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檄文,何花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说道:“太后、先生,这檄文上面公然指责何氏一族把持朝政,勾结十常侍篡改先帝遗诏,颠覆汉室正统……”
“放肆!”
何花刚说了几句,就被何太后愤怒的咆哮打断:“陛下乃是先皇的嫡长子,继承大统乃名正言顺,何来篡改遗诏之说!”
就算提前打了预防针,何太后也难以压制心中的怒火。
何花不敢继续念下去,只得低着头一言不发。
“思宝,别把身子气坏了,我可是会心疼的。”
刘海赶忙搂住何太后的肩,将她的头靠在自己肩头,来安抚她。
何太后面色铁青,听到刘海的话,只是稍稍缓和了些。
她深吸了一口气,但还是有部分余怒未消。
刘海朝何花,说道:“继续说下去,太后没说你,她在说董卓那货。”
“先生,要不,还是你自己看吧。”
何花没敢继续说,只是双手将檄文递到刘海面前。
刘海一手搂着何太后,一手接过檄文,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内容,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
只见檄文之上,言辞激烈,除了先前何花所说的内容,还罗列了一些其他诸多的事。
比如给毒杀王美人、毒杀董太后,陷害宋皇后之类的。
反正就是给何太后泼脏水。
王美人就是刘协之母。
董太后是汉灵帝刘宏的母亲。
宋皇后是刘宏的第一任皇后,被何太后与十常侍联合陷害后,被打入冷宫,最终上吊自缢。
后面的内容又说,一开始灵帝是有意立刘协为太子,但又忌惮外戚对刘协不利,于是设立了西园军。
反正意思就是说刘协继承帝位才是正统。
文中还还煽动各州郡起兵,共同讨伐当今的天子刘辩。
最后,才是重点,上面写着陈留王刘协将在9月28日,于长安城登基称帝,继承正统。
不得不说,李儒在三国前期,确实可以算是顶级的谋士。
当然,这仅限前期,因为那时候贾诩、司马懿、二狗(荀彧、荀攸)、陆逊、郭嘉、诸葛亮、庞统、周瑜等这些人,要么还小,要么尚未崭露头角。
李儒炮制出的这份檄文,直击何太后要害。
关键是9月28日。
看着这个时间,不禁让刘海眉头紧皱。
历史上,董卓废立天子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就是在9月28日。
因为刘海穿越来的缘故,大将军何进提前死了,董卓也提前入京了。
但刘协还是在9月28日成了汉献帝。
难道这是巧合?
“德福,你怎么了?”
何太后见刘海神色凝重,焦急地问道。
刘海可是自己的主心骨,他这副表情,让何太后有些担心。
“没事,想到些过去的事情而已。”
刘海笑了笑,旋即看向何花,吩咐道:“花花,你去安排几个黄门侍郎,让他们去挨个通知三品以上的朝臣,让他们务必在今日未时到太后寝宫旁的偏殿议事。”
“诺!”
何花领命而去。
“嘿嘿嘿,思宝,我来为你更衣吧。”
何花走后,刘海又变得不正经起来,他活动着十根手指,向何太后扑去。
……
黄门侍郎不是小黄门。
小黄门就是宫里的宦官。
而黄门侍郎是专门负责侍从皇帝左右,传达诏命的官职,他们不是宦官。
历史上,荀攸一开始就是黄门侍郎,董卓入京后,参与了行刺董卓的事,因为不是主谋再加上他是名门望族,颖川荀氏子弟,才免去一死,被打入了大牢。
之所以黄门侍郎和小黄门都有黄门两个字,那是因为在东汉,皇宫中门是黄色的,所以这两个职位才带有黄门两字。
午时。
何太后与刘海正在用膳,就有官员陆陆续续到来。
午时差不多就是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
而未时是13点到15点之间。
明明约的是未时议事,这些官员却提前到来,看来他们是比何太后还要急。
当陆陆续续来了一大半官员后。
何太后有些坐不住了,她放下手中的碗筷,看向刘海,说道:“德福,这都什么时候,你还在吃,这些官员提前到来,想必心中都有诸多想法,哀家也不能让他们久等,不如现在就开始商议吧。”
“哎呀,不急。”
刘海夹着一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咽下,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放心吧,思宝,吩咐宫女备好茶,让他们自己先聊着,既然约好未时,那咱们就未时再去。”
虽然,听了刘海的话,何太后没有反驳,但依然是一脸着急。
“怎么?不相信我?”
刘海依然是神态自若地夹着菜,吃着饭。
“哀家怎会不相信你,哀家就是觉得心里发的慌。”
何太后挽起刘海的手臂,又将自己的胸口贴了上去。
刘海抖了抖手臂,一股软绵绵的感觉袭来。
但这种软绵绵的感觉,有了对比后,总觉得比起尹夫人要差了那么一点点。
话说,尹夫人的大白兔是真的大。
“德福,你在想什么?”
见刘海突然发呆,何太后问道。
“呃~~~在想待会儿要怎么应付那些朝臣。毕竟这次檄文的事情有些棘手,朝臣们意见估计也难统一,得想个周全的法子让大家团结一心,共抗董卓。”
刘海迅速回过神,认真地说道。
“有德福辅佐,何愁大汉不兴!”
正当两人聊着的时候,何花前来禀告:“太后、先生,时辰到了。”
“人到齐了吗?”
刘海问道。
“齐了,除了太傅袁隗是刚到的外,其余朝臣皆是提前到的。”
何花恭敬地回答道。
“思宝,既然人已到齐,那咱们也去吧。”
刘海起身后,又扶起何太后。
何太后走最前面,刘海与何花跟随在她身后,一起朝偏殿走去。