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到了目的地,准备打仗时,闹出水土不服。
还有,你们手下士兵,也要让他们尽快适应。
不然耽误大事,到时候我可要问责!”
“是,末将等遵命!”
众人闻言,不敢怠慢,纷纷起身答应。
然后告退离开。
朱政则继续待在船舱内,
静静思索后续一切安排,有没有疏漏之处。
眨眼间,一月有余过去了。
朱政的舰队刚抵达大明东南沿海的福州府附近。这并非因为速度慢,而是无奈之举。无论走海路还是陆路,这个时代行进都很迟缓。但幸运的是,经历了一个多月后,船上的所有人,包括众位将领,已逐渐适应了海上生活,这让朱政感到欣慰。这个年代的大明精锐士兵,吃苦耐劳的能力毋庸置疑。
当得知即将抵达福州府时,朱政正准备下令靠岸。然而,他突然目光一凝,发现远处异样,眯着眼仔细观察。视线所及之处,福州府沿岸停泊着十余艘木船,再往前隐约可见几个村庄正被烈焰笼罩,嘈杂的声音隐约传来,似有战乱发生。
刹那间,朱政明白了什么,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杀机!倭寇!
很好,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朱政嘴角浮现出一抹残忍笑意,随即沉声命令:“福州府遭倭寇侵扰,各船加快航速!全军备战!”“是!”
身旁的郑和也注意到远处情景,立刻领命离去传达指令。
福州府所在的闽县,位于大明沿海地带,周边岛屿密布,港口规模名列前茅。但由于朝廷颁布的海禁政策,这里显得冷清萧条,加之倭寇频繁骚扰,愈发显得荒凉。即便如此,以往的村庄依旧炊烟袅袅,安宁和谐。虽然不算富裕,但当地居民仍满怀希望,努力维持生计。
然而如今,这一切因一群卑劣至极的匪徒到来而毁于一旦。一群身高不及武大郎的倭寇手持兵器闯入村庄,肆意纵火、抢劫、残害百姓。他们眼中闪烁着狂热光芒,不时发出野兽般的吼叫。其中一名腰佩武器、身着旧皮甲的小首领环顾四周四处逃窜的大明百姓,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就是大明!比我们倭国富庶百倍的地方!”
更有绝世佳人、华美霓裳与精致金玉珍宝!
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下,这一切,连同那些人,就似敞开大门的仓库,任凭出入,随意取用!
想到此处,这位首领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挥动手中的兵器,发出阵阵厉啸:
“哈哈,勇士们,冲啊!杀尽一切,夺尽一切,尽情享乐吧!”
话音未落,他已经按捺不住,飞速疾奔向村子前方。
在他身旁的贼寇们,亦随之高声咆哮,蜂拥而入。
值得一提的是,
此刻在村子里,参与这场烧杀劫掠的,并非仅是矮小的倭人。
混杂其间的一些人,身形更为高大,显然为汉人,且面目狰狞。
没错,他们确实是汉人,但并非明朝子民,而是海上漂泊的亡命之徒——海盗!
这一回,他们正是与倭寇联手,大肆掠夺。
于是乎,
随着这些禽兽的闯入,
村庄瞬间陷入浩劫,
从安宁平和转为人间炼狱。
“住手!畜生,放开我!”
一座破败院落中,
一位美貌妇人踉跄逃离,衣衫凌乱,神情慌乱!
刚跑出茅屋,跨过门槛,
就被一个小个倭寇拉住头发,拖拽回去。
“哟西,美人儿,哈哈哈哈哈!”
倭寇满脸凶相,狂妄大笑!
妇人双脚踢打,惊恐地呼喊。
“娘!娘!”
旁边有个三四岁的孩童,眼含恐惧,呼喊着母亲。
接着推了推面前血肉模糊的老人,想把他唤醒。“爷爷……快醒醒!”
孩童的呼喊吸引了背负财物的倭寇的注意,他眼中闪过残忍之意。
拿起武器,径直冲过来。
举刀便要劈向孩子的脑袋!
“畜生!”
“孽种!”
“老子和你们拼了!”
