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要不要去拍电影?
贺鸣峥到京海的时候,是杨晓去接的。
“怎么样?你爸那边。”
“湖州不也就那样吗?我听说我爸打算继续让他那个大儿子读书了。”
“是啊,多大的孩子,不然太作孽。”杨晓随口说道。
“最近生意比较忙吗?”贺鸣峥看着杨晓的黑眼圈问道。
“你两个姑奶奶今年过年要在京海,回去记得叫人。”
贺鸣峥想了想:“姑奶奶是......”
“你爷爷的姐妹,你太爷爷的两个女儿和女婿。”
“好复杂的关系。”贺鸣峥忍不住吐槽。
“爸和你姑他们给你压岁钱了吗?”
“给了,收不收都按照你说的来的。”贺鸣峥道,长时间的飞机还是让她有点劳累。
“在那边儿学习了吗?春节少年宫那边不是说举办诗词大会?前两天许逸钦来问你要不要一起报名?”
“学了学了~可以呀,到时候我去和他说。”
车子缓缓停在贺家老宅的门口,门口已经停了好几辆各种车,显然老宅已经许多年没有这么多人了。
“爸爸——”贺鸣峥小鸟一样的扑向贺敬之,被一把抱起来。
“湖州好玩吗?”
“不好玩,没有之前去的苏州好玩,好冷,好冷,还没有暖气。”贺鸣峥吐槽道。
贺敬之笑了:“来,爸爸带你去见人。”
贺家人自然各有各的出色之处,可惜贺鸣峥都不认识,唯独一个姜广平,毕竟是后来拍出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的导演,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跟这种人能扯上关系,不得不说人生真是件奇妙的事情。
也许更奇妙的事情还在后头。
姜广平看着贺鸣峥,忽然说道:“贺煊,你觉不觉得鸣鸣和那个谁长得挺像的。”
贺煊扶了扶眼镜:“是挺像的,怎么?有想法啊。”
“试试呗。”
贺敬之皱眉:“什么试试?”
“就是你姑父,最近正在筹拍一个电视剧《唐宫》,里面小太平公主还没找到演员。”
贺敬之捏着茶杯的手指忽然重了。
杨晓凑过来的时候只听见了“唐宫”和“太平公主”,随口说道:“太平公主不是鲁丹演的吗?”
姜广平有点儿惊讶地抬起头:“是这个角色成年之后是打算让鲁丹来演的,但是因为涉及到大量小时候的戏份,最好是再找个小演员,你怎么知道要找鲁丹?”
杨晓这才意识到说错了话,赶紧找补:“听说嘛?听说。”
贺煊说到:“老姜的意思是鸣鸣和鲁丹还挺像的,想不想让鸣鸣来试试‘小太平’这个角色?我们还没有确定下来适合这个角色的小演员。”
“演戏?演《唐宫》?”杨晓和贺鸣峥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是呀,鸣鸣想不想去试试镜?”
贺鸣峥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都砸蒙了:“我,我吗?我可以吗?”
“可以啊,基本只要长相合适,比较好哄,不会在片场胡乱地哭闹,能说清楚台词,不害怕镜头,剩下的也没什么要求了。”毕竟你也不能指望一个小孩子有什么演技,“这对小太平的戏份不怎么多,让鸣鸣上镜试试嘛。”
贺敬之问:“鸣鸣想去试试吗?”
“想!”贺鸣峥立刻说道。
《唐宫》这部剧她很喜欢,比起后来那些拍武则天的电视剧,更多地把镜头集中在一代女帝和两个帝王的爱恨情仇之间,唐宫则更多地描写了朝堂的权谋与帝王的成长,不会把镜头集中在那些小情小爱上,甚至贺鸣峥当年文艺学的结课论文描写的就是“武则天”这个形象在电影史上的变化。
贺鸣峥就是两辈子都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参与到这部剧的制作上来。
“那就让她去试试呗。”贺敬之对这个倒是很无所谓,“她喜欢就行。”
抱着这个消息带来的兴奋感,贺鸣峥整个年都过得无比的不踏实,书店一开就直奔书店把《新唐书》和《旧唐书》直接买回来重看了一遍。
许逸钦:......
许逸钦:“不是说好了只是个诗词比赛,看看唐诗宋词就可以了吗?”
贺鸣峥趴在沙发上,明白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之前不能胡乱地宣传的道理,于是敷衍地说道:“看完历史书再去背唐诗宋词,你会记得更清嘛。”
许逸钦在十多年之后才知道这种行为叫做“卷王”,而此时此刻,只对自己的努力程度表示深深的怀疑。
果然,母亲说得对,只学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自己是哥哥,哥哥要是不比妹妹更努力,更聪明,那叫什么哥哥呢?
第二天许逸钦拿着压岁钱直奔新华书店,买了全套二十四史。
试镜的地点是个酒店,叫金光大酒店,贺敬之道:“成功不要紧,他们发过来什么台词你正常念就行了,不认识的字记得问妈妈,不用有太大心理压力。”
“不用担心。”杨晓摆摆手,“你快上班去吧。”
小孩子的试镜场所,不用想也吵到爆,《唐宫》这部剧涉及到的演员很多,不少角色都是有童年时期的,甚至演最开始唐高宗李治的都需要十一二岁的小演员。
而能在演艺圈混角色的小孩儿大部分家里都非富即贵,一个孩子身边跟着两个家长的都是最少的,爷爷奶奶也跟过来的多的是,更有甚者,贺鸣峥亲眼看见了一个跟他差不多年龄的小女孩,周围除了四个家长之外,至少还有一个化妆师一个拎东西的保姆,哄着哭闹不停的小女孩。
小孩子之间往往是一个哭了,另一个就要跟着哭,最后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仿佛比赛似的,去以至于会场上明明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也不少,却显得依然一片混乱。
像贺鸣峥这样只有母女两个人,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妆造穿的只是平时日常的衣服,坐在一边儿看剧本的实在是少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