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福昌客栈”并不算大,只设一个厅堂、七八张桌子,没有包间。最多能同时容纳五六十人,歇脚吃饭。

这日,陈掌柜正站在柜台后算账,忽听得门外马蹄声响,一队西军牵着马匹来到店前。

这群人衣着整齐,动作利落,竟无一人喧哗,与往日那些动辄拍桌摔碗的官军大相径庭。

陈掌柜心头顿时一紧——他这家小店,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单看人数,便不下三四百人。

果然,领头的军官走进店内扫视一圈,见实在坐不下,便一挥手,几位军官带着大部分士兵去了别家,只留下五十余人,在客栈大厅落座。

他们低声谈笑,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谁。就连店小二帮忙倒热水,也有人低声说:“多谢。”

这一幕,让陈掌柜怔住了。他活这么大,头一回见到兵爷对伙计这般客气。

这时,一位面目清秀、操着一口流利江南官话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起身,走到柜台前。

“掌柜的,你这都有些什么吃食?”他语气温和,文质彬彬,不似士兵,倒像个书生。

陈掌柜连连点头,心里却直打鼓。他这家小店,能拿得出手的,不过是些杂面馍、粟米粥、咸菜炖豆腐之类。

马匹的草料也有,可这一顿,怕是要吃掉他半个月的储备。

他将菜单递了过去,年轻人果然识字,点起了饭菜。

陈掌柜一边记录,一边在心中飞速算账。

不多时,账单出炉,他小心翼翼地递上前:“军爷,承蒙惠顾,一共二两银子。”

年轻人接过账单一瞧,却没掏碎银,而是从挎包里取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纸钞。

“掌柜的,你这里收钞票不?”

陈掌柜一怔,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

他当然认得这是西王府的钞票,以前也见过。

可这种纸钞在这边并不受欢迎。他若收了,日后用不出去,没人认怎么办?

不收,又怕惹这些兵爷不高兴,封了店也说不准。

年轻人似看出他的顾虑,又从挎包里,取出两枚西王府铸造的银元递了过来。

“掌柜的,这个总能收了吧?我们真的没带碎银。”

陈掌柜这才松了口气,连忙接过银元,眉开眼笑:“收的,银元肯定收的。”

这西王府的银元,铸造精美,含银量足,便于携带,防伪性高,在市面上极受欢迎。

相比之下,青庭这边因要赔付洋人、以及洋货涌入,大量白银外流,导致民间银荒严重。伪劣银子多如牛毛,不是掺铅的就是含铁的,令人防不胜防。

银子到手,陈掌柜乐得合不拢嘴。

他转身对那文士道:“军爷们请稍候,我这就去后厨催饭,再安排人喂马。”

年轻文士点点头,只说了一句:“饭菜快些,我们还要赶路。”便转身回去坐下。

陈掌柜转到后院,见四下无人,悄悄将银元拿到嘴边吹了一口气,贴在耳边听那特有的清亮嗡鸣。

确认无误,他这才放心一笑,快步走向厨房,高声催促:“赶快点!这帮爷还要赶路,惹急了咱们可担待不起!”

不一会儿,饭菜上桌。这群西军吃得干净利落,但马匹吃草料还得些时间。

饭后,有人去了后院照看马匹,也有人留在厅内歇脚。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面貌俊朗的年轻人踱步到柜台前,用一口极为标准的官话,笑眯眯地问:

“掌柜的,你这铺子,一年要交多少税啊?”

陈掌柜闻言,长叹一声,将这些年所交的捐税一一道来,最后苦笑摇头。

“要不是故土难离,我也早跑到南边去了。听说那边只要肯干活,就不会饿死人。”

那年轻人听了,也叹了口气,劝道:

“你说的没错,那边确实饿不死人。但到哪都得干活,不是么?你在这好歹有家铺子,以后捐税轻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陈掌柜听罢,心中一动,忍不住问出这几日,总是放心不下的问题。

“军爷,你知道西王府那边,对我们这种小铺子,是怎么收税的吗?”

他本不指望一个当兵的能答得上来,但这位年轻人看起来格外和气,便忍不住开口相询。

年轻人听后,却不推脱,反而回头打量一番,认真回道:

“你这种有固定铺面的中小商户,西王府那边会收经营税,也就是牙税,比例是营业额的百之三。”

陈掌柜一听,心下暗自盘算:青庭这边的牙税是百之五,这倒是降了点。

他静静等待下文,却见那年轻人笑眯眯地看着他,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军爷,后面呢?”他忍不住追问。

“什么后面?”那年轻人笑着摇头,“没了,就这么多。”

陈掌柜瞪大眼:“那房屋捐、厘金、荤席钱呢?”

“没有了。”年轻人摆摆手,“只要你不以次充好、不短斤少两、食材干净,没人来找你麻烦。”

陈掌柜听得呆住,宛如梦中。

他喃喃问道:“军爷,这话……当真?”

“当然当真。”年轻人语气笃定,“我说话算数。”

这口气,大得可以啊!

话音未落,一位身材壮实如熊、像是护卫的军人走上前,在他耳边轻声道了一句什么。

那口气很大的年轻人哈哈一笑,转头对陈掌柜挥了挥手。

“掌柜的,我们还得赶路。祝你生意兴隆哈!”

说罢,他走出店门,接过牵来的马匹,一行人缓缓走出小镇,再翻身上马,向北奔去。

陈掌柜站在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未动,任由雪落满身。

那高大年轻人的每一句话,仍在耳边回响。

这世道……真的能翻转过来么?

---

话说萧云骧一行人吃过午饭后,继续北上。

傍晚时,他们到了一个叫“落沟村”的小村庄,雪也停了。

此地已近伏牛山南麓,白河上游支流鸭河从村西而过。

落沟村不过一二十户人家,自然没有什么客栈饭馆。

于是众人就在野外平地扎营,搭帐篷吃干粮,准备过夜。

奇怪的是,这里的村民见了他们,并不惊慌逃散,反而热情地上前打招呼,甚至主动帮他们烧水。

萧云骧见状,拉住一位六十余岁的老汉询问缘由。

老汉仰着头,笑道:

“哎呀,这段时间我们这,来来回回的西军马队多得很,还有不少胡人呢。说的话我们一句听不懂,可规矩得很,拿几颗白菜都要给钱。”

“我活这么大,六十多岁了,头一回见着这样的胡人,也算是开了眼啦!”

老汉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动作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