目睹这一幕,
几位装扮成农夫的村民顿时双目赤红,满脸悲愤。
随即再不顾逃跑,纷纷转身反击。
各自手持石块、锄头、木棍等一切可作兵器的东西,
含泪挥舞,凭借祖辈传承的刚毅血性,
怒吼着冲向那倭寇。
下一刻,
就在倭寇的刀即将落下时,
千钧一发之际,几个村民及时赶到,
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将那倭寇压制在身下。
用手中石头,猛力敲击。
直到脑浆四溅,气息全无,依旧不肯停歇。血目狂瞪,继续挥拳砸落。
可见其心中怨毒至极,近乎癫狂!
而一旁抓住妇人的倭寇,先是一怔,随即暴怒不已!
在他眼里,这些村民不过是待割的羔羊,任人屠戮罢了。
竟还敢挣扎反抗!
当下甩开妇人,怪叫连声,招呼附近几个同伴。持械奔向几名村民。
“混账支那人,真不知死活!”
见此情形。
几名村民明白难以逃脱,但双眼赤红,毫无惧色。
早已抱定必死决心。
他们先把护住的孩子推向一侧,高声疾呼:
“快逃!”
接着使尽全力,不退不让,用命相搏,阻挡倭寇,为孩子争取生机。
见状。
为首的倭寇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愚蠢的支那人,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随即狰狞可怖,一声咆哮。
手中劲力陡增,兵器猛劈向冲来的村民。
“咻——”
就在那倭寇武器即将击中村民脑袋时,忽然空气中传来尖锐啸音!
仿佛要撕裂天地。
“什么东西?”
倭寇本能地扭头望去。
忽地!
一抹银色箭头映入眼帘,迅速放大。
“噗嗤——”
在倭寇反应不及之时。
寒芒闪耀的箭矢已穿入他的眼眶,贯穿头颅。
余势未衰,将其矮小身躯牢牢钉在地上。
“踏踏踏——”
“踏踏踏——”
伴随剧烈震颤和马蹄轰鸣。
正在施暴的倭寇、混迹其中的海盗,还有侥幸存活的村民,皆惊愕地循声眺望。
只见远处。
一队披挂整齐、气势汹汹的军士已然出现。
个个散发出杀伐之气,压抑至极的情绪几乎冲破云霄!
盔甲叮当作响,长戟在握,箭袋斜挎。
冷眼注视着肆虐的倭寇与凶悍的汉人。
目光中毫无怜悯,冷漠至极。
队伍最前,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骑士端坐马上。
身旁侍卫高举大明军旗,猎猎飘扬!
“是明军!咱们大明的军队来了!”
\"呜呜呜,得救啦!乡亲们,终于得救啦!”
“咱们大明的将士来了,救咱们来了!”
目睹这一切,
特别是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大明军旗!
侥幸活下来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全都欢呼起来。
那一刻,他们甚至没意识到自己的泪水已经夺眶而出。
没有经历过刚才那种绝望与恐惧的人,绝不会明白此刻他们心中的激动。
而就在这一刻,
发现背后突然出现的明军后,
所有的倭寇和海盗们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状况?
明军怎么会忽然出现?
更奇怪的是,他们是从后面冒出来的。
莫非是从海上过来的?
这太不可思议了!
“孙头儿,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些明军是从哪儿蹦出来的?”
在海盗群里,
一个满脸慌乱的家伙急忙问旁边的精瘦汉子。这人被叫作“孙头儿”,也就是孙有驴。
他是这群海盗的首领。
孙有驴平时眼神里总带着几分狡黠,看起来城府很深。
但此时,他也是一脸茫然,眼神游移不定。
他想不通,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明军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闽县那边的驻军?
可是不对呀!
那些商人们不是说好帮忙转移那边的驻军了吗?
否则他们怎么会放心地只盯着船队,却没在后面安排人手?
难道是那些商人背信弃义,故意布下陷阱引他们进来?
但这说不通啊!
双方合作多年,一直相安无事。
怎会突然翻脸?
孙有驴皱眉苦思,百思不得其解,站在原地有些发愣。
另一边,
明军阵营。
毫无疑问,出现在这里的正是及时赶到的朱政等人。
此刻,朱政面色阴沉如铁,目光冰冷刺骨。
他看着眼前被毁坏殆尽的村庄,地上横七竖八的尸骨,空气中弥漫的浓重血腥味。
一股杀气瞬间席卷全身。
尤其是看到现场那些仍维持着先前侵略姿态的小个子倭寇时,
他心中燃起了滔天怒火!
这种对倭寇的仇恨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底,
无论过去多久,都无法磨灭。
唯有用鲜血才能稍稍缓解这份怨恨!
