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已确定朱政为继承人,作为父亲的爱意与对储君未来的期许依旧驱使着他,忍不住有些担忧,想要给朱政提点忠告。

毕竟,太过出色的继承者,总会让人放心不下。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从历史中可见端倪——所有英明的帝王,无不渴望建功立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要做到这一点,便免不了对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成就丰功伟业。

有些人成功了,青史留名;但也有人失败了,致使国运衰败,遗臭万年。

因此,有时平凡一些的帝王反而能让王朝存续更久。

眼下无疑如此,朱政的才华已远超寻常,日后登基,怎能不想开创属于自己的宏图伟业?仅从他刚才提出的士农工商并重等创新想法便可预见!

于是,朱标略作沉思后,眼神锐利地说道:

“我儿,今日你与朕所谈之事,除朕之外,切勿告知他人,明白吗?”

朱标深知,无论是对外分封还是平衡四民的战略,都会触动众多势力的敏感神经,牵连无数人的利益,此事绝非小事。即便是他与先帝,也需万分谨慎。

他这般叮嘱,只为保护朱政。日后推行这些政策时,他更准备独自承担各方压力,确保丝毫不影响朱政。

这是父亲的责任,是对儿子深沉的爱护,也是未来皇帝对继任者的庇护。

毕竟,纵使朱政在军中有一定实力,相较于整个大明而言仍显稚嫩。朱标接下来计划像先祖一样,不断为他强化能力,弥补不足,助其顺利接过权力。

听到这话,朱政点头应允,尽管自己并无对外透露之意,却依然感激父亲的关怀。

“另外……”

朱标舒缓地松了一口气,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叮嘱说:“贤侄啊,你虽天赋异禀,远胜他人!但你得牢记一条真理!古往今来,庸碌之人多因懒惰而败;昔日才俊也常因骄傲而失。我不忧虑你的聪明才智,只担心你可能恃才放旷,固执己见。因此,任何时候都须保持谦逊冷静,切莫轻视他人,更别一味坚持己见,要懂得兼听则明才是。”

朱标特别强调:“成就大业,识见为先,才能次之。人力与天命各占一半。遇到不可为之事,切勿勉强,要学会适时退让。你懂了吗?”

朱标其实非常担心朱政才华过人却过于自负,将来行事莽撞,重蹈隋炀帝覆辙。

语气真诚恳切,充满一位慈父对子女的殷切教导!

这时,朱标突然愤怒起来。然而,尽管朱政对朱标今日的种种反常之举满是疑惑,却仍感受到对方由衷的关切。

于是他郑重答应道:“殿下请宽心,我明白的!”

“嗯,这就好!”朱标满意地连连点头。

虽然今天未能在朱政面前树立威严形象,但与这位文武全才的少年交谈后,发现他对自己的态度确实亲和了些。如此,也算达到了此次谈话目的。

此刻,朱标心中仍有隐忧,尤其关于朱政将来登基后,如何对待同母兄弟朱允炆、朱允熥,特别是与朱允炆有旧怨的后者。

思索片刻后,朱标抬起头,看似漫不经心地问:“贤侄,你觉得允炆这个人怎么样?”

朱政先是一怔,随即察觉到了什么,目光微微一凝,不解地反问:“殿下此话怎讲?”

朱标面带微笑解释道:“没什么,我只是想起你俩似乎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许你内心还有些……”

一边说着,朱标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朱政的表情。然而朱政神色如常,坦然迎上对方略显锋利的目光,平静回应道:

太子殿下不必过虑,允炆殿下身为嫡长孙,地位尊崇!

而我只是个被遗弃的婴儿。

身份悬殊,断不会生出其他念头。

先前之事,不过是年幼无知,胡闹罢了。

若非太子殿下提起,我都早已忘却!”

朱标听罢,沉默未语,也不对朱政之言作评。

仅以锐利如刀的目光,长久注视着朱政。

仿若欲穿透其内心深处,窥探其真实想法。

瞬时,空气凝固,压迫感弥漫四周。

许久过去,

在朱标凌厉的眼神逼视下,

朱政依旧面不改色,神情平静,全无波澜。

朱标见此,心中暗暗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差距啊!

昔日允炆面对他骤然显现的威势,

稍加质问便似雏鸟脱壳,举止慌乱,应对失措。

心中所思,无所遁形,尽现眼前。

然而朱政呢?

全然不受影响,毫无异样表现。

任尔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

即便阅人无数,也难以揣摩朱政内心。

这份镇定,这份城府,这份坚毅的心智,

实乃一位合格储君应有的品质!

甚至可以与父皇那深不可测的帝王之心媲美。

任何人都无法探知其深浅。

此时,朱标虽略有遗憾未能洞悉朱政所思,

但更多的是对其的满意与欣慰。

说来矛盾,这便是朱标此刻复杂的感受。

短暂沉默后,

朱标忽然以低沉声音说道:

“世子,孤能否求你一事?”

此话一出,连朱政也微微一愣,目光带着几分惊讶看向朱标。

大明太子,未来皇帝竟用了“求”字。

若传至朝堂之上,定会让文武百官瞠目结舌。

要知道,对一位储君而言,“求”字绝非应有的存在。

这不是礼贤下士,而是对自身权威的重大冲击。

这般姿态,

换成他人,尤其是那些视士为知己者死之人,

怕是当场便会感激涕零。

别说一件事,纵使赴死也毫不犹豫。

但朱政并未因此动摇,

只是冷静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朱标闻言,情绪激动地注视着朱政,眼中急切道:

“你先答应,日后自会告知!”

面对朱标这般谦逊乃至带有几分恳求的姿态,朱政却丝毫不受影响,内心反而警觉大增。他实在猜不透朱标究竟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