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萧家院子里,一片宁静祥和。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一阵忙碌的声音打破了。
屋檐下的麻雀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动吓得扑棱棱飞起。
它们在晨光中迅速划过几道灵动的弧线,仿佛在为这个忙碌的早晨增添一丝生机与活力。
院子里,萧父正认真地检查着新购置的竹匾,确保它们数量足够并且质量良好。
他仔细地抚摸着每一个竹匾的表面,感受着竹子的质地和光滑度。
不时还会拿起一个竹匾对着阳光查看,以确保没有任何瑕疵。
与此同时,萧母则带领着陈芳芳将昨天浸泡的糯米沥干水分。
她们将湿漉漉的糯米倒入一个大竹筛中,然后轻轻晃动竹筛,让多余的水分慢慢渗出。
接着,萧母和陈芳芳将沥干水分的糯米小心地倒入蒸锅中,准备开始蒸煮。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掩饰的期待,仿佛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制作,而是一场充满希望的仪式。
\"阿摇,麦芽混好了吗?\"萧母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转头朝着厨房的方向高声喊道。
\"马上就好!\"苏摇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伴随着木勺搅动的声响。
她系着一条粗布围裙,正全神贯注地将发好的麦芽与糯米混合在一起。
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了麦芽和糯米的比例。
苏摇的额前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
但她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一心只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到了下午,麦芽糖化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熬糖环节。
厨房里,两口大铁锅稳稳地架在灶台上,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熊熊燃烧着。
萧墨站在锅前,手持一柄长长的木勺,缓缓地搅动着锅里的糖液。
他的动作不快不慢,恰到好处,既能让糖液充分受热,又不会让它溅出锅外。
琥珀色的糖浆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咕嘟咕嘟冒着气泡,甜腻的香气随着蒸汽升腾而起。
这香气仿佛有生命一般,顺着春风溜出院子,飘过村头的老槐树,引得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
“好香啊!这萧家是在干嘛呢?”
一个挑着扁担的老汉,原本正急匆匆地赶路,突然被一股浓郁的香气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那股香甜的味道仿佛能穿透人的鼻腔,直抵心肺。
站在老汉旁边的,是一个挎着菜篮的妇人。
她也被这股香气吸引,不禁好奇地问道:“我闻着,怎么像糖的香味呢?
这二郎家不得了啊,糖可是金贵东西,这么浓的甜味,得用多少糖啊!”
此时,萧家的厨房里,苏摇正蹲在灶台前,往炉膛里添柴。
红红的火光映照在她的侧脸上,使她原本就姣好的面容更显得明艳动人。
她时不时地抬起头,看向正在搅拌糖浆的萧墨。
只见萧墨全神贯注地盯着锅里的糖浆,额头上已经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苏摇见状,连忙从一旁拿起一块干净的帕子,轻轻地走到萧墨身边,温柔地为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萧墨感受到苏摇的关怀,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转头对她说:“媳妇,你看这锅的火候。”
说着,他舀起一勺糖浆,只见那金黄的糖丝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拉出了长长的一条。
“哇,比之前的更透亮呢!”
苏摇凑近仔细观察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墨哥,你的手艺真是越发精进了。
这糖丝能拉这么长,说明熬到时候了。我去把陶罐拿来!”
苏摇脚步轻快地走到厨房的一角,迅速拿过定做的陶罐,依次放在灶台上。
而萧墨则小心翼翼地用木勺舀起一勺浓稠的糖浆,缓缓倒入陶罐中,确保每一勺都能准确无误地落入罐内,不溅出一滴。
就这样,一勺又一勺,萧墨慢慢地将四十罐糖浆都装满了。
当大部分的糖浆都被装入陶罐后,苏摇开始着手制作花生糖和芝麻糖。
她熟练地制作花生糖和芝麻糖。
随着最后一锅芝麻糖出锅,苏摇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那四十斤花生糖和四十斤芝麻糖整齐地码放在竹匾里。
在暮色的映衬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都来吃饭吧!”这时,萧父的声音从堂屋传来,他已经将热腾腾的饭菜摆在了桌上。
一家人听到呼唤,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坐在桌旁,享受这温馨的晚餐时光。
饭桌上,大家边吃边谈论着明日的买卖。
苏摇说道:“通过昨天的售卖情况,我琢磨着,我们分装的份量得适当增加一些。
可以有一两装的,给小孩解馋刚刚好;二两装的,够小夫妻尝尝鲜;还有五两装的,走亲访友时带上正合适……”
萧墨听得连连点头:\"还是媳妇想得周到。昨天有好几个客人嫌一两太少呢。\"
饭后,全家人挑灯夜战。
萧墨负责将大块糖切成均匀的小块,萧母和陈芳芳负责称重,苏摇和萧父则负责包装。
他们将糖块用油纸包好,再用染成红色的麻绳系紧,最后在每包糖上都贴了一张印有\"萧记\"字样的小红纸。
\"一、二、三...\"萧墨数着包好的糖,\"七百二十六包!\"
次日清晨,天空还被夜色笼罩着,萧家的院子里却已亮起了灯火。
微弱的灯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院子里忙碌的身影。
萧家的人起了个大早,将货物整齐地装在骡车上。
这些货物被用油布仔细地包裹起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或弄脏。
苏摇还特意多准备了几块干净的麻布,准备在集市上用来铺摊位,让货物摆放得更加整齐美观。
一切准备就绪后,骡车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音,缓缓地驶出了萧家的院子。
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向这个宁静的小镇宣告新一天的开始。
晨露打湿了车辙,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痕迹。
骡车渐行渐远,萧父站在院门口,望着骡车远去的方向,大声叮嘱道:“路上小心啊!卖完了就早点回来!”
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带着对家人的关切和对生意的期待。
骡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终于来到了镇上的集市。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集市口已经聚集了好些人,似乎都在等待着萧家的糖车到来。
人群中,一个扎着蓝色头巾的妇人最先瞧见了萧家的骡车。
她立刻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来了来了!萧家的糖车来了!”
她的喊声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整个集市。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人们纷纷涌向骡车,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一个背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更是小跑着过来,急切地说道:“可算等着了!前儿我家小姑子带回去一包,孩子馋得半夜还闹着要吃呢!”
萧母听到这话,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了那一排洁白的牙齿。
她一边忙着卸货,一边热情地回应道:“小娃娃爱吃是福气,今天我们带足了货,保证让大家都能尝到萧家的糖!”
摊子刚刚支好,还没来得及摆放整齐,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人群呼啦一下围拢了过来。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绸缎衣裳的商人挤到了摊前,他二话不说,直接将最后五罐糖稀全部包圆了。
旁人见状,纷纷好奇地询问他为何要买这么多。
那商人得意地笑道:“我岳父有咳疾,听说这糖泡水喝能润肺,我得多备些!而且送人也是好的选择。”
糖包的销售情况也是异常火爆。
苏摇特意将不同分量的糖包分开摆放,还在摊前摆了几包拆开的样品,供客人品尝。
这个小细节果然起到了大作用,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买的。
“这芝麻糖香而不腻,比我去年在县城买的还好吃!”一个老者边尝边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