏,收受贿赂,将肥沃的良田都给了有权有势之人,普通百姓只能租到偏远贫瘠之地,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所得却寥寥无几,这难道不是困苦?
再说这商业,表面上一片繁荣,可小商贩们想要获取行商凭证何其之难,一个行商凭证就卖上千两。
没有行商凭证,普通百姓想卖点粮食都不行,只能低价出售给奸商,这繁华之下,藏着多少百姓的心酸,难道不是‘太平之下有忧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