胸中小烦恼,饮酒消之;
天下大不平,仗剑平之!
唯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即便偿付他们千倍之仇,彻底覆灭其宗族血脉,才能稍慰眼前尸横遍野的惨状!才能告慰后来者在国家危亡之际舍生忘死守护华夏民族的三千五百万忠魂英灵!
想到此处,朱政眼中的寒意愈发深沉。
随即毫无迟疑,挥手指挥所有骑兵与刀盾步兵分成两翼,迂回包抄过去。
而那二百名配备燧发枪的火铳手,则留守中军,稳步向前推进。
要知道,朱政虽有五万精兵,但全部登陆集结并非朝夕可成之事。
为尽快抵达此处,拯救更多村民,他只率千余人先行赶来。
然而现场这些倭寇与海盗总数已超两千,却未让朱政有一丝惧意。
哪怕单凭肉搏,他麾下皆为精锐明军,也足以轻松应对这些人。
此刻,见明军行动,孙有驴等海盗及倭国浪人亦清醒过来。
一时间,他们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不过,倭寇中一名武士首领迅速反应过来,瞪着血红双眼,指向明军厉声狂吼:
“别乱!明人不堪一击!冲锋杀光他们,夺宝扬帆!”
在他的号令下,周围倭寇齐声呼喊,举着比自己还长的武器冲向明军。
“蠢材!”孙有驴暗骂一声。
他深知大明沿海守军的厉害,眼前的明军显然非同一般,无论装备还是气势都极尽精锐。
与他们硬拼绝无胜算,而且他们是来劫掠的,岂会轻易送死?
问题是,此时还能往哪逃?
身为海盗,他们本能想遁入茫茫大海。
可惜,退路已被明军封死。
若继续前行,岂不是自投罗网?
孙有驴眉头紧锁,飞速思索脱身之策。
“老大,我们怎么办?”
“对啊,船长大长,咱们撤吧,让倭人顶上去!”
身边的手下纷纷焦急催促。
“住嘴!”孙有驴怒喝一声。
等人群逐渐平息,孙有驴迅速眯起双眼,快速观察四周的形势。尤其在明军中军处,他仔细打量了一番。
随即,他的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这些突如其来的明军,看起来人数似乎并不多。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分兵了。
留在阻断他们通往海岸线的中军位置上的,竟只有区区两百名火铳手!看到这一幕,孙有驴心中狂喜。
如此看来,只要能够突破这二百人的防线,
不就可以抵达他们的船队,然后成功脱身了吗!
对于火铳的性能,孙有驴是再清楚不过了。
射程有限,命中率不高,而且基本只能发射一次。
下一次开火还需要不少时间。
因此,只要集中兵力,全力冲锋,
硬抗住第一波火铳的冲击,牺牲一些人命,
就完全可以用数量优势击溃包围,逃出生天!
就在这一瞬间。
孙有驴已经下定决心。
接着,他转动眼珠,装作无所畏惧的样子,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大声咆哮:
“兄弟们,豁出去了,跟他们拼命吧!不然今天咱们全都要死在这儿!”
说完,孙有驴带头冲锋,第一个冲了上去。
见到这一幕,其他海盗互相对视一眼,也只能跟着硬着头皮冲上前。
战斗中,孙有驴还不忘招呼倭人首领犬养君,与他交谈了一番,很快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随即迅速召集人手,朝着朱政所率中军的火铳兵猛扑过来。
几乎是眨眼间,他们就冲到了距离装备燧发枪的火铳兵一百多步的位置,已经进入了燧发枪的有效射程范围。
然而,在明军中军这里,统领火铳兵的蓝玉却满心欢喜。
这些乌合之众般的倭寇和海盗,根本不在他的眼里。
之所以强烈请求朱政出面,就是为了指挥这支配备燧发枪的小队。
这些天,他除了研究燧发枪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的战术之外,什么都没做。
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实战一番,验证自己的成果。
现在,正好可以用这些敌人的脑袋来试试成果。
当下,蓝玉兴奋地高声下令:
“来了,来了,快点,各就各位!
赶紧检查燧发枪,准备完毕后就开始瞄准!
然后听我指挥。
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擅自开火!”
话音刚落。
两百名装备燧发枪的火铳兵立刻神情严肃起来。
随后按照训练有素的方式检查了自己的燧发枪。
确认一切正常后,立即端起了燧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